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眼中的中国军事小说(序) -- 1001n

共:💬67 🌺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如水洗过一般的清雅细腻:赵琪小说赏析

介绍完朱苏进以后,突然我就不知道接着的该是谁了,呵呵。。朱的优势太明显,属于遥遥领先的那一路;而其余的人,倒真是各有特色,难定高下。算了,也不是搞什么排行榜,就想到谁说谁吧。

上次介绍的朱苏进,属于深刻的一塌糊涂的那类型;这次,我们就来介绍一位看上去比较轻松的吧。他就是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作家,赵琪

这名字是不是有点生?但是过去常翻看《解放军文艺》杂志的兄弟,大概会对他有点儿印象。赵琪创作的小说数量不少,我找来相关资料,也只能找到这么多。整理之后,大概是这个样子的(至1997年):

《重归田园》 发表于1987年;

《琴师》 发表于1991年;☆

《民间兵阵》 发表于1991年;

《依稀往事》 发表于1992年;

《茶王》 发表于1992年;

《小城歌谣》 发表于1992年;

《军事作业》 发表于1993年;

《斗法》 发表于1993年;

《走一遍》 发表于1994年;★

《木鱼童谣》 发表于1995年;★

《登陆》 发表于1995年;

《失我所爱》 发表于1995年;

《穷阵》 发表于1995年;★

《营盘》 发表于1995年;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发表于1995年;★ 1995年解放军文艺奖

《供读记》 发表于1996年;

《回首一望》 发表于1996年;

《最后的马帮》 发表于1996年;

《浪漫营地》 发表于1996年;

《情迷四月天》 发表于1996年;

《中尉的季节》 发表于1996年;

《冬日情怀》 发表于1996年;

《苍茫组歌》 发表于1996年;★ 1996年解放军文艺奖

《告别花都》 发表于1996年;★

《骑马挎枪走天涯》 发表于1996年;★

《广西》 发表于1997年;

注:五星符号表示1001n个人推荐阅读,其中★为军事题材小说;☆为非军事题材小说。

----------------------------------------------------------------------------------

赵琪,江西人,今年45岁,先毕业于桂林陆院,再毕业于军艺――简单的概括就是这样。那么,他到底有什么突出之处,以至于值得单独列篇来介绍一下?

我心里一直觉得,他肯定应该是中国军事小说作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而为了回答上面那个问题,我又把他的若干作品重读了一遍。看着看着,一个念头渐渐清晰起来:

如果说朱苏进在小说中熔进的是强悍和深刻的话,赵琪则是把清雅细腻、甚至于是丝丝禅意,不动声色地化在了他的小说里。

这个评价似乎有点怪异,但是,这却是我真实的感受。

赵琪是军人,是男人。军人的清雅细腻和非军人的不同,和女人的也不同。非军人的清雅细腻,因为没有了硝烟和纪律的渲染,往往会有些懒散随意的味道,天马行空的那种感觉;而且一个不留神,就会弄成拖沓和消极。女人的清雅细腻又有不同,往往是着眼于男人不常注意的那些场景、事物和心理,写好了颇是开卷清新,但是更多的则是境界过小,斤斤计较于一花一木,让人读之摇头不已。

赵琪的清雅细腻则与众不同,也确有一番功力在里头。而脱离了他的作品去说阅读感受,实在是难以找到落笔之处;也不妨就回到他的小说中,去认识一下他文字中的风格吧。

随意找一篇,就从这个《告别花都》开始吧。故事是在一个以种养鲜花为主业的镇子,玛丽镇上发生的。玛丽镇驻军教导营为了搞好军民共建,向上级要求人员支援,帮助教导营在新时期打开工作局面。政治部的群联干事,年轻美丽的秦干事就这么去了玛丽镇。

整篇文章就是在一种淡淡流水般的气氛中逐渐展开的。随着故事的不断进展,渐渐的,一个叫王景的男人,教导营的前教导员开始出现了,出现在秦干事的回忆中。他们曾经是那么心有默契的一对儿,男的浪漫多情,女的聪敏内敛;虽然不曾挑明,却早已把彼此视为精神上不可或缺的伴侣。而在镇子中那片片花海的映照下,赵琪开始慢慢讲述一个温婉伤感的情感故事,节奏不徐不急,象极了一个和声悦色的人在慢慢回忆着他的往昔……

故事的结局并不是太难猜,而更让人心潮难平的是,即便你猜到了结局,你也无法把书放下,无法脱离这个美得梦幻一般的故事。它实在是太美了,美得让人窒息,让人即便是在一天的劳累工作之余随便捧读一下,也能从此慢慢坠入那个成人的童话之中去,久久不愿离开。

我个人其实不太喜欢看言情味道比较重的小说,或许是太多的矫揉造作提前败坏了我的欣赏性质。但是这篇,我却无法拒绝,以至于在几年间,我曾一读再读。他这篇作品也被很多人喜爱,而这些人里,有很多跟我一样,也是不怎么读言情作品的男人――我猜,或许人长大了,心里都还或多或少有个梦;而如果真有人能用笔触及到自己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怕是谁也很难回绝这样的杀伤的吧。。。

到了《苍茫组歌》,题材骤然宏大;这部小说讲述的是红军当年反围剿失利,进行长征的那段故事。红九团团长肖良,一个从江西兴国走出的老红军(兴国那可是红军县啊,1001n附注一笔),带领他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的红九团,在湘军、桂军、滇军、黔军、川军、马家军……等等白军的围追堵截、重重封锁下,艰难地突破湘江,翻越雪山,走出草地;其过程之艰险、描摹之生动,远甚于历史教科书那干巴巴的几句“历经无数艰险,红军终于到达陕北”的官样文字。

而非常难得的是,赵琪在本篇中表现出极强的叙事能力,对人、事、景和对话的叙述,简练到了几乎白描的程度。但是阅读之后,我想没有谁会忘记夜幕下的湘江江畔,白军布成的四道拦阻死亡线;那一座座防止红军偷渡过江的篝火,直象阎罗殿里的鬼火,将红军生的希望活活断送。反观历史的记载,湘江一战,红军从八万六千人锐减至约三万人,减员率高达65%,几乎就是每三个红军,就有两个永远躺在了湘江江畔。

这样的红军还在走,还在战。肖良的参谋长倒下了,生性刚烈的保卫部长倒下了,当初要枪毙肖良的警卫员倒下了,就连肖良的未婚妻也倒下了――战争,就是这么让走出生天的人,从身到心伤痕累累着。掩卷长思,唯有一声嗟叹……

老实说,这种主旋律的题材相对比较讨巧。但是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越是主旋律反而越不好写――前人已经基本固定了格式,能够供后人挥洒的空间委实已经很小了。而赵琪,把这篇小说写的相当好看;不能不说,他确实是有些本事,有些真东西的。顺便说一句,本篇1996年获解放军文艺奖;它获得的是文学类奖(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名额各一),而当年同时获奖的歌曲类作品,则是那首现在已经脍炙人口的《青藏高原》。

看过以上两部,是不是就对赵琪的小说有个整体印象了呢?不是的。赵琪厉害就厉害在于,他的风格多变,比如下面要提到的这两篇小说吧。

《骑马挎枪走天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那种淡淡的叙事风格,从骨子里看是典型的赵琪风格。但是细品之下,却又有很多不同之处。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是,其中多了不少幽默的成分,让整篇文字变得灵动而不滞重,看起来也非常的赏心悦目。

顺便说一句,军旅作家严肃起来确实吓人,能板着脸给你讲十万字不带一个包袱的,比如朱苏进那样的;但是同样是军旅作家,幽默起来也能把人笑死。我这人大概算是不太吃庸俗搞笑那一套的人了,对平常文章里脱离情节、故意搞笑的文句很难有什么反应;但是如果这些幽默本身质量上乘,而又和全篇关系血水交融密不可分,包袱抖得干净漂亮,那么我一样会笑的乱七八糟,笑后便牢牢记住这文字,这篇目,和这作家。

而在能写出如此文字的作家中,赵琪肯定得算一位。后面的文章里还会介绍另一位,现在卖个关子,就先不提了。

再扯远一点吧。说到文学中的幽默,我也是为此吃过白眼儿的。当年在图书馆阅览室看《花城》,里面有篇王小波的《革命时期的爱情》,那时候他还根本没出名。我本来是信手一翻,结果怎么看怎么乐,绷都绷不住,看到小便池发电一节实在是忍不住,干脆趴下了捂头狂笑――抬起头周围人都在看我,我只好佯做镇定继续看……看了没两秒又开始无声狂笑,最后实在受不了群众的眼光,只好把书一放,愤然走人。。。

扯远了,接着说赵琪的这两篇小说吧。

在《骑马挎枪走天涯》中,全军最后一个军马连连长祝长江,是个骑兵将军之后。他对骑兵特别有感情,无论如何想不通骑兵为什么要给裁撤掉,想方设法做出种种努力,以保留这支最后的骑兵。在时代大势面前,这样的举动无异于螳臂当车,也有了点儿唐吉诃德的意思。这样的努力注定是没有结果的,也正因为这个强烈的反差,通篇都有一种冷幽默的效果。这里也随便引用三段,供大家欣赏吧:

开篇:

夕阳下,军马连连长祝长江半躺在江边的斜坡上,在作诗。

“基本上构思好了。”他告诉指导员孔越华,“感觉非常好,唐宋元明清以后,没有过这么好的诗。”

孔越华说:“先别吹,念给我听听。”

“注意听着!”祝长江说,“我念了――

青山绿水夕阳

军号战马戎装

刀光炸弹机枪

一声巨响

……”

“最后这句还没想好。”他说,“你帮我想一句怎么样,意思基本上是骑兵杀过来了,很是壮观。”

孔越华说:“行,我就帮你画龙点睛了。这最后一句就是:"真是恶梦一场"。”

祝长江瞪起眼睛:“文不对题!”

第二段:他和军马连指导员孔越华关于裁撤骑兵的对话

好了,骑兵被彻底消灭了。祝长江连连冷笑。不是被敌人在战场上消灭的,是被人家在办公桌上消灭的。

“胡说,是被历史淘汰的。”孔越华说。

……

“我看是认识的误区。迄今为止,骑兵依然有最灵活最全面最可靠最经济的机动性。”

“那摩托化陆军呢?”

“汽车能开到没有公路的地方去吗?”

“那直升机呢?三角翼飞行器呢?”

“它们能飞到树林底下去吗?能飞到山沟沟里去吗?”

“它们快。”

“不就是快一点吗?可是它们多贵呀!”

孔越华看着面前的搭档,恨不得捏着他的脖子到挂历前去,叫他好好看清今天到底是哪一年。

第三段,还是他和指导员的对话

总有一天,他们还要记起骑兵来。祝长江自信地对孔越华说。除了骑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还可以有另一番想头。

孔越华问怎么想。

祝长江说:“现在全世界都在限制热核武器对不对?大国的家伙们都说了,最后的目标就是彻底消灭核武器。消灭了核武器,下步就该消灭严重杀伤性武器。以后呢,大炮机枪什么的,都会在消灭之列。然后呢,就是消灭热兵器。消灭了热兵器,不就又成了冷兵器的天下?那个时候,骑兵不又成了最先进的兵种了?不发展骑兵发展什么?”

孔越华哭笑不得。孔越华说你怎么不接着往下想:然后呢,就该消灭骑兵了……怎么不是,世界大同了,要骑兵做什么?

诸如此类,后面还有,各位兄弟看的时候就知道了。这里也得说一句,单独拎出这些文字来确实有点暴殄天物,因为脱离了语境,这些幽默甚至比不上一些庸俗的成人段子。但是当它们鱼入大海,回到它们自己所在的段落中,真正的幽默感就扑面而来了。

如这般的幽默,在《四海之内皆兄弟》同样有表现。也引一段:

机关早操的时候,团长对正要去跑步的队伍大声道:“李参谋来一下!”

队伍里没人应答。一会才有谁轻声说:“李参谋家属来了!”机关干部们一听,马上都表情丰富地笑了起来。

照习惯,机关干部在家属来队探亲的头一个星期,可以不出早操。这个习惯本身就够意味深长的了,何况大家都知道李参谋尚未吹起床号(指结婚,1001n注,下同),来探亲的只是他的未婚妻。李参谋的“小包”(指女朋友)来了,便不出早操,这个内容就比较丰富了。当然也不是不可以正面理解。比如说两人畅谈人生和理想,一谈就谈到了下半夜。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一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味道之足,自品自知了。。。唉,很多感觉,大概也只能在阅读的时候意会吧,呵呵。。

看了以上这些,估计会给各位一个错觉,就是赵琪的这两篇小说就是笑话集。完全不是这样的,完全不是。

在《骑马挎枪走天涯》一篇中,实际贯穿着一个相当厚重的主题,就是军人和他的梦想。祝长江梦想的骑兵师,在现实中已经委屈成了军马连;而就这一个军马连,上级也没打算给他留下来――看着他一次次执拗地碰壁依然矢志不渝,读者很快就会从起初对他暗笑不已,逐渐变成一种敬重。是的,他没有什么更大的野心,他的想法不过是保留他的骑兵;在他的梦中,骑兵是最男人最威风最厉害的兵种,他无法想通:他爹作为一个骑兵那是多么披靡,为什么到了他这辈,就得在自己手里解散军马连,还要由自己亲自来告别骑兵……

即便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即便是个笑料百出的故事,阅读之后,我们依然会被连长祝长江的梦想所打动;不是么?对自己的信念执著地追求着,即使百折依然不回――这本身,就是个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的话题。

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它也是一个让人颇为感动的故事。

而《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是一篇佳作。为了和兄弟团队竞争,边防八团在那龙山建设了一个哨所,姚建华成为哨长,也就是班长;手下是各个连队都不想要的六个刺头兵。是怎么样个刺头呢?

……小彭喜扮弱不禁风的模样,常常皱着眉,说一些诸如“难吃死了”“热死了”“真无聊”之类很有家底的话,而且喜欢说“我身体不好”。不过这句话仅限于他自己说,不准别人说。别人说了,他就要发老大的脾气。……

……

班务会上姚建华随口说了些要注意的问题。姚建华说个别同志要注意,别开口闭口“我身体不好”。你才几岁,也配身体不好?这话是革命了一辈子的老同志才有资格说的。你对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也敢“身体不好”?希望以后不要再听到这句话。身体不好就要加强锻炼,锻炼多了,身体自然就好了。小彭,从明天早上起,你不用参加全班早操了,由班副带你去长跑。先跑五公里,以后要跑到十公里。那时你身体肯定就好了。

就这样,一个个刺头修理下来,最后七个人竟然关系无比融洽,全班也齐心合力拧成了一股绳。中间穿插着许多情节,这里就不多介绍了,简单来说,在赵琪的小说中,这算是非常长的一篇了。故事方面,曲折好看;叙事方面,淡雅平实;结构方面,衔接紧凑――当然,也少不了足够的幽默。而一路看下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感觉渐渐浓烈起来。一件件事,在赵琪并不浮华的叙述中,变得非常的平和亲切;让人看着看着,心竟然也渐渐地静了下来。

如水洗过一般。

《琴师》作为赵琪的一篇非军事题材作品,拿捏得竟然也是游刃有余,确实属于力作一类;这次,也附带提一下吧。技艺奇高的盲眼琴师,和青梅竹马的富家小妹之间的一段荡气回肠而又令人动容的情缘,被赵琪从容写来,蓦然也有了酽茶慢品的味道。琴是谋生活命的工具,她是今世陪伴的爱人――而在非要做一抉择的时候,这位琴艺高超,对她又一往情深的陈琴师,又当如何?

这道题古往今来不知道考过了多少人,什么样的答案都有。而陈琴师的选择又是什么呢?不妨去看看,我猜,当你看完以后,或许也会象我一样,合上书半晌,依然无法从故事中自拔吧。。。而这样的文笔,却依然是淡淡的,淡得仿佛从来就没有过颜色;即便有,也是为了把那清淡衬托得更加刺目吧。。。

赵琪的另一力作《穷阵》,笔锋一转,又瞄向了古代的苏子。他自小在军队中长大,在深谙阵法兵道的父亲的半强迫下,不情愿地学会了阵法。这以后情绪转变,开始认真研究阵法,终于成为不世出的阵法奇人。当他穷自己毕生所学,研究出并有机会布下他的“王道之阵――天演秋意图”的时候,故事又发生了怎样的转折呢?……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赵琪在《琴师》和《穷阵》这两部非现代题材小说中,倾注了相当大的心血。这不是我从资料上查来的,而是我在看小说时候感觉到的。《琴师》中,关于盲眼琴师的拜师、传承、工具、技艺等等都做了相当详细的描述,而这些,绝对不可能是作者凭空想像出来的;《穷阵》中关于阵法的解说,更是我在军事小说甚至是历史书籍中所仅见;从布阵的讲究、阵型的区别、阵型的详细术语到阵型适用的范围,一一娓娓道来,让人叹为观止,实在不知道他从哪里收集来那么齐全的资料。为了给大家一个印象,这里也引用一二:

苏子就问造什么阵子。一字长蛇阵,二龙戏珠阵,三才四象阵,五虎阵,六方阵,七煞阵,八卦九宫阵,十大天门阵。这些都是苏子平常听爷台(他的父亲)讲的阵势。

……就说阵法吧,有不少就是从星座的布势推演出的。还有七星阵、七星天煞阵、七星一体阵等等,都跟北斗七星的布势有关,就看创制阵子的人从当中悟到了什么。

……问爷台,爷台立即滔滔不绝地说北斗七星首位一体,光亮照人,前尖后钝,前屈后伸,大动若静,欲进还止。……道家对北斗历来极尽推崇,认定北斗七星中藏有道家极深的玄机。七又是道家最看重的数字。

文中,大量介绍了阵子的术语,不惜篇幅详细讲述了阵的构成、布局、使用、禁忌等等知识。什么叫“九宫八卦”,什么叫“八门”,什么叫“主军”“游击”“哨马”,什么叫“阵气”“阵垒”“阵脉”“阵星”“阵堂”“阵风”“阵魂”“阵台”,以及“大阵”和“小阵”的区别,阵子的攻守适宜情况……

按说,有这么多的介绍,整篇小说应该是支离破碎的,更应该象一篇说明文才对。可实际上各位兄弟一看就知道了,故事依然是淡淡的讲述风格,但是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被作者带进了一个从未涉足的领域;而且,这里的风景居然还真的很迷人……

如果看完了这篇小说,脑海里只是他介绍的那些阵子,那我只能说,赵琪的《穷阵》算是被完全误读了。如果我来做个评价的话,这《穷阵》应该是赵琪各篇小说中,“禅意”最足、哲学意味也最浓的一篇。

兵阵本是杀伐之物,而能超脱这杀气,渐入“天意”这最高级的阵法境界,却又是赵琪在通过故事抒发他的胸臆了。凡事拘泥则废,但是在飘然物外之前,谁也少不得这个拘泥的过程;换言之,为了“无为”,就必须先非常认真地“有为”;无为固然是有为的对立,但是无为和有为其实又是相互蕴涵相互转化的――《穷阵》一文,确实处处充满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辩证法的观念。

而把辩证法写入小说,岂是那么容易的?写成了还能好看,又岂是想想就能做到的?让读者边看还能边思考,并且时刻注意着不让读者被思考分散太多精力,进而忽视了整个故事――这份儿功力,的确是相当相当的难得了。

-------------------------------------------------------------------------------------------------------

赵琪,就是这么位作家:从古阵到红军,从爱情到友情,从幽默到禅意,从小说到剧本――你根本无法抓准他到底是个什么类型的作家。这和后面我们或许要介绍的某位作家成为了鲜明的对比;那位老兄,一看名字我就有个第一反应:肯定又是某某题材的作品。。

而能驾驭多种题材,并一个个用心把它们写的精彩纷呈,好看又耐看,读时不忍释卷,读完依旧不肯释卷,――这样一个作家,该不该介绍给大家呢?该不该让更多的兄弟看到他的作品呢?

我觉得,应该。这就是这篇文字的缘起;说了这么多,也该告一段落了。

就此打住。

相关链接:

告别花都

外链出处

很遗憾,他的其余小说作品无法找到链接,希望大家帮忙!另外,1001n个人建议,还是在书店转转吧,也许能买到他的集子呢,这可比上网大海捞针快多了。。。

元宝推荐: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