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动物世界》里的苏格兰黑山羊开始 -- 普鲁托

共:💬110 🌺61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赞同你的理解,我是这么考虑的。

在1920-1923年间,亚瑟-康普顿和他的同事们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所做的一系列实验,成功的使光量子从电子中跳出。康普顿散射被看成光子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的结果。这就像打台球,无可争议地表明光是粒子。这使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得到证实,也使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不再被看成是纯粹的数学技巧,而是有现实基础的。

这是经典物理结束和量子理论开始的标志。

在康普顿散射研究中,吴有训先生参与其中,与康普顿合著有论文。

点看全图

这是抗战期间清华大学科研人员合影,左前六为吴有训。

在此推荐电影《无问东西》

======================

既然光是粒子,那波动性又如何解释?我们认为光有波动性并不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光有“有水波一样的波纹”,而是我们观测到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同样,我们认为电子是波也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了电子衍射现象。因此,我们只需把光、电子的这些现象解释清楚就行了。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观察到的光、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波动现象”其实是它们在统计学上的概率分布。这里我就不啰嗦了,大家去了解一下哥本哈根诠释就明白了。

“以粒为质、以波为象,统计是纽带”。兄台这句话很形象啊,哪里来的?

=========

回到最初的话题,我为什么要提供这么一个答案?因为从宏观角度来解释波粒二象性,恰好可以用不同的数理模型。这本是我开这个主题帖的主要想法。就像前面借用地心说/日心说之争。只不过光波动说/粒子说都是“真理”,不易因地心说不够好而发生误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