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Taylor Branch:劈波蹈海——MLK三部曲之一 -- 万年看客

共:💬359 🌺11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备战伯明翰2

10月26日,一份新奥尔良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报道,断然声称杰克.奥德尔是一位“渗透进入马丁.路德.金的南方基督教领导大会高级管理层的美国共产党员”。这篇没有署名的文章引用了“高度权威的消息来源”,将奥德尔称作美共全国党委的“秘密成员”,多年来一直打着民权工作的幌子“执行美共的任务。”

这场突然袭击导致金的阵营爆发了内讧。金早就知道奥德尔已经被逐出了全国海员工会,而且自从他作为疑似共产党员被众议院反美活动委员会传召之后,他已经丢掉了在蒙哥马利卖保险的工作。他想要确定奥德尔的背景没有什么值得进一步挖掘的猛料,没有什么暴力背景或者见不得人的内容。奥德尔疲惫地告诉金,他不像文章所声称的那样是一名美共成员,更不用说全国党委的成员了。但他确实认识几位全国党委成员,过去还曾经旁听过他们的会议。1956年他写过一篇关于路易斯安那州种族政治的文章,刊登在了美共发行的期刊上。奥德尔认为这次传唤归根到底跟这件事有关系。仅仅在四年前,国会调查员们还给奥德尔贴上了恶魔傀儡的标签,认为他是“共产主义阴谋的组成部件”,不仅嘲弄了他的理想主义事业,还贬斥了他的黑人身份。

反美行为委员会质询员:你是否曾经真心感到,以及你是否试图让本委员会和本国人民相信,你作为共产主义阴谋的同党以及克里姆林宫意志的执行者,真正地关心本国黑人的福利?

奥德尔:我没有试图让你们相信任何事情。

金并不怀疑奥德尔为领导大会所付出努力发自真心。但是真心与否在这里毫无意义。奥德尔一厢情愿地认为美国人应该像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那样将共产主义路线当成任何其他政治路线那样加以辩论,但他却忽视了白人文化当中冷战政治的残酷现实——某一类来自敌方的思想很容易就会与另一类敌方思想勾搭起来。在政治层面上,报纸刊登文章的最要紧之处在于文章的公众影响。这篇文章出自何人之手?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金把这则故事看作是这两个月以来第二个告警信号——凯利.米勒.史密斯牧师先是从华盛顿传来了第一个善意的警示,如今报纸上发表的恶意攻击也传达了同样的信息。这些颠覆指控细节详尽,听上去很有官方派头。早已深陷苦战的领导大会根本挺不过这样一轮持续性的宣传攻势。金告诉奥德尔,整个领导大会理事会都对现状感到不安。“我该怎么做?”他问道。

奥德尔认为这篇文章很可能出自新奥尔良的警察或者国会反美活动委员会的手笔,因为文章提到了他在新奥尔良的家已经被搜查过的事实。他建议金无视这场攻击。目前似乎只有一份小报报道了这篇文章,整个事件很有可能就此逐渐平息下去。想让种族隔离主义者们承认他们这些人拥有纯洁无瑕的意识形态是不可能的,谁要打算这么做,就等于自取失败。如果金觉得自己不得不回应这篇文章,奥德尔可以发誓说他从未效忠过任何国外势力,也绝不支持以武力瓦解美国政府。除此之外他拒绝回答所有关于他的政治信仰的审问。他拒绝谴责美共和他的美共友人,即使是在事实允许的情况下。“我没有什么好道歉的,”他说道。

金很赞同奥德尔的观点:自由社会一旦开始监管个人信仰就等于背叛了自身。然而他实在不敢将这篇文章扔在一边不不理睬。为了打破公众质疑的枷锁,他决定反驳奥德尔与领导大会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反驳奥德尔与美共的联系。11月1日,他根据要求做出了一份辩护陈词,不过并未大肆张扬。声称奥德尔先生是领导大会东南地区领导人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不仅从来未曾担任过这一职务,而且领导大会也从没考虑过让他担任这一职务。”金不惜通过说谎来最大程度地弱化领导大会与奥德尔的联系,他声称奥德尔“只是一名单纯的技术人员,90%的工作是在北方进行,他本人也住在北方。他的主要职责是参与邮寄程序方面的机械化操怍。他偶尔只会暂时填补选民登记活动的某些空缺,但是早在本次的文章公开发表之前他就已经不再行使职责了。”奥德尔之所以辞职则是为了“避免给领导大会带来尴尬”至于金本人也愿意“接受进一步的调查和澄清”。

私下里金向奥德尔保证,这篇辩白书的作用仅限于平息公众舆论,所谓“进一步的调查”已经结束了,奥德尔也早就回到了员工队伍当中——事实上他从未离开片刻。奥德尔尽可能优雅地放低了身段,但他在骨子里依然是一个非常骄傲且独立的人。对于金来说,卷入这场充满矢口否认与半真不假的陈述游戏只会削弱他的立场,致使他不断抱怨,而且被否认的人也会非常痛苦。根据奥德尔的估计,无论是在纽约邮件收发室还是在选民教育项目文件处理团队当中,直接向他本人汇报工作的人都比向怀亚特.沃克汇报的人更多,然而金现在居然假装不认识他。

新奥尔良市报纸上的文章让金非常不爽地分散了注意力。他强烈希望这个话题会逐渐消失。政治恐惧致使他开始含糊其词,布设伪装,很像是肯尼迪总统在处理民权问题时的手法。尽管金很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同事,但是依然有几位民权阵营的盟友们认为他对待奥德尔的态度还不够严厉。一位新奥尔良的律师把这条消息的剪报送给纽约的罗特.孔斯特勒,孔斯特勒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这项指控会毁掉她打算在12月11日邀请萨米.戴维斯为领导大会主持的募捐活动。她并不认为为自己是在杞人忧天,而是有非常强力的反面证据。她见过两位斯卡斯代尔的妇女在同年早些时候折损了自由乘车运动的一条财源,而且她们提出的指控远比奥德尔背负的罪名弱得多。这两位女性是股票经纪人的妻子,她们的丈夫与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交往甚密。她们指控自由乘车者身为颠覆分子没有资格领取救济金。官司失利之后,她们又组织了纠察队,举着写有“斯卡斯代尔向左拐”和“莫斯科爪牙”等字样的标志到处招摇。

随着11月的到来,孔斯特勒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因为奥德尔一直在处理萨米.戴维斯募捐会的财务筹备事宜。他代表领导大会签署了活动场地租赁协议与投保书,预售票的销售情况也一直由他负责跟进。当孔斯特勒听说奥德尔本应从领导大会辞职的时候,她要求有人给个说法。斯坦利.利维森不断地告诉她,那则报道曲解了奥德尔的过去,而且不太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但孔斯特勒坚称“这件事很可能反噬我们”。如果金主们怀疑美共成员打入了领导大会,他们肯定“会让我到一边凉快去”。利维森建议她不要主动提及奥德尔作为活动负责人的情况,她则表示反对,“出这件事之前我们根本没有耍花招的必要。”她本人的人品很可能会毁于一旦,因为“很多人都会回来找我,说我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她告诉利维森,个人品质与想象之间的关系很难捉摸:“确实有人只会对这种事一笑了之,但是也有些人会深受伤害……聚光灯的力量可是很强大的。”

联邦调查局的窃听员通过利维森纽约办公室的电话截取了所有这些情绪激动的交流信息并且转发到了总部。利维森对奥德尔的辩护无疑可以视为一位美共成员对另外一位的担保。领导大会的内部纷争也充分证明联邦调查局针对金的首次主动出击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新奥尔良报纸上的匿名文章确实是联邦调查局特工刊发的。实际上,完全相同的文章还发表在了分散在圣路易斯及长岛等地的其他四份报纸上。

胡佛在同一时期对金展开了全面调查。联邦调查局早在收集涉嫌不当行为证据之前就对金进行处罚的做法看起来确实有些不合逻辑,不过胡佛非常精明地抓住了导弹危机的机会,趁着举国上下都被苏联导弹吓得缩作一团无暇他顾的空隙先后下达了两方面的命令。导弹危机不仅提供了采取紧急手段的灵感,还为采取这些手段提供了理由。通过报纸攻击金雇用奥德尔这样的做法在美国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联邦调查局官员们对这次行动极端保密。他们知道可以与可靠的报界联络人进行谨慎合作。讽刺的是,为了实施针对金的第一场秘密攻击,他们专门召集了五份美国报纸的驻华盛顿代表。

负责散布这五篇文章的行动主管名叫卡撒.德克.迪洛克(Cartha "Deke” DeLoach)。他同时还有另一项任务,就是通过游说来反对罗伯特.肯尼迪发布关于美共现状的最新白皮书。这份白皮书认为美共颠覆国家的威胁只能算是微乎其微。司法部长之所以打算发布这份文件,是为了迈出削减联邦调查局国安机构规模的第一步。在他看来,联邦调查局目前雇佣了太多的背景调查员、窃听信息记录员、颠覆思想鉴定专家之类的人员,实在是对人力的极大滥用。11月7日,迪洛克直截了当地拒绝了罗伯特关于白皮书的最新要求。他给出的理由是白皮书会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因为任何关于美共网络的描述都会“危害联邦调查局的线人”。罗伯特陷入了一个典型的间谍陷阱:他无法为了避免线人们陷入危险而减少他们的任务,因此他必须继续完成任务。

针对金的政治攻击正在逐步升级,胡佛与罗伯特之间的拉锯战则界定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更广大政治背景:联邦调查局官员正在试图保护他们的反共情报组织人员。针对金的敌意是驱动力,奥德尔是全新的行动理由,导弹危机既是鞭策也是机会。最后,一开始针对利维森的窃听许可令即将面临六个月以来的首次延期,寻求延期许可的官僚压力迫使联邦调查局为过去的监视活动寻找正当理由,而找寻正当理由的最佳方法就是扩展监视范围。无论这些始发因素怎样交织在一起,总之联邦调查局认为针对金的第一次政治打击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成效。根据窃听装置的记录,秘密的报纸攻击不仅让金遭受了挥之不去的心理压力,而且他根本不知道这次攻击的幕后主使是谁。金和其他领导大会成员并没有意识到新奥尔良的报道仅仅是五份报道当中的一份,他们的主要怀疑对象是当地警方。就像民权运动的其他成员一样,此时的金依然将联邦调查局视为盟友——往往是一位心不甘情不愿的盟友,而且肯定是联邦政府当中的保守派,但不管怎么说依然是一支让种族隔离主义者感到紧张的力量。金依然希望联邦调查局能更加积极地介入南方的局势。

11月,罗伯特.肯尼迪签署了一份胡佛呈交的申请书,授权联邦调查局针对斯坦利.利维森安装第四个窃听装置。这一次的窃听器装在了利维森家里,这样一来特工们终于可以截取他和金的深夜通话内容了。像这样全覆盖式的窃听完全超出了金的察觉能力。即便再“小心翼翼”,他也想不到居然还有这一手。他看到的是一份由另一位肯尼迪于当日签署的非常不同的文件:肯尼迪总统终于针对种族歧视住房政策发布了拖延已久的行政命令。金非常清楚这份文件尚未面世效力就已经遭到了削弱,根本不能与1960年竞选时的“大笔一挥”承诺相提并论,因为这道反歧视命令的应用范围不包括一切现有房屋,也不包括并非由联邦政府出资兴建的新增住房。金还注意到这条命令尽可能平静地发布于感恩节前夕——按照泰德.索伦森的说法就是“故意夹在”了关于苏联轰炸机的戏剧性总统公告与中印边境战争之间。白宫拒绝记者参加签字仪式,仪式现场只有负责民权事务的白宫员工。尽管有着这么多缺点,金依然认为肯尼迪是一位潜在盟友而不是敌人,并且公然盛赞新命令是“带领全国实现美国梦”的最新步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