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投票宋朝是个和平朝代还是个战争朝代 -- xiaobailong

共:💬44 🌺123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17 / 0

    宋朝是个和平朝代
    2/0
    宋朝是个战争朝代
    15/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怎么有种本朝既视感?

按照汉唐旧疆的观念,宋人始终面临着国土被外敌占领的问题,也就在理论上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然而与此同时宋朝自己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十几年就认为国际形势已经是“近岁边陲彻警,兵革顿销”(《宋会要辑要》,天禧(1017年—1021年)元年),因此提出裁减军队重装备:“诸军战马尚未减数,颇烦经费。望加裁损。”(《宋会要辑要》,天禧(1017年—1021年)元年)进行了大规模裁军行动,而且主要是从质量上削弱军事力量。可见在一定时期内,宋人对战争的判断是热战结束后几年内、局势和缓,就算恢复和平了。

所以当时的局势应该这样理解:

按照宋人自己理解,宋朝整体处于国土被侵占状态、但是同时又长期处于和平状态。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抗战中期以后日军忙于太平洋战场和敌后战场因此导致前线战线战事减少战线稳定,然后蒋介石宣布天下太平下令裁军(当然历史上蒋介石没有这样做过)。

从客观国际环境上来说,我们认为宋朝处于战争环境下,但是从宋人自己的看法上来看,宋人认为自己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下。

先引用林风清逸帖子里的一段,本朝发生的事情,简直是宋朝的翻版了。首先本朝上下一致认为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理论上仍然处于内战状态。但是邓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宣布国际局势将长期处于和平状态,进行了大裁军。而本朝从人民群众到国家主席,都在称赞如今的太平盛世,这怎么看怎么跟宋朝那么像啊?

狄青在前线打党项,文彦博在后方琢磨着收拾狄青。

除了狄青,在对西夏的战场上还有一个叫种鄂的将领,也很能打,虽然普遍认为宋朝武力较弱,但我在清朝人编写的《续资治通鉴》里记录的种鄂的战绩,他还是打了不少打胜仗的。但中央的文官们却坚定的认为打胜仗对国家不好,不值得提倡,不能增兵,只能对打胜仗的将领加以约束,分他的兵权,拆他的台,坚决的造成吃败仗的结局,然后就理直气壮的说:此战之罪也。

再看俺老孫的帖子,让俺恍惚想起南海西沙群岛保卫战的那些英雄们,严厉打击了侵略者守卫了国家领海,可是之后不但未有升赏,反而被变相闲置了。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只会是军队不知所措,无法有效守卫国土,先是部分国土被外族侵占,最后整个国家亡与外族之手。

当然这个事情有两面看法,反面的例子就是日本那样的以下克上,个别好战的低级军官把整个国家拖入战争之中。这中间的度如何把握衡量?

还有宋朝玩策略,表面送岁币给辽金,大失面子,实际上耍手段,先是联合金灭了辽,后又联合蒙古灭了金。这策略看起来玩得很爽啊,不要面子只要实利,听起来是不是和最近洞朗的策略一样?如果只考虑宋辽两家,宋朝是失了面子丢了钱财,而辽是丢了性命,似乎是宋朝大大赚了便宜。但是考虑到多个国家,实际上是宋朝大失面子的同时,并未获得实利。好处都被金和蒙古占去了。这结果是不是也和洞朗颇为相像?红朝丢了面子并且损害了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印度获得表面上的小利类似辽金,而实际上的获益者是中印之外别的某些国家。

最悲惨的是,北宋之后不久就丢失了北边的大半领土,变成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最后还被蒙古灭了。但愿红朝不要重复这个命运。问题是,如果红朝采取和宋朝同样的策略,凭什么不会重复宋朝的命运呢?

通宝推:知其何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