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秦桧在岳飞班师问题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林风清逸

共:💬7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据我搜索的结果,这篇遗嘱是今人伪造的

重要声明:“秦桧遗嘱”是文学创作 万勿以讹传讹 (2006-12-21 23:17:06)转载▼

分类: 历史迷雾

因再度发现闻声的文学创作被当作新闻上了一些网站的首页,必须在此做出澄清。12月1日,闻声以新闻报道形式创作的文学作品《年终考古大发现:秦桧政治遗嘱出土》上博后,网友们反响热烈。12月4日,闻声再度写了篇《唾弃秦桧的时候也该感谢他》,解释了我的创作意图。现就该两文的有关事情再做如下声明:

一、这不是新闻,而是新闻体的文学原创。为免混淆,闻声在文章中虽然采用了新闻格式,但完全缺乏基本的新闻要素(如地点、专家姓名等),并且在文末用大字加粗套红注明了“[原创博客文学作品,请谨慎转载或摘录,论坛全文转载的务必请注明出处,勿谓言之不预也。]”。很遗憾,部分网友仍然在质疑该“新闻”的可靠性,相当多的网站居然当作新闻转贴到新闻版块中,这再次证明了网络带来的信息快餐式消费的急切。

二、文章中的“考古”发现地,"早先名为麓洱(---落儿是杭州话,指冤大头),现名为壶侑(——忽悠)",有的细心的网友看出来了,很不容易,应该加10分。

伪造遗嘱发表时间是2006年12月1日,(再次)辟谣时间是2006年12月21日,距今已经有11年了。

不过我还是看了看这篇伪造遗嘱的内容。看完以后给我的感觉是,好像读到了蒋介石嘲讽爱国青年不愿意投军抗日只知道逼迫政府抗日的感觉。

蒋介石面对爱国学生要求政府出兵抗日的请愿活动,公开说,如果学生们愿意抗日,政府可以设立一个义勇军,学生们可与几日到那里去报名投军。然后学生们没有去,蒋介石就在日记里嘲讽说这些学生们只会空谈。

当时的背景是日军正在发动进攻,蒋介石手握大军,不愿意以一兵一卒用在抗日战场上,虽然一再允诺出兵抗日却一再毁约,却说学生们如果愿意去抗日可以临时组建义勇军。学生们看到他这样的举动,能够信任他、把命交到他的手里去当他的兵,那才是见了鬼了。此事暴露了他典型的流氓习气。

与之对比的是,七七事变前,为了应对越来越紧张的局势,29军宋哲元组织平津爱国学生组成学生军进行军事训练和军事教学,为抗战进行军事准备。日军侦查到学生军驻地后,在七七事变时精心策划了一次突袭,利用29军忙于作战的机会突袭学生军驻地,学生军损失严重,驰援学生军的赵登禹师长阵亡。

宋哲元组织学生参军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是他的行动是真实的,蒋介石所谓要求学生参军,他的行为却是虚假的,二者是有明显对比的。

那篇所谓秦桧遗嘱也有类似的情况。伪作中批评读书人只知道空谈抗金,却不懂军事;伪作中称赵构告诉秦桧岳飞抗金只为了迎还二圣和个人名声;伪作中极力声明秦桧不是奸细;伪作中极力表示杀岳飞是秦桧为赵构背锅。这些观点基本上都是后来一直到2006年都曾经流行过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的共同点都是避重就轻,极力渲染细枝末节回避重大问题。

懂军事不懂爱国的,蒋介石就是代表。而且蒋介石对军事也懂得不多。秦桧未必就懂得多,他只是擅长搞人事斗争玩拆台。

迎还二圣对抗金的阻碍问题,明代有人提出过,但是这些年讨论下来,这并不是主要问题,因为本身迎还二圣这一口号都并没有使用太久,基本上刚开始提了提,没几年,赵构也好岳飞也好都不怎么提了。但是这一问题被重视以后,却回避了无论是不是迎还二圣,都应该驱逐敌人的问题。

并且,迎还二圣会影响赵构皇位这一说法本身就是荒谬的。很简单的例子,李世民兵强马壮,李渊不是将皇位让出来了?李隆基兵强马壮,李旦在位子上还不是坐不住?李成器不还是让了太子?李亨抓住马嵬坡之变的机会手握大军,李隆基不还是认怂交出皇位?所以这一问题在宋朝人的历史观念里根本就不应该成其为问题。这一问题也只是在明朝夺门之变发生以后才成为问题。而明景帝要是在迎回明英宗以后,玩一手以退为进,明英宗什么脸重新登上帝位呢?等明英宗自己辞让了,明景帝也就坐稳了位置。只不过明景帝玩小了,没有彻底搞定此事,加上野心家和敌对势力要消灭他,所以才有了夺门之变。但是夺门之变是赵构之后的事情,赵构本人所见的还是强势皇子夺取皇位的历史。

秦桧杀岳飞是为赵构背锅一事,乍看上去好像很有研究的意义,但是究其实质,也不过就是两个坏蛋相互甩锅罢了。他们两个在政治上有了共同的抉择,并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就都是主犯。希特勒和戈林相互甩锅说对方才是最坏的纳粹,有意思吗?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事情。

第一这是一篇伪作。

第二虽然这是一篇伪作,既然你提问了,我还是给你做了解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