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34:华元——尔虞我诈 -- 桥上

共:💬24 🌺1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34附:华元杀山2/4

《成十五年经》:

夏六月,宋公-固卒。((p 0871)(08150005))(073)

《成十五年传》:

夏六月,宋共公卒。((p 0873)(08150201))(073)

《成十五年经》: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p 0871)(08150007))(073)

宋-华元出奔晋。((p 0872)(08150008))(073)

《成十五年传》:

秋八月,葬宋共公。于是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荡泽弱公室,杀公子肥。华元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晋。((p 0874)(08150401))(073)

我的粗译:

九年后,我们的成公十五年(公元前五七六年,周简王十年,宋共公十三年,晋厉公五年,楚共王十五年),夏六月,宋共公(宋公-固)去世了。这年秋八月庚辰那天(杨注:庚辰,十日。),为宋共公下葬。

当时,宋国有九位大夫职位最高,其中: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

结果在卿之中排第三位、属于桓族的司马荡泽(山,子山)起意削弱公室,杀了宋共公的大子公子肥。面对这样的形势,此时六十岁左右的华元说:“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我担任着右师,“师”的职责,就是保证君臣各守本分。现在公室被人看轻,却无法改变,我的罪过太大了。既然我无法完成职责,还敢仗着国君的偏爱赖在这位子上吗?)”,然后,他就自行流亡前往晋国。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鱼石为左师”曰:

鱼石,据杜《注》,为公子目夷之曾孙。

杨伯峻先生注“荡泽为司马”曰:

孔《疏》引《世本》云:“公孙寿生大司马虺、虺生司马泽。”故杜《注》云“荡泽,公孙寿之孙”。其人名山,《宋世家》作“唐山”,“唐”“荡”音近通假。

杨伯峻先生注“华喜为司徒”曰:

孔《疏》引《世本》,“华父?督生世子家,家生季老,老生司徒郑,郑生司徒喜”,故杜《注》云“华父?督之玄孙”。

杨伯峻先生注“公孙师为司城”曰:

孔《疏》引《世本》,“庄公生右师戊,戊生司城师”,故杜《注》云“庄公孙”。

杨伯峻先生注“鳞朱为少司寇”曰:

孔《疏》引《世本》,“桓公生公子麟,麟生东乡?矔,矔生司徒文,文生大司寇子奏,奏生小司寇朱”,杜《注》谓麟朱“麟瓘孙”,与《世本》不合。

杨伯峻先生注“荡泽弱公室,杀公子肥”曰:

荡泽欲削弱公室,杀公子肥。《宋世家》作“杀太子肥”,似肥为宋共公太子,应嗣位而尚未即位。

杨伯峻先生注“不能治官,敢赖宠乎?”曰:

官即《孟子?公孙丑下》“官守”之义。不能治官,今言不能尽职。赖,利也。以得宠为利。

杨伯峻先生于“乃出奔晋”之后引《宋世家》云:“司马唐山攻杀太子肥,欲杀华元,华元奔晋。”

“宋”——“商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晋”——“新田”——“绛”——“绛县”推测位置为:东经111.31,北纬35.62(成六年后,新田遗址,4000万平方米,在同一区域内有6座城址。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下面华元与鱼石出奔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成十五年经》:

宋-华元自晋归于宋。((p 0872)(08150009))(073)

宋杀其大夫山。((p 0872)(08150010))(073)

《成十五年传》:

二华,戴族也;司城,庄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鱼石将止华元。鱼府曰:“右师反,必讨,是无桓氏也。”鱼石曰:“右师苟获反,虽许之讨,必不敢。且多大功,国人与之,不反,惧桓氏之无祀于宋也。右师讨,犹有戌(xū)在。桓氏虽亡,必偏。”鱼石自止华元于河上。请讨,许之,乃反。使华喜、公孙师帅国人攻荡氏,杀子山。书曰“宋杀其大夫山”,言背其族也。((p 0874)(08150402))(073)

我的粗译:

上面提到的宋国九位职位最高的大夫之中:二华,都属于戴族,那个华喜是华老(季老)的孙子、华郑的儿子、华元的堂侄;司城公孙师,属于庄族;其余的六官都属于桓族。这时,华元的副手,在卿之中排第二位、也属于桓族的左师鱼石提出要去把华元拦回来,但他的同族,少宰鱼府就提出疑问:“右师反,必讨,是无桓氏也。(右师要回来,一定会追究犯事的人,那我们整个桓族就都完了。)”,鱼石告诉他:“右师苟获反,虽许之讨,必不敢。且多大功,国人与之,不反,惧桓氏之无祀于宋也。右师讨,犹有戌(向戌,庐门合左师)在。桓氏虽亡,必偏。(右师要能回来,就算让他追究,他也必不敢过头。再说,他有很多大功,国人又支持他,要坚持不让他回来,我怕我们整个桓族以后在宋国都没了香火。而且,即使右师追究,还有“戌”会留下。这样我们桓族虽然败了,总还有支派能延续下去。)”。

然后,鱼石亲自出动,在黄河上拦下华元。华元要求追究犯事的人,他也答应了,华元这才回去。回去后,华元就指派不属于桓族的华喜和公孙师率领国人攻打荡家,杀掉了子山(山,荡泽)。《春秋经》上写“宋杀其大夫山”,意思是此人违反了所在“族”的意志。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二华,戴族也”曰:

华元、华喜皆宋戴公之后,故谓之戴族,族有两义,一为宗族之族,一为氏族之族。此氏族之族,与僖七年《传》“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之“族”义同。说详沈彤《小疏》。

桥案:此之族与一般冠于宗族之上之族不同,范围较大,应包括某一代诸侯——此处是戴公——的所有子孙(但继承君位的嫡子及其子孙除外),也许会“五世而斩”,斩后即不再属于公族,为斩计,故以戴称,应该是聚而居,故亦以族称。以下庄族、桓族皆此类。虽然会斩,但应也会按需要及情势而定,例如此戴,即远不止五世。

此时是公元前五七六年,宋国在位的国君是宋共公(宋公-固),是春秋时期宋国的第十位国君。而宋戴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第一位国君宋穆公的祖父,公元前七九九年到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而宋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七〇九年到公元前六九二年在位;宋桓公则是春秋时期宋国的第五位国君,公元前六八一年到公元前六五一年在位。

下面是宋国国君的继承顺序:宋戴公、宋武公、宋穆公、宋殇公、宋庄公、宋闵公、宋桓公、宋襄公、宋成公、宋昭公、宋文公、宋共公、宋平公、宋元公、宋景公、宋昭公。

杨伯峻先生注“六官者皆桓族也”曰:

鱼石、荡泽、向为人、麟朱、向带、鱼府皆出自宋桓公。

杨伯峻先生注“右师反,必讨,是无桓氏也”曰:

桓氏与桓族同义。恐华元因讨伐荡泽,并连及桓氏。

杨伯峻先生注“且多大功”曰:

杜《注》以为华元大功,在乎宣十五年之劫子反以解宋围与成十二年之谋求晋、楚之成。实则华元自文十六年为右师执政以来,已三十余年,鱼石云“多大功”,或不止此,《左传》未尽记载而已。

杨伯峻先生注“国人与之,不反,惧桓氏之无祀于宋也”曰:

不使华元回国,恐国人群起而攻以致消灭桓族。

杨伯峻先生注“右师讨,犹有戌在”曰:

戌,向戌。孔《疏》引《世本》:“桓公生向父盻,盻生司城訾守,守生小司寇鳣及合左师。”合左师即向戌。向戌亦桓族。鱼石估计华元纵讨伐荡泽以及其他桓族,必不连及向戌。或向戌是华元党羽,故事后华元使之为左师。

杨伯峻先生注“鱼石自止华元于河上”曰:

据此,华元仅及黄河边而返。但《经》、《传》皆云“出奔晋”,《经》尚书“自晋归于宋”,因之或谓盖从其动机与政治靠山而立言,或又谓华元虽仅至黄河边,已入晋国境,故书“奔晋”、“自晋”。两说未详孰是。——桥:河上或可为黄河另一边。

杨伯峻先生注“言背其族也”曰:

据杜《注》,荡氏本宋公族,反欲削弱、危害公室,故书其名,不书其氏,以示其罪。则“背其族”之“族”乃“宗族”之义。

《成十五年经》:

宋-鱼石出奔楚。((p 0872)(08150011))(073)

《成十五年传》:

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出舍于睢上,华元使止之,不可。冬十月,华元自止之,不可,乃反。鱼府曰:“今不从,不得入矣。右师视速而言疾,有异志焉。若不我纳,今将驰矣。”登丘而望之,则驰。骋而从之,则决睢澨、闭门登陴矣。左师、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华元使向戌(xū)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以靖国人。((p 0875)(08150403))(073)

我的粗译:

没被杀的那五个属于桓族的大夫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离开“宋”那个“国”,到附近睢水之上扎营,华元派人请他们回去,他们不答应。到这年冬十月,华元亲自出动去请,他们还不答应,华元就走了。

华元一走,鱼府发话了:“今不从,不得入矣。右师视速而言疾,有异志焉。若不我纳,今将驰矣。(现在我们不听他的,怕就回不去了。右师眼睛转来转去,话说得也很急,那是有二心了。要是他本就不准备让我们回去,现在该让车子跑起来了。)”,他们马上登上高坡去看,华元的车子果然跑起来了。他们也赶紧驾车去追,可华元已经让人把睢水的堤坝挖开放水淹没了道路,同时关闭城门、组织人上城防守。

于是左师、二司寇、二宰这些人只好流亡去楚国。华元则让向戌当左师,老佐当司马,乐裔当司寇,以此安定了他们国人。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则决睢澨、闭门登陴矣”曰:

睢澨,睢水堤防。华元使人决开其口,用水阻止对方。闭门登陴,亦防禦五人以武力进攻。

“楚”——“郢”——“为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二至僖二十七,僖二十七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昭三十至定六)。

“睢”(杨注:睢音雖(虽)。睢水本蒗荡渠支津,旧自河南-杞县流经睢县北,又东流经宁陵与商丘市南,又东经夏邑县北,然后东南流。今上游仅睢县附近有一支入惠济河,余皆湮塞。睢上,当是离宋都不远之睢河边。#睢水本旧蒗荡渠支津,旧自河南-杞县流经睢县北,东逕宁陵、商丘、夏邑、永城及安徽之萧县、宿县、灵璧,入江苏境,至宿迁县南入泗水。今仅存惠济河一段,余俱堙。此睢上当在商丘县境。),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55,北纬34.33(商丘-路河乡)。

通宝推:楚庄王,mezhan,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