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个愤青的预言:“莫谓言之不预也” -- 夕曦

共:💬7 🌺1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一个愤青的预言:“莫谓言之不预也”

刚刚一百年以前,一个23岁的青年,在与朋友(萧瑜)纵论时政的书信中预言:思之,思之,日人,实为我国劲敌也。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生存。而当今国人,却犹酣未觉,注意东窗事少。

当时,1916年,段祺瑞刚上台不久,为了能从日本政府获得军援,开始积极改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开始趋暖,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打上一仗呢?还有人讲:“二十年的光阴,人间沧桑,世事难料,润之仅凭一己之见,就妄下断论,未免有点杞人忧天了。”

这个青年就是毛泽东。

现而今,网上有的是“莫谓言之不预”的东西,雄藐天下。可今天的预言与毛泽东百年前的预言有何区别?

没啥区别。如今的网友穿越到1916年,很多可以说出类似的预言。

真正的区别在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在同一封信中,毛说:。。。欲完自身,以保子孙,只有磨砺,以待日本。否则,即使纵横江山万里,也会屈于三岛,民众四万万,也将被三千万者,所奴役。

十几年后,当他的预言成真时,毛泽东已经是有准备的了。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不少毛是如何准备的:http://www.my285.com/zj/zgxd/mzdz/index.htm

毛泽东和常人的不同,在于主动获得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以及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这基础之上逐步形成超凡的洞察力,从而得出合乎客观规律的结论。1939年2月28日,毛泽东在延安第十八集团军总兵站检查工作会议上说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论持久战》是表现其从预言到领袖的一个杰作。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结论中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在预言后的第二年,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这个好友(萧瑜)就干了一件轰动全校的奇事。据毛泽东讲,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天,他在《民报》上,读了一则故事,说有两个学生,徒步旅行了全国。毛泽东说,“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所以我决定,先在湖南尝试一下。”就这样,他和萧瑜利用这个假期,步行游历了全湘的十几个县市,行程不下几百里,并写下了厚厚的考察笔记。

听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了,徒步游历湖南,这有什么稀奇的,现在有的背包客,还徒步世界呢!但如果我要告诉你,毛泽东他俩的这次旅行,是没带分文,完全靠乞讨来完成的,你还不感到惊奇吗?

说起这次游历,萧瑜也回忆,“我和润之出发时,除了换洗的衣服,和一把旧雨伞,还有的两样东西,就是毛笔和墨盒,因为这是我们用来乞讨的工具”。

周世钊也证实,那时,他俩外出游学,因兜里“无财”,只能仿照旧时的游学先生,靠帮别人写写对子,抄抄帖子,混口饭吃。

通宝推:明心灵竹,假设,桥上,北上,我心安处是故乡,唐斩非,xm,王小棉她妈,高中三年,独立寒秋HK,三笑,楚庄王,Lioncat,红山,tom,mezhan,青颍路,风起,盲人摸象,胡一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