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不归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 -- 种植园土

共:💬350 🌺1720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转一篇

亚东县 平均海拔3400米,市区约为2800米(估算),距日喀则市区309公里,距拉萨市区580公里

乃堆拉山口 海拔4730米。西距锡金首府甘托克约24公里

西里古里 海拔:329英尺,约100米

西里古里至乃堆拉山口 直线距离85km

高下立判这个词用在这个区域实在是太贴切了。大致一看的话,似乎攻取印度东北方的咽喉西里古里如探囊取物一般,但再一看亚东离附近的铁路与机场的交通状况,再考虑到现阶段解放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我实在是乐观不起来。不是我酸解放军的后勤保障,换了谁都很难在这里施展拳脚。层峦叠嶂的高原,万年不化的雪山,绵延千里的公路,哪一国的运输车队在这儿都得望山兴叹,高山仰止。

?

上图是中印边境-亚东县南方的一张谷歌卫星截图,很明显是分冬夏两季各拍摄一张,然后后期合成的。可以看到大雪封山的时节,就算是有路也走不通。而已建成的公路都是百转千回的盘山路,一侧是高山,一侧是悬崖。

?

上图是印度境内的,西里古里至乃堆拉山口公路的其中一小段,整个图片对角线的直线距离大概是10公里。图中可见对峙区域交通之“便利”与“通畅”

文章开篇提到印度的西里古里至乃堆拉山口的直线距离是85公里。真要算实际路程的话,我估计200公里都不止。那么乃堆拉山口到亚东县呢?到拉萨的火车站或者日喀则的机场又是多远多难走?而且这可不是一马平川的京沪高速,这是世界屋脊的山路一百八十弯。

金门惨败的教训尤未远矣。金门-厦门之间浅浅的海峡,援军和补给就是运不上去,百胜之师又如何?

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横亘在中印双方之间的一座搬不走,炸不开的墙。现阶段,任何越过墙去继续发动攻击的行为都会被对方的防守力量和自己破碎的补给线辗的粉碎。如果越“墙”攻击,进攻军队的日常补给另说,大雪封山之后,“墙”另一侧的己方军队就变成对方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下面是我的一点思考和看法:

~~~~~割~~~~~

中国军队方面:

后勤补给严重受制于恶劣的地理环境,陆路交通效率极低,空军运输机数量严重不足,陆军航空兵实力不足。

低温缺氧带来的战斗力下降,人员生理极限,装备故障率居高不下。

可能的补给方式:窗口期的陆路交通,直升机补给,运输机空运补给。

天安门上威武壮观的步兵与装备方队不会出现在亚东方向。

可使用的装备(进攻或者防守):山猫家族作战车辆,普通轻型车辆,轻型机运加榴炮,车载加榴炮,轻型坦克与装甲车,远程火箭炮

印度军队方面:

地处平原,大部分补给线不受制约。

一线重装作战部队可以前沿部署,压制中国方面的边防部队以及可能头脑发热冲下山的进攻部队。同时还可以源源不断的派出轻步兵到骑线点,比如这次事件的发生地骚扰,恶心中国边防部队。

但是如果印度以侵占亚东地区作为目标(解除中国对西里古里的威胁),受到的限制与中国军队相同:后勤补给严重受制于恶劣的地理环境,陆路交通效率极低,空军运输机数量严重不足,陆军航空兵实力不足。

可能的补给方式(和中国一样):窗口期的陆路交通(但路程更近,锡金首府甘托克海拔1700米,距离乃堆拉山口直线距离22.6km,实际距离估计为50多km),直升机补给,运输机空运补给。

可使用的装备:

进攻:未做调查,可能来自于山地部队的一些载具和直升机,以及火炮

防守:大量的重装装备,坦克,装甲车,防空载具等等。而且后勤无忧

总结:如果真的发生雪线附近(乃堆拉山口)的军事冲突的话,严峻的补给问题困扰着中印双方的政府和军队。而中印双方任何以跨越乃堆拉山口并继续前进的军事行动都会遭到挫败(补给问题)。在军事装备水平(尤其是后勤保障水平)没有重大提高;双方军事差距,尤其是地区军事差距没有拉大到足够全方位压制对方之前,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师以及师以上规模)。

潜在的军事冲突可能性:营连级的低烈度冲突,旅团级的军事对峙

~~~~~割~~~~~

对印度的思考:

2.5线战争的说法令人匪夷所思,双线作战一直是兵家大忌,同时也是政治大忌。空出手来专心对付一个方面,分而治之才是应有的策略。

但这种想法法也可能是建立在印度对于自己长期的军事建设与边境建设的自信,也有可能是与美国同步进行的针对中国的战略互动,也可能只是过过嘴瘾。但很明显,面对中国方向的行动才是印度的发力点。

对中国的思考:

此次事件暴露了中国长期以来对西南方向注意力不足,导致的一定程度上的被动。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点都在东南沿海。

具体表现就是针对美日台的海空军力量以及两栖部队的建设在跑步前进。而边境地区尤其是中印边境的青藏高原地区的军事与经济建设大大的落后于其他地区。

中印边境问题,尤其是亚东事件的解决途径有很多。现阶段最不应该使用的就是大规模战争手段,我们不能像印度那样傻不愣登的提什么2.5线战略。他傻,我们可不傻。

需要避免的一些误区:

1.所谓边境地区中国占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这种说法纯属扯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边境交通建设之后,印度依然拥有己方一侧边境地区补给方面的优势。

原因:地理(地利)的影响因素实在太过巨大,中国的公路和铁路需要横跨整个青藏高原,印度则坐拥平原之利

2.所谓中国占据高地优势的说法自欺欺人。除了雷达预警,不知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优势。而这一所谓的雷达优势也存在疑问。

中印边境唯一地缘优势只能说是空军和火箭军力量可以就近威胁新德里等印度大城市,但全面战争显然是最蠢的一步。

3.对于印度的轻视与贬低实在不可取,我们必须要在根本上扭转这一重大的误解:印度和印度军队不是酒囊饭袋——即便他们62年输了,即便他们的阅兵很蠢,即便他们对军事工业的发展和部队装备的维护极不上心。我们对台海地区都能喊出:战略上轻视,战术上重视。对印度为什么不能?现在是轻视有余,重视完全没有。牢记骄兵必败,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再一割~~~~~

论点总结:

东线(东南沿海,台湾地区,东海地区,南海地区)才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要尽量避免在西线地区动作过大而导致的对东线地区注意力的转移。印度肯定是对中国想法与思路有了预先的研究,所以才主动挑起了对峙,用《雍正王朝》里乌先生的话说:八爷这步棋虽然险,却是看准了才走的。现在的国际形势,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稳,对中国有利。乱,对美日印有利。我们需要时刻冷静的处置每一个矛盾点,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大事,抓牢中心思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成为两超之一

~~~~~最后一割~~~~~

如何处理对峙事件:

上文一直在说的,都是“大规模”战争的不利之处以及维护一个相对稳定的局势对我们的有利之处。但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进行“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我们不能投鼠忌器,也不能矫枉过正,说现在不适合打仗就真的一枪不放了,适当的时候我们还要“主动”的在军事斗争方面做做文章,给对方施加政治外交压力,

不能总是别人出题我们做,那样太被动了。

印度人不是过境了吗?隔三岔五的冷枪冷炮,不行就小口径炮战,把那几十个嫌命长的先赶出去。爬山来的都是客,咱们尽一尽“地主之谊”又何妨,心疼那几个炮弹钱吗?反正印度同样受高原运输补给问题的困扰,也不敢真就把山地师派出来占领亚东。毕竟如果印度想把山下平原地区的重装部队拉到对峙区域,少说也要一口气提升2000米的海拔(甘托克至乃堆拉山口)。他要是从西里古里调兵?emmmmmm,坐地立升4600米,加上200+公里的路程。真要这么干,印军指挥官怕不是石乐志?

大规模战争不可能一夜爆发,但我们要做好一切应有的军事准备,该部署的部队拉上去,该运输的后勤补给有条不紊的往前线运。既是为小规模冲突做准备,也是持续的给印度压力。

印巴边境已经热闹起来了,等中印边境军事对峙与冲突一步步升级,让整个印度北部地区从克什米尔到新德里-西里古里-藏南都顾头不顾腚的时候,印度也就知道双线作战的美妙之处了。

但是不管是冷处理还是热处理,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要继续搞好,毕竟闷声发大财才是坠吼的。

写在最后:大家都知道的是,冲突发生后,七月初中国高调宣布驻军吉布提军事基地,并正式派出远征舰队。对于对峙事件的外交警告语气,也以三四天为一个台阶越来越严峻,前几天已经正式通告各国驻华大使馆。可以预想的是:不管印度撤军与否,他们下一步都不好走。事情到底如何发展,请诸君拭目以待。对峙事件出来后我一直很关心,奈何官方消息实在太少,youtube上也没啥更劲爆的料(顺便一说,印度愤青和台湾愤青一个德行,一个天天嚷嚷布拉莫斯,一个夜夜咋呼雄三雄三,无趣得很)。看知乎吧,抖机灵的多,振振有词的多,没脑子的多,石乐志的多·······说不得,自己撸袖子写一个回答得了。

不足之处:我只着重讨论了对峙地区的军事方面的问题和手段,没有对政治手段进行展开讨论,也没有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探讨,因为要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以后有机会再补上吧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