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欲望超过了能力,就是灾难? -- 给我打钱87405

共:💬50 🌺1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一些浅见

我个人以为,作为一名活在21世纪的人,不妨对先哲的观点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比如,就我来看,我认为老子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他说道比德大,整天谈德是一种堕落的表现,这句话我认为就是半对半不对的。诚然,可以说,道是规律,德是规则,规则不合理、不完美是必然,但不经过德的阶段,又如何能明白道?道路总是曲折的。当下的退,是以退为进。

又比如,我认为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解读是有历史局限性的,过于“社会学”,而少了“生物学”的味道。为什么一定要解释成阶级对立呢?我不否认,有剥削,有欺诈,暴力无处不在,弱肉强食甚为流行。但它的根源是什么呢?难道这和“教化”无关吗?而之所以如此“教化”难道不是因为认知有局限吗?当我们在谈所有制的问题是,难道没有注意到“我们往往是一个东西买到手就不再喜欢它了吗?”拥有那一瞬间即刻得到满足,而之后是否属于我,一定重要吗?我到底要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我就非要认为我买了一样东西,我就必须是这东西的主人呢?

再比如,我认为毛泽东所说的“人的唯一属性就是社会性”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因为我们到今天也无法找到“要到哪里去”的答案,我们对“我是谁”也只是较之前有一点更多的认识,我们并不能肯定,社会化就是终极目标,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处在一个循环中,还是直线向前进。可能我们猜想,终极目标是完美,但我们并不知道完美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只知道,人类不再是吃了睡、睡了吃了,但孩子们不知道这一点,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再吃了睡、睡了吃了。

对我个人而言,影响最大的是“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先圣都可以老实承认“我不懂”,为什么我不去学习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