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25:季宿——三分公室 -- 桥上

共:💬22 🌺10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25附:三分公室2/7

《襄五年经》:

夏,郑伯使公子发来聘。((p 0941)(09050002))(087)

《襄五年传》:

夏,郑-子国来聘,通嗣君也。((p 0943)(09050301))(087)

《襄五年经》:

秋,大雩。((p 0941)(09050005))(087)

《襄五年传》:

秋,大雩,旱也。((p 0943)(09050601))(087)

《襄五年经》:

辛未,季孙行父卒。((p 0942)(09050013))(087)

《襄五年传》:

季文子卒。大夫入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p 0944)(09051001))(087)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的襄公五年(公元前五六八年,周灵王四年,晋悼公六年,郑僖公三年),夏天,郑国的卿子国(公子发)来访问,这是来通报他们有了新的国君。

这年秋天,我们这里举行了大雩,《春秋经》上写“秋,大雩”,意思是发生了旱灾。

这年冬天,十有二月辛未那天(杨注:辛未,二十日。),季文子(季孙行父)去世了。我们的大夫去为他入歛,我们“公”(鲁襄公)亲自主持。他们家大管家只用日常器具为他陪葬,而且他的妾侍没有穿绸缎的,养的马匹没有喂谷子的,甚至他家就没存着黄金和宝玉,所有器具也都没备份。于是贵族们都明白季文子是多么忠于公室:“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辅佐了三位主上,自己家里竟没存下什么东西,能不说是“忠”吗?)”。

一些补充:

杜预《注》“郑伯使公子发来聘”云:“发,子产父。”

杨伯峻先生注“夏,郑-子国来聘,通嗣君也”曰:

子国即公子发,后为国氏。嗣君谓郑僖公,此时即位仅三年。

杨伯峻先生注“秋,大雩,旱也”曰:

建子之秋正是夏历之夏,需雨而旱,故大举求雨之礼。

杨伯峻先生注“大夫入歛,公在位”曰:

据《礼记?丧大记》,大夫大歛,国君亲自看视,于东序端设置君位,面向西。大歛在堂上,堂朝南,东西有墙,此墙头古曰序端。

下面再贴一遍当时“堂”可能的平面结构的示意图,图中黄色的是墙。圆圈是柱子。从图中可见“堂”的前面是敞开的,北东西三面有两圈墙,“序端”则是指内圈东西两面墙(序)的南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宰庀家器为葬备”曰:

宰,季氏家臣之首。庀音庇,具也。意为以其家之器为葬具。

杨伯峻先生注“无重器备”曰:

器备,一切用具。无重,重,平声,仅一具,无双份。

杨伯峻先生注“相三君矣”曰:

季孙行父于文六年即见于《经》,可见其入仕之早。宣公八年襄仲死,季孙为相,历宣、成、襄三公,凡三十三年。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郑”(杨注:鄭(郑),国名,姬姓,周宣王母弟桓公?友之后。卜辞常见奠(鄭)地,有“矦奠”“南奠”“北奠”“多奠”“奠臣”诸词。又有一片云“巳(祀)奠河邑”,则地当在今郑州市南、新郑县北。西周彝器又有奠虢仲鼎、奠虢仲簋等。是则郑地早已有之。桓公初封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北。据《郑语》,寄帑于虢、郐之间。武公因取而都之,即今新郑县。春秋后又六世九十一年为韩所灭。近年出土之哀成叔鼎则铸于郑亡后。?史记?有世家。),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襄六年经》:

滕子来朝。((p 0945)(09060004))(087)

《襄六年传》:

秋,滕成公来朝,始朝公也。((p 0947)(09060301))(087)

《襄七年经》:

七年春,郯子来朝。((p 0949)(09070001))(087)

《襄七年传》:

七年春,郯子来朝,始朝公也。((p 0950)(09070101))(087)

《襄七年经》:

小邾子来朝。((p 0949)(09070003))(087)

《襄七年传》:

小邾穆公来朝,亦始朝公也。((p 0951)(09070401))(087)

《襄七年经》:

秋,季孙宿如卫。((p 0949)(09070005))(087)

《襄七年传》:

秋,季武子如卫,报子叔之聘,且辞缓报,非贰也。((p 0951)(09070501))(087)

《襄七年经》:

八月,螽。((p 0949)(09070006))(087)

《襄八年经》:

秋九月,大雩。((p 0955)(09080007))(087)

《襄八年传》:

秋九月,大雩,旱也。((p 0957)(09080601))(087)

我的粗译:

下一年秋天,滕成公(滕国国君)来朝见我们的主上(鲁襄公),这是他首次来朝见我们的“公”(鲁襄公)。

再下一年,我们的襄公七年(公元前五六六年,周灵王六年,晋悼公八年,卫献公十一年),春天,郯子(郯国国君)来朝见我们的主上,他也是首次来朝见我们的“公”。

这年晚些时候,小邾穆公(小邾国国君)来朝见我们主上,他同样是首次来朝见我们的“公”。

这年秋天,季武子(季孙宿)前往卫国,这是对他们的卿子叔来访的回访,同时去解释回访延迟的原因,表示我们并没有背离的意思。

下年秋九月,我们这里举行了大雩,《春秋经》上写“秋九月,大雩”,意思是发生了旱灾。

一些补充:

这几年,鲁国也是灾害频发。

杨伯峻先生注“秋,滕成公来朝,始朝公也”曰:

滕君于隐十一年、桓二年、文十二年朝鲁以后,《经》、《传》未尝载再朝鲁之事。由文十二年至此又四十八年,襄即位已六年。《传》屡言“始朝公”,皆久不朝之意。——桥案:僖三十年《传?注》曾讨论“始朝”之意。僖十八年《传?注》云:“始朝者,前此未尝朝也。”文十八年《传》杜注“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曰:“公即位始来朝。”

杨伯峻先生注“七年春”曰:

正月二十六日辛丑冬至,建子。此年有闰月。

杨伯峻先生注“秋,季武子如卫,报子叔之聘,且辞缓报,非贰也”曰:

子叔聘鲁襄在元年,六年后始答报,故加以说明并致歉意。辞与五年《传》“辞不会于鸡泽之故”用法同。

杨伯峻先生注“八月,螽”曰:

无《传》。杜《注》:“为災,故书。”

“滕”(杨注:滕,国名,周文王子错叔-绣,武王封之,居滕,今山东省-滕县西南十四里有古滕城,即滕国也。此滕侯不知其名与谥。自叔绣至滕宣公十七世,乃见于《春秋》;滕隐公卒于鲁哀公之十一年,滕隐公以后,尚有六世为君,孟轲犹得见滕文公。《战国策?宋策》谓宋康王灭滕。孔《疏》引《世族谱》谓齐灭滕。金正炜《战国策补释》主宋灭滕说。彝器有滕侯????[魚木]簋、滕虎簋。“滕”字并从舟从火作“[腾-月+舟-马+火]”。《魏三体石经左传残石》则作“縢”。一九八〇年于滕县-庄里西村发现一套青铜乐器。),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8,北纬35.04(滕,滕州-东滕城村周围,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内城?:东555,西590,南850,北800。周-汉)。

“郯”——“拔”(杨注:郯音谈,国名,据昭十七年《传》,为少皥之后,则为己姓;然《史记?秦本纪赞》云:“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则郯似又出于伯益。《汉书?地理志》谓为“少昊后,盈姓”,盈即嬴。则于其所自出从《左传》,姓则从《史记》也。《楚世家》顷襄王十八年有郯国,则郯国至战国犹存。郯国故城当在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二十里。#“拔”,《传》作“郯”,江永《考实》谓即宣四年《经》“平莒及郯”之“郯”,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杜《注》云“拔,地阙”。互详宣四年《经?注》。#杜?注?:“郯即拔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4,北纬34.63(郯城-北老城)。

“小邾”——“郳”(杨注:“郳”,《公羊》作“倪”;“犁”,《谷梁》作“黎”。郳与倪,犁与黎,字均得通假。据《潜夫论?志氏姓》、孔《疏》所引《世本》及杜预《世族谱》,郳为附庸国,其先世出于邾。邾君名颜字夷父者,有小子曰肥(《世族谱》作“友”,今有邾友父鬲,当即此人),邾颜封之于郳。犁来,肥之曾孙也。其后附从齐桓公以尊周室,周室命之为小邾子。穆公之孙惠公以下春秋后六世,而楚灭之。郳与小邾一地两名。郳,据顾栋高《大事表》,当在今山东省-滕县东六里。然据《太平寰宇记?沂州承县》条,则当在今山东-嶧城镇西北一里。两者相距百余里,未详孰是。卜辞两见“兒白(伯)”,一见《铁云藏龟》,一见《殷虚书契后编》,或云即此“郳国”,不确。又有“郳????[女白]鬲”。方濬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二十七云:“郳????[女白]当是郳之夫人,????[女白]姓之女。”#“郳”,《公羊》作“兒”。或云另是一郳,其地已不可考。说参吕大圭《春秋或问》及洪亮吉《春秋左传诂》,未详孰是。#小邾子即郳犁来,详庄五年《经》、《传》并《注》。此时已得王命,故来朝书爵。#郳,小邾。),推测位置为:东经117.44,北纬34.95(西集镇-东集河北村东,郳故城遗址,梁王台,庄五年之前郳犁来迁来)。

“卫”——“帝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10,北纬35.66(濮阳县-高城村南,安寨、七王庙、冯寨、东郭集、老王庄。僖三十一年——前629,卫迁于帝丘)。

下面是滕、郯、小邾、邿与鲁等的位置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