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煮酒论雄38:另类事实 -- 本嘉明

共:💬291 🌺2821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再多说一两句

可能有些跑题了,不过跟海峰兄一直聊得蛮愉快的。

我们这批人,离开中国十几年,对于双语问题,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而且我们的“双语困境”,与我们的孩子的“双语困境”,又非常不同,但往下三代,这个困境始终存在。从这个角度,我再说几句。

语言代表文化。拉丁文还在,但是“死的语言”,因为在生活中没人用了,你听过拉丁语的饶舌歌曲没有?

李光耀非常喜欢写书,自言自语地写了很多,我越看,越震惊。他是一个被独裁权力惯坏了的,到死都没长大的幼稚孩子。他们李家将来的结局不会太好,今天“香港军绿小巴”事件,就是教李显龙好好做人。当年毛主席也是独裁,但主席的经历太丰富,经验太老到,立意太高远,绝对不是李光耀唐纳怆这些鼠辈可比拟的。

李光耀的很多政策,民科得不行,他治国为什么成功?因为他是“苏伊士运河以东,唯一的英国人”,他抱紧美国英国的大腿,拼命反共反新中国,因此能得到比别的仆从国多得多的关照。站在风口上,猪也能吹起来,是吧?

回到语言问题。主席在亚洲地区“输出革命”,李光耀为了杀灭中国在新加坡的影响力,就杀灭华语。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在东南亚的华人,身处毫不友好的马来人/印尼人环境,几百年都没有丢掉祖宗的语言,到了李光耀这里,怎么肯欺师灭祖?于是李光耀就“利诱”,放弃中文而以英文为第一语言(就是母语)的,能当官,能在英美公司里拿高薪。这样利诱了30年(1959--1989),成功了,英语成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看到这句话,就想起屋大维的“第一公民”)。

然后问题来了。学语言就是学文化,学了英语,必然喜欢看英文书报电视,关心美国发生了什么。那30年,美国高度发达,年轻人衣食不愁,叛逆性极强,黄赌毒被视为时髦,这些又威胁到了李家的统治地位,加上中国崛起(跟中国做生意赚头大),老头子后悔了,赶紧找补回来,要把儒家的“顺从官家,温良恭俭让”从垃圾站里捡回来。但不可能了,小孩子6-14岁之间,只能学好一门语言(基本就是他一生的“母语”),什么叫“学好”?就是你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语言,享受这门语言,如果必要不惜牺牲也要捍卫这种语言,就是法国人《最后一课》那种劲头。你热爱的,不是语言,是文化。

而事实上,中文很难学,超过14岁开始学而能学好中文,你不但是语言天才,而且要忍受比缠小脚还要大的痛苦。新加坡的小学生已经习惯在家里(很多华人家庭在家也只说英语),在学校,在朋友间,基本只说英语。政府严令各中小学教中文(或教马来语,泰米尔语,视当地生源地族裔成分),但每天最多两节课共一个小时,根本于事无补,校长也不那么上心。所以今天的新加坡华人中,能讲普通话的不算少,能读写并具备较高深的中文素质,体会到真正的中华文明精髓的,就少了,而且趋势越来越坏,不可逆转。

新加坡人李光耀,始终把语言当作“谋生的工具”,他逼全体国民学英文,然后大家辛苦达标了,突然有一天他又说,英美文化太坏了,美国中学生用枪指吓老师,英国中学生带着刀子上学,太疯狂了,我们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英文还是很重要,但你们就当作赚薪水的工具就好,膜拜朕的时候,最好还是一颗孔老二的臣子之心------我有时候觉得,这个老小子的心智,就没超过12岁(他乱拍脑袋前后矛盾的事,多了去了,只不过没人敢骂他而已),这都是从小讲英文给害的,权力的傲慢加上心智的残缺,大抵就是这种狂妄到上帝口吻的胡言乱语。

新加坡给我们当小白鼠,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为什么新加坡过去/将来,都不会出马云,李彦宏,张朝阳等等世界级的创新人物?他们只能出产一些买办罢了,他们都是懦弱无主见无自信的“夹层人”。

英语流利+国际视野+中国心,这是多少家长对孩子出去留学的幻想啊,这是注定失败的,一个孩子,你的源代码,要么是中国人,要么是美国人。新加坡人整体“变性”为英国人了,Fine,就拜托不要回来捞中华文化的救命稻草了------变来变去的,我们看着都累,为了点蝇头小利,今天不当中国人了,明天又不当英国人了,很好玩是吧?

一个中国糖芯,外面包一层英文的巧克力,是可以的;反过来也一样。新加坡和台湾都已经整容整坏了,再也回不去当初自自冉冉的清纯模样了,彻底残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自尊自立,君子自强不息,别的都是枝节。台湾没有了自立,新加坡没有了深层的中华文化意识,这两个都废了。你的主意,离他们也就是50公里。

通宝推:strain2,海峰,红军迷,土拨鼠yuanap,冰雪迎梅,梓童,独立寒秋HK,卢比扬卡,柏林墙,舍瓦,唐斩非,诸葛神候,daodewang,喝点红茶上会网,笑不拾,李根,迷途笨狼,何求,盲人摸象,秦波仁者,独草,桥上,脊梁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