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小孩取名不可太从众,而要注意立意取象 -- 林风清逸

共:💬60 🌺3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然是后改的。

按东汉项岱的说法,改的相当之晚,是即位后才改的。

但刘邦这个名改得极好,按说文解字,邦,国也,从邑丰声。邦字的旧字形便是左丰右邑,丰邑是什么地方?是刘邦的籍贯所在地。

从含义来说,按周礼注,大曰邦,小曰国,城所在曰国,邦之言封也。“国”的本意是城邑,“国”现在的含义,在上古是用“邦”来表达的,正是因为刘邦叫了邦,出于避讳的考虑,“国”才取代了“邦”的含义。

因此我觉得项岱那个说法很可能是真的,这名形义兼妙,不像不读书的刘邦自己能想出来的。

又,伯仲叔季从技术上讲,恐怕还真的是表字。如果是名的话,这么取只能取一辈。比如刘邦他爹年轻的时候肯定不叫太公,也不可能连个名都没有,如果也叫伯仲叔季,那不是跟儿子重名了?就算平民不讲究避讳,称呼起来也不方便。只有说这是乡里日常的称呼,才比较通顺,刘季要是没发达,混到老的时候,估计也叫刘太公。

从出土简牍情况来看,汉朝平民还是有比较丰富的名字的,只不过这些名字往往不甚雅驯。比如刘邦生长子的时候还没发迹,社会地位比农民好点有限,给孩子取名叫刘肥。按说文解字,肥,多肉也,和现在一个意思,现在肯定不会有父母给自己孩子取名叫肥的,倒不是因为古今审美观差异,现在也不会起名叫瘦。

刘邦自己也可能本来有个这样的名字,不甚好听,不甚雅驯,干脆就不用了。我估计这是当时取名的常态,一般平民也想不出什么深远寓意,命名比较随意,刘邦这大儿子大概生下来比较胖。汉初离东周并不很久,这么起名倒很有古风,周朝人不少如此命名,如黑肩,寤生,都是差不多的命名逻辑。

有个可以参考的是日本,近古日本的生产力水平和我国上古时期差不多,社会基层形态也有许多类似之处。日本农民也没有说都叫太郎次郎三郎,这样户口都没法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