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苏联笑话,一笑而过 -- 路人癸

共:💬367 🌺3354 🌵1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因文革之势而为之啊

文革与红二代接班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毛泽东发动文革之不受支持,也恰恰与此相关。

文革十年,建国初期的实权派被打倒,一批新的实权派干部成长起来。到了文革结束后,新时代针对文革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清理了一大批文革时期的实权派。但是,即便如此,红二代们也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成长期。老实权派们因为被打倒,没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心腹。没有了因为被提拔而去“报恩”的心腹,老实权派自然也就失去了安排自己的红二代们顺利接班的机会。

不但如此,形势还会更“坏”:新的实权派们眼见红二代们要来“抢班夺权”——哦,不对,是“接班”——是十分不满的。新实权派们是经过十年努力逐渐升迁上来的,要能力有能力,要资历有资历。结果红二代们在草原上放几天牛羊,回来就要做领导,这换谁也咽不下这口气。特别是,很多新实权派,他们所依仗的老领导都被新时期给整了,被打落在地,他们不说是怒气勃发,至少也是愤愤不平的,至少也是惴惴不安的。那么他们看到红二代们,话语自然就多是挑刺和埋怨。

因此,到了80年代,接班问题很容易就成为社会集中针对的目标。整个社会,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形成了对红二代接班很不利的舆论浪潮。

事实上,毛泽东如果多活十年八年,新的实权派掌握足够的权力,这些老实权派的红二代,根本就别想接班。

由于意识形态原因,因为官僚集团对自身利益被侵犯的抵触情绪,因为人事关系原因,改开后的干部集团对老实权派存在着浓烈的抵触情绪。这是80年代后期,反对老实权派的政治浪潮能够不断高涨的诸多原因之一。俗话说,朝中无人莫造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80年代后期的政治浪潮,就是国家自身的干部集团有意无意推动的结果。

经过多次冲击,89已经是一个顶峰。在内外压力之下,老实权派也发生了分裂,造成了这样一个顶峰。在此之后,红二代接班潮彻底被打断。

如果说文革后,经过华国锋时代短暂几年的调整,经历了为期十年的老实权派补偿期,那么在后一个十年,就是对“新”中层干部的补偿期。这个“新”中层干部,是指新实权派所带出来的那些中层干部。在这个时代,他们逐渐成长为高级干部。

江的政策,其实就是进行了干部政策调整,对“新”中层干部进行了补偿。

毛泽东对老实权派动大手术,引起了他们的不满。毛泽东在针对红二代接班问题上是以身作则的。但是,由于毛泽东才能出众名声远播的长子已经战死,次子又传言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一个被找回来的儿子因为养母的原因遇到阻力、而且文革初期就被红二代们打死了,所以他的以身作则不太具有说服力。我们能找到的例子,就是他的侄子能力出众、逐渐升迁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并且在重大自然灾难面前参与到重要的决策中去,逐渐展现能力,但是最终却被他以身作则,从重要领导岗位上调离,失去了实权,只是担任了他的私人的联络员。这其实是表现了他的以身作则的。只是,他的侄子因为开始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而被他关注,已经是文革末期。虽然关注到之后就迅速调离,但是在文革期间没有发挥说服力。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完全没有让自己的后辈出任重要领导职务的打算,更不打算扶植他们出任国家级别的领导人。虽然作为开国领袖,有兵有民的他有足够的资源做成这样的事情。

而就是这样一个一心为民、毫不为己的人,敏锐地发现了干部集团的接班问题,针对那些想子子孙孙都位高权重的潜在贵族,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政治打击。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一批新的干部成长起来,挤占了老实权派们想成为世袭贵族所必需的岗位。

在新时代的十年里,以为春天来了的那些人,想马上成为世袭贵族,结果遭到了干部集团哪怕仅仅是为了私人利益也毫不退缩的顽强抵抗。

春天大概的确还是那个春天,只是每一棵树上都已经有了人。那些起了个大早却被强行赶了晚集的人,不得不得罪大批干部。

江所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抚慰这些人。

在抚慰的过程中,“新”的不满情绪得到满足,“二”也在逐渐宽松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空间。

但是,问题在于,这个过程并没有理想。

所以在他执政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思想上、宗教的危机居然闹到了天安门前。

这一次的缘由,就干部集团而言,主要倒不是不满,而是没有理想,所以思想上投入了别人的怀抱。当年是谁说的?思想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听人劝,吃饱饭。何况是那个人的话,怎么能不听?再能你能能过他?

同时社会经济上的因素也是有的。旧的经济体系,在农村,早在江执政之前就被挖墙角了。在江执政的后期,在工业,也开始进行重大转变。农村对建国体制的改变期间,引起了巨大的危机。工业体制的重大改革,一样会造成重大影响。从各方面来说,都会出现危机。

通宝推:崇文尚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