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当我在扎针的时候我是在做什么 -- 弦音醉舸

共:💬617 🌺1617 🌵2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医和双盲

现在关于中医的争论总是会和双盲挂钩。这样的争论,前提是大家都能明确双盲的含义,认识到双盲的难点和局限:

一是双盲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双盲意味着要让所有实验者无法得知他们吃的是不是中药,但这第一步就很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炮制的方剂而言。这就是为什么目前的双盲实验主要集中在中成药,比如用淀粉和糖的混合物去近似模拟中药颗粒。对于方剂,要做出足以乱真的安慰剂,不是不可能,但是无疑需要在辅助研究上投入更多。

二是对于对照实验的态度。这个问题中西医都有,就是患者明明生病了,有可能还很严重,却有一定的概率服用的只是安慰剂,并且要服用整个疗程。这是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的,特别是国内

三是复方药物的处理。即使做很多简化处理,对大量人群开出的中药药方也不太可能统一。比如要验证某几味药甲乙丙的有效性,这几味药有一定肝毒性,某患者诊断出肝脏虚弱,需要按法则加入另几味药丁戊己保肝,但这就导致该患者服药和他人不同。要么只服甲乙丙,但是伤肝且影响疗效,对个人对实验结果都不好;要么将该患者排除,但是这样的筛选就会对随机性有破坏。西药的实验对此类情况有处理,但是中药药方复杂性会很高,统计上会多几个维度,同样的处理需要多得多的样本量。西方搞复方药没成功,就是因为难度和成本大很多

这些难点其实都可以克服,就看有多少投入。如我之前所说,中医从业者不少,但是搞中医研究的不多,中医研究的投入仅占所有医学研究的很小的比例。临床上能找来几百人做实验已经像是过节,按照双盲的流程,简单的情况还凑乎,复杂一点的就不知道每组还能剩几个人

总量一多,个体肯定有好有坏,没人说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仑苏,更没人说所有中药都有效。做实验无疑是好的,将中医和现代科学的话语体系联系起来,验药应该欢迎。有效的肯定有,不然有啥好验的,有几个例子有效就足够说明问题了,而验证出有效的例子肯定比你列出来的多。这个楼里有人只信外国的研究,我能找出来期刊论文,还能找出影响因子更高的。楼里还有人说那不是主流,说是骗经费,这我就没办法了,多数科研都可以被黑成骗经费,主不主流也说明不了是否有效。不管说什么总会有人不信,至少期刊论文拿出来,比嘴炮要强。而“废医”,“医”都废了,你都不知道中医本来会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去验什么呢

通宝推:阴霾信仰,星星星,加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