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浅说:苍穹下的神域——西藏篇 -- 外贸bruce

共:💬102 🌺108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按目前最火的人类基因测序的材料,汉藏羌父系上是同源的

老亚洲人(棕人,父系基因C;矮黑人,父系基因D)沿着海岸线和冰川退缩的孔道扩散到整个东亚、南亚大陆。

新亚洲人沿着中亚、阿富汗开伯尔山口一线进入南亚,为躲避数量最多的棕人、矮黑人,他们在贴着喜马拉雅南麓进入缅甸丛林,在此形成黄种人O基因。

壮大的O基因群最先分出一支向东进抵大海,再沿海岸线分道北上南下,这就是今天遍布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地区的O1基因。老亚洲人被逐到海岛和以及北边、西边的边远之地,也就是今天太平洋岛国、日本、西藏、白马藏的D基因以及朝鲜、日本、蒙古、满族等C基因来源。

在国内,O1基因是百越族群先祖,南方汉族也有相当比例的O1父系基因。先民们留下了浙江良渚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河北磁山文化等史前遗存,其后,主要以东夷为名融入以O3基因为主的炎黄族群龙山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成分。

随着间冰期到来,冰川退缩,留在缅甸、云南丛林的O基因群北上。在云南、贵州、四川,一部分先后折转向东,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留下了大溪文化等史前遗存。他们基因演化为O2,在国内,称为百濮族群,是为今天苗瑶先祖,南方汉族也有一定比例的O2基因。

四川是北上黄种人的重要歇息地,据信,《山海经》、《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记载长“建木”的“都广之野”就在古称广都的四川双流。

先民们从四川彭州市湔江河谷等处翻越九顶山脉进入岷江河谷,沿河而上,经弓杠岭、若尔盖,就从长江流域进入到黄河上游的河湟谷地,留下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等史前遗存。他们基因演化为O3,是为今天汉族、藏族、羌族、彝族等最主要的父系基因。

点看全图

简单画的O3基因北上路线图

点看全图

沿岷江河谷公路修到岷江源

点看全图

岷江源弓杠岭

当年的古中国西北,并非只有这一支北上的黄种人群,中亚以及里海北岸的亚欧草原带是人类迁移的大通道,雅利安基因、阿尔泰基因、极北基因、地中海基因等都曾到达过,族群间有交战(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也有交流(新的种植品种、新的工具……)。

无论河湟谷地还是岷江河谷,都不足承载繁衍的人口。分道前行,再次成为必然。

O3基因的先民一部分沿甘藏线经果洛、玉树、昌都西进高原,留下了昌都卡若等史前遗存。他们与D基因矮黑人混血,演变为今天的藏族(猴子与罗刹女结合生下今天藏族祖先的传说。也许就是这段历史的记忆变形)。

另一部分,沿黄河来到甘肃、陕西、陕西,今天一些资料把这部分人群被称为“炎黄集团”,是今天汉族父系基因和文化最重要的来源。炎黄集团一路东进来到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取代大汶口、良渚成为北方中国最主流的文化,O1、O2基因则以东夷、南蛮等面目与炎黄集团互动、交融,最终汇成华夏文明。

留在河湟、岷江河谷的,演变为羌族等当地民族。还有一部分原路退回、南下,演变为今天的彝族等西南少数民族。

在上古时期,作为古中国民族迁移通道的岷江-湔江河谷是畅通的,位于黄河上游的炎黄族群和四川盆地的交流也是通畅的。

《世本·诸侯篇》云:“蜀之为国,肇自人皇。蜀无姓,相承云黄帝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看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古之江水、若水,都在四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