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8:秦罃——难以在上 -- 桥上

共:💬30 🌺1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18附:河曲之战2/4

《文十二年经》:

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p 0586)(06120007))(057)

《文十二年传》:

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禦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p 0589)(06120601))(057)

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从之。((p 0590)(06120602))(057)

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壻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秦伯以璧祈战于河。((p 0590)(06120603))(057)

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p 0591)(06120604))(057)

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p 0592)(06120605))(057)

我的粗译:

因为秦国在上次令狐之役中吃了亏,所以这年冬天,秦伯(秦穆公)亲自率兵进攻晋国,攻下了羁马。晋人出兵抵抗,三军六个分队全部出动,由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驾驶指挥战车。晋军在河曲对上了秦军。

晋军方面,他们的上军佐臾骈建议说:“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秦军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我们最好加固我们的营垒,加强戒备,以此对付他们。)”,他们的中军元帅赵盾接受了他的建议。

秦人急于开战,秦伯(秦穆公)就问流亡在秦的晋国大夫士会说:“若何而战?(怎样才能让他们出战?)”,士会回答:“赵氏(赵盾)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赵穿),晋君之壻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赵某人刚提拔了他们家的臾骈,这次肯定是此人出的主意,想要疲弊我们的部队。不过赵家另一房的儿子叫“穿”,是晋国主上的女婿,虽然年纪小,但有宠。他不愿了解军事,可偏偏喜欢表现自己,又傲慢,对臾骈当上上军佐很不高兴。要是我们派勇敢又灵活的部队向此人挑衅,就能让他们出兵。)”。随后秦伯就用玉璧献祭黄河之神,祈求战胜。

十二月戊午那天(杨注:戊午,四日。),秦军堵到晋军上军营前进行了挑衅,赵穿出营去追,没追上,回来就大发雷霆,说:“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我们备了干粮携带甲胄,就是要与敌人战斗,敌人来了不打,等什么呢?)”;军中的管理军官告诉他:“将有待也。(在等待时机。)”;“穿”(赵穿)却说:“我不知谋,将独出。(我不懂什么算计,只会自己出击。)”;于是带了自己的属下向秦军进发。宣子(赵盾)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反应:“秦获穿也,获一卿矣。秦以胜归,我何以报?(要是秦军抓到了“穿”,那就是抓获了我们的一个卿,秦军可以算是得胜而归,我还有什么办法能报复回来呢?)”。这样一来,秦、晋两军就都出战了。可很快,就又都退了回去。

秦方连夜派出行人通告晋军说:“两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请相见也。(两位主上的“士”都没过瘾,就请明日再来相见吧。)”。此人走后,臾骈马上提出:“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这个使者眼睛乱转,说话又很随意,看来他们是害怕我们,在准备溜走了。我们要把他们逼到黄河岸边上,一定能打垮他们。)”。可是,当晋军正要出动时,胥甲和赵穿堵住了营门大喊大叫,说什么:“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战死者的尸首还没收敛,受伤的人也没收容回来,就这么扔下他们,太不厚道了。而且不按约好的时间出动,把别人逼到绝地,也太胆小了。)”。于是晋军没出动成。秦军则趁着夜晚溜走,再从别的方向袭扰晋国,打进了“瑕”。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赵有侧室曰穿”曰:

侧室有二义,一为官名,一为支子,详见桓二年《传?注》。古书言赵氏世系者颇多歧异,以赵夙与赵衰之关系论,《晋语》谓为兄弟,《世本》谓为父子,《史记》谓为祖孙,闵元年《传?注》已略论之。此既从惠栋《补注》之说,定之为父子,则赵盾为赵夙之孙。而杜预此《注》云:“穿,赵夙庶孙。”则于赵盾为从父兄弟。《晋世家》“盾昆弟将军赵穿”,亦可证。雷学淇校辑《世本》于此颇有考证,可参看。

杨伯峻先生注“晋君之壻也”曰:

此时晋君为灵公,年尚幼稚,不当有壻,自指晋襄。

杨伯峻先生注“有宠而弱”曰:

有宠,谓赵盾宠之。杜《注》:“弱,年少也。”十四年“榖之子弱”,成二年“二君弱”,弱皆此义。

杨伯峻先生注“不在军事”曰:

《尚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注》云:“在,察也。”故杜《注》云“又未常涉知军事”,以“涉知”解“在”,可信。此与九年《传》“不在诸侯”,句法虽同,而字义不同,参焦循《补疏》。

杨伯峻先生注“若使轻者肆焉”曰:

隐九年《传》云“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即此意。“轻者”即“勇而无刚者”。肆,《诗?大雅?皇矣》:“是伐是肆。”毛《传》云:“肆,疾也。”郑?笺?云:“肆,犯突也。”杜此《注》云:“肆,暂往而退也。”三义相近,可以互为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秦军掩晋上军”曰:

掩即肆也。独掩晋上军者,臾骈在上军,秦固以此激赵穿也。

杨伯峻先生注“裹粮坐甲”曰:

坐甲有二解,孔《疏》:“甲,临敌则被之于身;未战,且坐之于地。”竹添光鸿《会笺》:“藉甲而坐之以待敌,使及敌至可亟擐也。”此皆以“坐甲”为未着甲。惠栋《补注》云:“昭二十七年《传》云,吴王使甲坐于道,故云‘坐甲’。”沈钦韩《补注》云:“言被甲而坐,不时脱也。”此皆以“坐甲”为已着甲。成二年《传》云:“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句义句法与此相近,亦以已着甲为言,则后说较确。

杨伯峻先生注“将有待也”曰:

上文云“请深垒固军以待之”,两待字相应。

杨伯峻先生注“秦获穿也,获一卿矣”曰:

杜《注》云:“僖三十三年,晋侯以一命命郤缺为卿,不在军帅之数,然则晋自有散位从卿者。”是以赵穿实为卿。沈钦韩《补注》云:“以赵穿为公壻,其贵重如卿,故以见获为忧,赵穿此时非卿。”若穿非卿,盾不当如此言,沈驳恐非是。

杨伯峻先生注“乃皆出战,交绥”曰:

俞樾《平议》曰:“绥与退古同声,交绥即是交退,乃古文同声假借之常例。”杜《注》:“《司马法》曰:‘逐奔不远,从绥不及。逐奔不远则难诱,从绥不及则难陷。’然则古名退军为绥。秦、晋志未能坚战,短兵未致争而两退,故曰交绥。”《三国志?武帝纪》引《司马法》“将军死绥”,《注》引《魏书》曰:“绥,却也。”

杨伯峻先生注“两君之士皆未慭也”曰:

慭,肯也,愿也。此言日中双方退军,两国之士皆未快意,故请明日相战。杜《注》谓“慭,缺也。”《方言》云“慭,伤也”,皆与此文义不协。说(本惠栋《补注》并)参段玉裁《说文注》。

杨伯峻先生于此段之末注云:

《年表》于秦、晋两叙此事,皆与《传》合。而《秦本纪》云:“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于河曲,大败晋军。”《晋世家》云:“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又与《传》文违异。《说苑?至公篇》述此事,大体与《传》同,唯赵穿误作赵盾。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秦”——“雍”推测位置为:东经107.39,北纬34.50(雍,凤翔南。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3480╳3130,1000万平方米,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

“河曲”——“河县”(杨注:河曲,晋地,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黄河自此折而东,故曰河曲。#刘文淇《疏证》谓河县疑是河曲之变文。),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31,北纬34.63(风陵渡)。

“令狐”(杨注:令狐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推测位置为:东经110.71,北纬35.12(令狐村)。

“羁马”(杨注:羁马,晋邑,据《太平寰宇记》,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三十六里。),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25,北纬34.7(濒河,已湮)。

“瑕”——“曲沃”——“桃林之塞”(杨注:瑕,有数说,《中国历史地图集》谓在今山西省-芮城县南,江永《考实》疑即文十三年《传》晋大夫詹嘉之邑,则在今河南省-陕县南四十里。战国时属魏。《战国策》屡言焦、曲沃,知瑕即曲沃,灵宝县东南旧有曲沃镇。#桃林塞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以西,接陕西-潼关界。瑕在今山西省-芮城南,与桃林隔河相对,故处瑕即可守桃林,以遏秦师之东向。顾炎武《日知录》三十一谓瑕胡音同,即《汉书?地理志》之湖,为今河南省-阌乡,阌乡即今河南-虢略镇。沈钦韩《地名补注》亦谓瑕在河南-陕县西南,皆相距不远。#或者如张琦《战国策?释地》所云,桃林之塞一名曲沃。武宫之曲沃在今山西-闻喜县东;桃林塞之曲沃则在河南-陕县西南四十里,今之曲沃镇。),推测位置为:东经111.04,北纬34.68(灵宝-南曲沃)。

据史念海先生:

到了西周春秋时代,这几个平原地区就显得不完全一样。其中以关中平原的森林最为繁多。这里的冲积平原和河流两侧的阶地就有不少的大片森林,因其规模和树种的不同,而有平林、中林和棫林、桃林等名称。棫林在今陕西扶风、宝鸡一带,桃林在今陕西潼关,迤东且至于河南灵宝。这个桃林曾长期成为要塞,棫林先后发生过战争,可见它的面积都不会是很小的。(史念海 《河山集》 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 234)《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一、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森林》)

上面提到的棫林和桃林,当然是棫或桃的纯林。(史念海 《河山集》 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 235)《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一、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森林》)

下面是河曲之战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文十三年传》:

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p 0594)(06130101))(057)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的文公十三年(公元前六一四年,周顷王五年,秦康公七,晋灵公七年),春天,晋侯(晋灵公)将詹嘉派到了“瑕”,让他把守桃林之塞。

一些补充:

“守桃林之塞”是对秦国方向防御,这一带一度被割给秦国,范围自华山开始,一直到焦、瑕,此时晋国也未完全收复。

杨伯峻先生注“晋侯使詹嘉处瑕”曰:

杜《注》:“詹嘉,晋大夫,赐其瑕邑。”成元年《传》谓詹嘉为瑕嘉,则瑕为詹嘉之采邑,故杜《注》云“赐其瑕邑”。

————————————————————

《文十八年经》:

秦伯-罃卒。((p 0628)(06180002))(057)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秦伯-罃卒”曰:

无《传》。《秦本纪》云:“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据宣四年《经》,共公名稻。秦穆公之卒,《经》未书,秦君之卒至是始书。

秦伯-罃之卒年为公元前六〇九年(鲁文公十八年,周匡王四年,晋灵公十二年,秦康公十二年)。

通宝推:史文恭,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