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145):帝国的暮色 -- 本嘉明

共:💬392 🌺3401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清朝的历史功绩

主席和总理都有评价,还是实事求是的。总理可能比较“功利”一些,因为要跟民主人士打交道嘛。主席立意就很高,是务虚的评价,不带什么现实需求的。

清朝时,满族总人口少,在京普通八旗虽然有优待,每月例规银子也不见得很优厚,虽说不用劳作但也不算奢侈。和珅贪得厉害,但那样的巨贪,有清一朝还是少。满清固然有文字狱,但没有厂卫,对读书人的打击是运动式的,一阵风。关键是由于骑在头上的满族总耗用一直比较节制(比如道光,出名的穷抠),因此对农民的压榨比较轻,所谓“永不加赋”。作为保守的农业国,用比较低的农业税率供养一个相对有效的政府和国防力量,清帝国的前中期大部分年代都做得比较好。满族尚武的幼年期文化,与高度老熟文弱的儒文化,互补得比较好。

到了后期,外患(鸦片战争)内忧(太平天国),慈禧利用满族人口少的“优势”,比较超脱地凌驾于汉族地主阶级(就是“绅党+汉族权臣(曾李左张)”)和“洋人(英,俄,日)”之间,利用这2个大型集团必有的矛盾冲突,维持“大家长”的地位,做得比较平衡。要这样务实地平衡,就必须向洋人让步,对外部世界表达善意,其实当时西方对清朝的要求,固然有不平等强加的蛮横,也混杂有要求中国死水一潭的社会开放进步的急躁的推动。

在一次大战结束时,世界上出现了一批”末代皇帝“,比如德国/俄国,这批末帝里,慈禧是最有作为的一个。她初掌权时,中国的起点比较低,交棒时已经比较开放了。比起守旧的公公(道光)和仇外的丈夫(咸丰),她表现得既务实又大气,她起于民间(老爸坐过牢,也当过省长),接地气,又有足够的好奇心,寿命又长。比如海关道赫德,妥妥的英国间谍,但满朝无此等人才,他又清廉,慈禧用足了他一辈子,最后加太子少保衔退休,这个手腕气度,满族皇家的爷们比不上。

自1840年之后,中国用了100年才认识到“谦卑”的必要(此前中国文化里是没有真正的谦卑的,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偶尔有假惺惺的客气,骨子里只有自大);改开30余年,到今天富裕一点了,才认识到”平视”的可贵------这些观念的改变,都需要时间。慈禧当政如此久,基本上是顺势而为,没有逆势反动。“八国联军”和“百日维新被镇压”都是另有曲折的,尤其是“百日维新”,是康有为操纵光绪,康的背后是日本试图接管中国国政,由伊藤博文当中国总理,从而“中日合邦”。

比尔-盖茨说:“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大的组织也是说倒就倒的,关键是不断自我突破,自我挑刺,同时要走得稳,不能脱离当时的实际条件,不能激进。所以“既要自信,也要找病;找到了病,小步改进”。

借,没有什么不对,借好了,办成事,也可。中国改开,没有借?

外链出处

通宝推:海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