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闪击战:机动战的优点与风险 -- 晨枫

共:💬146 🌺90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是先说说如何组织防御作战吧

苏联人也是经历了痛苦历程才掌握大纵深防御作战的精髓。

第一个节点:乌曼战役

当时苏军两个集团军意识到有被德军合围的危险后,乘上卡车向后撤退,结果脱离了防御工事的苏军纵队被抢先一步赶上的德军装甲集群合围在乌曼地区。这场战役让苏军损失了两个集团军兵力,而且使得斯大林认定以苏军低下的机动性、一旦脱离防御工事,在旷野上只有被消灭的结果。于是作出了不许西南方面军从基辅撤退,不许西方面军从斯摩棱斯克撤退的决定。

我个人认为,斯大林在这个时间段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有自己道理的。面对闪击战苏联西部领土大面积沦陷,机动性和主动性低下的苏军与其脱离阵地在旷野上被敌人消灭,不如依托坚固阵地与敌人激战。虽然这样的结果很可能还是被敌人合围歼灭,但因为依托坚固防御要点坚持的时间不但长很多,而且还能消耗大量敌人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能为最高统帅部调兵遣将组织防御争取时间。

这个阶段,苏军还没找到对付闪击战的诀窍,只能用血肉之躯抵挡咆哮而来的德国战车。

第二个节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从42年9月德军进入顿河大河曲开始,到43年3月德军第八集团军残部9万人向苏军投降为止,苏军算是找到了对付闪击战的门道了。

德军兵峰集中在斯大林格勒一点上,苏军防御正面承受惊人压力,此时投入斯大林格勒巷战的苏军士兵生命只能延续几小时,军官能延续几天。但因为防御正面太窄,苏军有限的防御力量反而变得很顽强,反观德军虽然人数占优势,但没法像过去那样搞侧翼迂回合围苏军,因为有后方物资和炮火支援,苏军的抵抗惊人的顽强。加上此时城市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城市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要塞。斯大林格勒像钉子一样吸引住德军主力,德军不能迂回也不肯撤退,给苏军从两翼合围创造了条件。

这个阶段苏军摸到了对付闪击战门道,对付闪击战最好的办法是稳守反击,先用坚持防御消耗迟滞对方进攻,再用己方预备队对其实施合围作战消灭已经疲惫不堪的敌军。大道理没错,可是具体实施有难度。在哪里组织防御?何时投入预备队?在哪里转入反攻?都有讲究。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里提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其统帅部用兵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完全没有过去那种大胆穿插突破的胆识和锐气,而苏军在对付德军闪击战进攻的信心增强了很多。

第三个节点:库尔斯克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苏军胜在预有准备,提前把库尔斯克变成了一个大堡垒,让德军飞蛾扑火。德军败在死打硬拼,机械地试图重演基辅战役的胜利。违背了闪击战的原则:突然和迅猛。此时,苏军已经能比较有把握的对付德军的进攻了,而德军的进攻越来越呆板,失去了过去的灵气。

第四个节点:切尔卡瑟合围战。这场战役里苏军最大的亮点是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的表现,当突破口被德军封闭后,他们没有撤退,而是开足马力横扫了德军纵深,和对面接应的苏军汇合。

总结:对付闪击战,首先当出现突破口的时候要尽早从两翼进攻,封闭缺口;当同时出现多个突破口的时候,不要盲目后撤,因为跑也跑不过对方,应当就地组织防御,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后再组织撤退;放弃易攻难守地区,依托城市、山脉和河流构建防御工事,消耗敌军实力,趁敌军疲惫之际投入预备队歼灭敌军。

通宝推:烤糊的卷子,迷途笨狼,林风清逸,梓童,铁手,青颍路,李根,桥上,独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