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万古人间四月天-想起林徽因 -- 温相

共:💬65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王赓

林长民有过三个妻子,林徽因是他的第二个妻子生的,以后林长民娶了程桂林进门连续生了几个儿子,这样对林徽因的生母的感情就越发冷淡了。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回忆林徽因虽是乃父的爱女却痛恨乃父对母亲的无情,家庭的悲欢离合对幼年的林徽因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居然伴随了她的一生。

所以,从这个思路看,林徽因之所以不会选择徐志摩也是很有一番计较的。林长民虽说从政,却是文人风流的底子,徐志摩大抵和这位忘年交有差不多的风格,林徽因尽管喜欢徐志摩的灵性和感情,却不能不考虑当初生母的遭遇,文人并非坚定可托之人,林徽因能在感情风浪汹涌之际还如此冷静的思考未来自己的婚姻,也是比较难得的了。

徐志摩抛弃张幼仪这件事上至今说法各异,但从结果看,徐志摩的这番决定实在臭的很。根据梁实秋的观察,张幼仪是“极有风度的一位少妇,朴实干练。”梁实秋虽然被鲁迅骂作乏走狗,但非色狼,所以,以这样结论评价张幼仪应该不是虚妄。徐志摩之父徐申如是浙省小有名气的商人,以目光毒辣著称,他谓张幼仪为“兴家旺代”之人。哪知道儿子眼中的恋人居然和老爹南辕北辙。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验主义有时候是要犯错误的,可是,冒险主义犯的错误往往代价更大。徐志摩的婚姻悲剧就为这句话做了注脚。

徐志摩的新诗连我这么一个不喜欢新诗的人都喜欢,林语堂评价徐志摩的诗“典雅丰瞻”不是没有道理的,然则诗人写的好诗却辜负了看人的眼界,林徽因没有到手,竟然退而求其次找了有夫之妇的陆小曼。以徐志摩这样的性格的人,立于他背后的女人实在应该是一个贤惠持家的典型,而不是见天以消耗为能事的“事儿妈”。徐志摩以后多方兼职、四处奔走,竟然为了生计,诗人到了论钱的地步不能不说是个悲哀。广东人说找老婆一定要找一个旺夫的,话虽粗糙,理则实在。

而从徐志摩找陆小曼看,林徽因对徐志摩的判断不能不说有些烛照先机的意思。林徽因后来对友人私下谈及徐志摩,以为徐也有庸俗的一面和虚荣的表演。平心而论,徐志摩是一个十分厚道的人,他为人感情真挚、待人诚信,李四光因着杨荫榆的事被鲁迅误解,徐志摩就伸出援手,他死的当天,张奚若等人闻之痛哭失声,孙大雨说徐志摩比胡适来的真诚,不像胡那么虚伪道学。这里顺便提一句孙大雨这个人物,孙大雨做暨南大学外语系主任时,学生不喜欢听他的课,他也不迁就,一副爱谁是谁的模样,以后钱钟书去接了他的班,《围城》就有孙大雨可爱的写照。此公在五七年反右时放炮被抓,定性右派。再以后迟迟不给平反,一次孙大雨的学生胡乔木去看望晚年的老师,右派的老师见到做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学生,不免大放悲声,胡乔木回北京以后就给做了批示,孙大雨右派帽子自此摘掉,此段为题外话。

徐志摩娶了陆小曼,王赓成了自由人,以后跟随宋子文做官,一二八抗战时是旅长,在非租界区被日寇俘虏,据说身上带了军用地图也给日本人拿了去,有“张松献地图”一说,还被马君武做诗大骂一顿,名声从此坏了。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一直没有什么起色,解放以后,曾经是徐志摩的学生的陈毅知道陆小曼的情况,给予陆小曼一定的照顾,陆小曼也有一技之长,比如她的画就很得一些名人的奖掖,杨杏佛、胡适都发表过意见。陆小曼晚年成为上海市参事,旅居海外的胡适闻之,感叹的说:“有人说共产党无人情味,我不敢苟同,陈毅这人,人情味就很浓。”

林徽因在徐志摩死后写过长篇的纪念文章,追忆她和徐志摩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在一般丈夫看来有些滑稽,而梁思成则不以为意,而且,梁思成当初虽说因为林徽因的事情和徐志摩有了一点摩擦,梁写了一张字条表示对徐志摩的不满,然而,在回顾徐志摩时,梁是好话说尽。难怪有人怀念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的风度,确有不同的地方。

(未完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