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Solomon:落在远方的果实 -- 万年看客

共:💬290 🌺84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0,克里斯汀

1998年的《罗马规约》是国际刑事法院(通常被人称作战争罪法庭)的基础。《规约》规定,“非法拘禁强制受孕的女性,旨在影响任何人口的种族构成或者刻意违反国际法”属于反人类罪的范畴。这段条文并没有明确规定受害者遭受的伤害,而是主要关注惩罚行凶者,尤其是发动大规模强奸的高阶人员。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在1998年取得了一项突破,判处一名鼓励当地警察强奸图西族女性的市长让保罗.阿卡耶苏犯有反人类罪与酷刑罪。这是强迫受孕第一次作为种族灭绝的一种形式而遭到起诉。但是规约与法律先例暗示着问题在于种族灭绝企图而不是大规模强奸。对于那些遭到强奸因而怀孕的女性来说,关于动机的唇枪舌剑可谓无关紧要,对于她们的子女来说就更没有意义了。“社会将男性酷刑受害者视为英雄,”本舒夫说。“女性酷刑受害者则被视为有辱家门的妓女。”在伊拉克美军入侵一年后据称被强奸的女性当中有一半人都死在了自家人手里。

法律学者一直在试图为战争期间遭到强奸的女性提供保护,但是保护强奸受孕子女的努力至今为止并没有多少,这些孩子经常遭到遗弃或者虐待,或者二者兼有。苏珊.哈里斯.芮默认为这些孩子应被归为老兵,“他们向政府提出的权益诉求应当得到公众的接受,他们自身不应当被视为罪行或者罪孽的副产品。”这样的分类会让孩子们有资格领取抚恤金,同时也认可了女性的勇敢与孩子们的挑战。简妮.穆理瑞.卡博卡托叶是治愈非洲组织的地区主管,曾经协助过很多此类母亲建立与子女的情感联系。她表示,“我们想让这些孩子成为和平的匠人。”

******

我在卢旺达遇到过很多遭到侵犯的女性,不过克里斯汀.乌瓦玛霍洛的骄傲张扬做派并不算典型。杀戮开始时她只有十八岁,生活在基加利。有一位联攻派民兵闯进她家里说,“脱衣服躺下,否则我就宰了你和你全家。”然后他又回来了很多次。她每次遭到强奸之后,她的父亲都会给那个男人一笔钱让他离开。不久后全家人就逃跑了,但是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座遭到堵塞的桥梁面前。全家人坐在路边,眼看着其他人遭到屠杀。随着天色将晚,一名满面杀气的联攻派民兵靠近了过来。全家人拔腿就跑,但是克里斯汀的母亲摔倒了,她的哥哥试图搀扶她,于是落在了后面。克里斯汀回头看去,看到他们两个都被砍刀砍倒了。她和父亲走了六十英里路来到吉塞尼,赶路的时候他们白天躲起来,晚上沿途偷东西为生。但是当他们来到吉塞尼的时候,杀戮也已经扩散到了那里,于是他们又走了好几英里来到刚果。在刚果,克里斯汀意识到自己怀孕了。

她担心自己感染上了艾滋病,但是又不敢知道真相,因此始终没有接受体检。她对刚出生的女儿充满了纯粹的厌恶,直接娘女儿扔给了自己的父亲照料。甚至在十年之后,这个孩子的存在依旧让克里斯汀的心里充满了悲伤。她每天都会去拜访唯一一个幸存的姐姐。但是至多每个月才会去看一次女儿。

与绝大多数生下坏记忆子女的女性不同,克里斯汀再婚了。她的新丈夫是一名奉行多妻制的刚果人,他还有其他七个妻子。“发生了那种事情之后,我再也不能在卢旺达结婚了,哪怕是嫁给图西族人也不行,”她这样告诉我。“一开始我向我的丈夫隐藏了我的过去,但最终我还是跟他说了实话。他很善良,我伤心的时候他总会带我出去散步。我做噩梦的时候——我经常做噩梦——他总会提醒我别忘了我原本可能会被杀掉,并且安慰我。”克里斯汀的新丈夫甚至表示可以将她强奸受孕的女儿接到家里来住,但是她不愿意。

有时候我会询问被采访人——尤其是那些基本权利看上去遭到了严重剥夺的被采访人——他们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问题。像这样调转角色的要求能让被采访人不觉得自己是试验对象。在卢旺达,这些母亲的问题往往千篇一律:你要在这个国家呆多长时间?你打算采访多少人?你的研究结果什么时候能出版?谁会看这些故事?当我对克里斯汀的采访即将结束时,我问她还有什么问题。“这个吧,”她有些迟疑的说,“你写的是关于心理学的书是吧?”我点点头。她深吸一口气,“你能教会我怎样爱我女儿多一点吗?我真的很想很想爱她,我真的努力去爱她了,但是我只要一看到她,就会想到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然后一切就都乱套了。”她脸上流过了一滴眼泪,但是语气却依旧有些咄咄逼人。她一遍遍重复着,“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爱我女儿多一些吗?”

直到很久以后——这时候告诉克里斯汀已经太晚了——我才为她的问题感到惊讶,因为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本身蕴含着怎样深切的爱。任何一位要与生来背负恶名的子女一起生活并且希望将自己心中的爱恨纠葛彻底扫清的母亲都会这样扪心自问。克里斯汀的疑问凸显了一道难解的谜题:一位女性对子女的爱多大程度上是哺乳动物DNA的遗传效应,多大程度上是社会常规的要求,又在多大程度上是个人意志的结果。

******

与其他应对非典型子女的父母相比,强奸受孕子女的母亲尤其要试图熄灭内心的黑暗,从而让自己的子嗣生活在光明当中。本书当中的其他非典型家庭都不像这些家庭一样缺乏一以贯之的支持。这些母亲与她们的子女们需要一个身份群体。在线社区提供的支持毕竟零碎散落,而现实生活中的身份群体更能让她们获得尊严。本书其他章节描述的子女全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创伤,而本章描述的子女本身就是创伤,尽管这一点并不是他们的过错。但是导致这些子女降生人世的苦难并没有像母亲们恐惧的那样彻底堵塞她们的心房。甚至对于那些全心戒备抗拒的女性来说,母爱也能悄无声息地潜入进来。

通宝推:bayerno,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