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李克强的供给不足论 -- hwd99

共:💬36 🌺1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产业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更不是腾笼换鸟之类的方法就能实现的。总理大人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实际上却不接地气,就是只会喊口号却拿不出有效的可操作的措施。

要实现产业升级,需要技术、人才、资本、环境和商誉五个方面的积累。

我们国产的优质产品中,尤其是工业产品和消费品中,有几个是纯内资的?其中用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原材料又有几个是纯内资企业的产品?我们进步很大,但差距也不小。技术投入是高风险的,回报却不一定是高回报。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奇瑞的自动变速箱,好不容易搞出个CVT,结果整体出售了,这说明技术密集的产品需要持续的巨额资本投入,见效慢,市场也不一定买账。另一个例子是格特拉克,德国著名变速箱厂商,让大众拐进双离合的沟里去了。即便有先进的技术,在一个新领域的投入也是一场豪赌,耗费资本、人力、时间和市场认可度。加入双离合的路子走通了,局面就会完全不同,ZF的8速、9速变数箱就不会这么风光,日本的变速器企业就会日子艰难了。但是,赌错了,马上日子艰难。

再一点是人才。再先进的技术,在市场上能维持5-10年的优势就不错了,很多企业技术上的领先是按月计算的。没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工艺团队支持,专利再多,也只能当个专利流氓。除了研发还有生产,造不出来不行,造不好也不行。生产出来还要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优秀的人才支撑,差一口气就前功尽弃。

资本,这个前面已经说了,每年都要有大量资金投入,而且还可能研发失败(包括彻底失败和成功的太晚失去技术优势),产品研发成功了在市场上也不一定成功。烧钱不一定来钱,不烧钱一定不会来钱。

环境,一两家企业不会成功,要有一批企业才会成功。很简单,现在有一家中国乳品企业说自己是良心奶,你信吗?就算信企业有良心,新原材料没被环境污染吗?为什么美国小公司出个高科技的东西就是创新,中国小公司搞出个东西更有可能被怀疑是抄袭或者骗钱?大环境毁掉了个体的努力。

商誉,一个新的品牌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成功才能积累足够的商誉。甚至既有的强势品牌向新领域的拓展都很危险。谷歌如何,但是真正贴了谷歌的商标的手机比起基本一样的三星、华为、小米有什么明显优势吗?苹果是手机和电脑里的贵族,iWatch也是潮品,可是,你让他们去跟欧米茄、劳力士竞争高档手表领域试试。大众奥迪本一家,但是贴了大众标的车就是不能取代奥迪……从低端爬向中端,从中端爬向高端哪有那么容易?

产业升级谁都知道好,也知道必要,可是现在上面已经有美国、西欧、日本甚至韩国的一大堆巨无霸企业和无数富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了,我们作为样样都比人差的后来者,再去争食哪有那么容易。有些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更多的企业,不在后面撑着,就挺不住了。100家死掉90家可能是市场规律,但是国民经济能承受这样的“市场规律”吗?尤其在经济低迷,多数干实事的行业日子都不好过的时候(在中国的很多外资企业一样日子不如从前,只不过可能比起海外还算不错而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