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毛主席否认写过“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看打压彭德怀 -- mcpssx

共:💬22 🌺100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好有准确的证据。

关于建国以来的党史,可谓众说纷纭,让人看花了眼,对层出不穷的各种“翻案”,也不敢再轻易相信。总之,证据越具体详细的,越能说服人吧。

例如上文的一个细节

在东方编辑部咨询毛主席要求发表这首诗的时候,毛主席回信

编辑部同志们:

记不起了,似乎不像。拉(腊)子口是林彪同志指挥打的,我亦在前线,不会用这种方法打电报的。那几句不宜发表。《东海》收到,甚谢!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五日

这首诗直到1986年,经过刘邓派的杨尚昆等人确定后,才收入了毛主席诗词。

东海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信时,描述的背景可能有错,但是毛主席是不是真不记得了还是别有其他原因呢?

这首诗曾两次公开发表,一次是1947年,彭德怀刚刚以弱胜强对付了胡宗南保卫了党中央,一次是1954年,彭德怀刚刚抗美援朝归来,风头正盛。

等到了1957年就不记得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简单用百度搜了一下,找到下面一篇文章:

毛泽东诗词发表时序及简要过程

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友报》发表《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编者误以为是毛泽东在腊子口战斗时写的,所以把标题拟为:《腊子口之战留下的一个电报》(实际为1935年10月吴起镇战斗)。1957年《东海》文艺月刊准备发表此诗,编辑部致信毛泽东请他校阅并准予发表。毛泽东回信说“不记得了”,“不宜发表”。但1957年4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不败的花”专栏仍然予以发表,使之在社会上流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查证,此诗确为毛泽东所写,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将此诗收入。

俺对党史没有研究,也辨识不出那些材料更真,仅对照来看,下面这个材料里面解释了毛的疑问也是合理的:

似乎不像。拉(腊)子口是林彪同志指挥打的,我亦在前线,不会用这种方法打电报的

因为

编者误以为是毛泽东在腊子口战斗时写的,所以把标题拟为:《腊子口之战留下的一个电报》(实际为1935年10月吴起镇战斗)。

注意毛的疑问的应该主要在诗名上,诗名与他的记忆不合:

不会用这种方法打电报的。

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否认自己写这几句,只是说:

那几句不宜发表。

为什么不宜发表,是否有什么阴谋?我们暂时放放,后面再分析。另外就是,虽然1957年《东海》杂志没有发表,

但1957年4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不败的花”专栏仍然予以发表,使之在社会上流传。
就是说,没有人传达毛主席的“最高指示”:那几句不宜发表。最后还是有人发了,不过还是1957年发的,而不是

一次是1954年,彭德怀刚刚抗美援朝归来,风头正盛。

1954年是否也发过,这点再没有见到确凿的证据前,俺不敢确认。

无从知道1957年的《解放军文艺》在发表前是否请过毛校阅,只能猜测似乎是没有,否则应该得到和《东海》杂志一样的回答。那么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友报》发表此诗的时候请毛校阅了吗?又无从得知,个人猜测还是没有。

从时间上看,《战友报》的发表应该是为了纪念土共的建军节。1946年国共才翻脸,1947年8月1日,应该是自1937年国共合作以来,土共第一次纪念自己的建军,猜测会比较重视,规格应该较高。所以才会出现编辑寻找各种党的高级军事领导人诗篇文字的事情。彭作为红三军团的创始人之一,当然是重中之重。而又因为面临紧张的军事局面,所以只能是各解放区各搞各的庆祝活动,并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安排。

那么是否还可以理解为下面这样呢?:

这首诗曾两次公开发表,一次是1947年,彭德怀刚刚以弱胜强对付了胡宗南保卫了党中央,一次是1954年,彭德怀刚刚抗美援朝归来,风头正盛。

等到了1957年就不记得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内事不决问百度:

百度百科:彭德怀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1947年3月起任西北

彭德怀与周恩来

彭德怀与周恩来

野战兵团(后相继改称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仅2万余人的部队同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的23万国民党军作战。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采用“蘑菇战术”,拖着敌人兜圈子,并不断进行袭扰,使其屡屡扑空,陷于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的困境。并寻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一个半月内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歼敌1.4万余人。同年8月指挥沙家店战役,歼敌两个旅,挫败国民党军对陕北地区的重点进攻,基本扭转了西北战局,保卫了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

似乎是对的,然后就可以推论了:你看彭一打大胜仗,就捧他,一不用他了,就整人!

但是,且慢,我们还是小心一点,再多辛苦一下:

百度百科:沙家店战役

沙家店战役经过示意图沙家店战役,是西北野战军在榆林战役之后,于1947年8月中旬进行的一次歼灭战。这次战役共歼灭敌整编第36师6000余人。由于此役的胜利,结束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改变了西北战局,从而使西北野战军由内线防御转入内线反攻。

怎么?沙家店战役是47年8月中旬打的(1947年8月18日至20日),而诗的发表是1947年8月1日。毛难道是神人,提前半个多月知道彭肯定能打大胜仗?还特别卑贱,要上杆子的去捧预定要打胜仗的彭,特地把十多年前的旧诗找出来发表;又心理歪曲,不在自己直管的延安或党中央的报刊上发,还特别找因战争而交通不方便的冀鲁豫军区,一个政治部主办的《战友报》上发表,以达到捧彭的目的!这人还是毛泽东吗?

单独把毛对《东海》杂志的回答拿出来,似乎可以证明毛对彭有意见。可是如果往深里想:47年如果请示毛,他是否会同意发表?个人猜测回答一样是否定的。

读过毛选应该知道,毛泽东一贯反对突出个人,甚至在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的反对突出个人的6条措施:(1)不给党的领导祝寿。

(2)不送礼。

(3)少敬酒。

(4)少拍掌。

(5)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

(6)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1935年毛在吴起镇战役之后,兴之所至,写了这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个人猜测事后他应该意识到不妥,因为这是诗人毛泽东的冲动之作,违反了政治家毛泽东一贯反对突出个人的政治原则。纵贯毛的一生政治生涯,一贯提倡“人民”“集体”,反对突出某个人的贡献。

吴起镇战役从军事角度远不能与沙家店战役相比,可是中国革命史上战果远大于沙家店战役的军事行动也是数以十计的,毛再也没有给那些军事行动的指挥们个人写过什么赞歌。不管是千里跃进的刘邓、七战七胜的粟裕还是决胜东北的林彪,不管是53年抗美援朝、54年抗法援越、62年对印自卫,还是69年珍宝岛、75年抗美援越,从1927年秋收起义到1976年毛去世,他的整个军事生涯里也只有这么一首诗是单独赞美一个战友的。而且,1935年的诗写过之后并没有公开发表这首诗,至少毛没有主动这么做过。

因此,57年不同意发表特别突出彭个人的诗篇,应该是和毛的一贯思维相和,也是他的一贯主张(并不是自1957年始)。可是此时彭毕竟身为国防部长,可谓军中第一实权人物,不用毛来捧了,

1957年4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不败的花”专栏仍然予以发表,使之在社会上流传。

注:查了一下《东海》,编辑是《东海》文艺杂志社,出版单位是浙江人民出版社,应该是比较纯的文学刊物,可能有发表作品前先让作者校阅的惯例。《解放军文艺》是解放军文艺社主办的,唯一面向全军和全国广大读者的军事文学期刊。

综上所述,1957年,毛不同意发表这篇诗,不能由此证明毛开始准备整彭,也不能证明毛此时无意整彭。

这是一个无效证据,如果不是别有有心的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