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邓特色,其一开始就公开宣扬:自己是开历史倒车 -- 海纳

共:💬724 🌺5328 🌵1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财政、资源约束角度看问题,有时候还要清楚一些。

以前在河里和熊起兄、然后203兄等聊过前三十年所谓的工农业剪刀差和保障,从数据来看,经过大跃进和三年困难,中央层面一直非常注意农村负担问题,通过统征统购方式从农村拿走的农业剩余占农村总产出的比例从60年代开始一直呈稳中有降的趋势。

剪刀差指的是工农产品价格不断扩大,农业不断补贴工业,实际上这种趋势到60年代基本停止,工农产品价格差距缩小,粮食由出口改为进口,工业产品也不断下乡了。

而非农业的产出剩余,在低标准保障人民生活必须之后,当时的主要投放方向是国防和第一部类产业,能用来向人民提供各类保障和服务的资源,很有限。

这种情况下,利用公社、大队这个平台,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向农村提供了最基本的服务和保障,这是很大的成绩。

以知青下乡为例,大部分知青下乡年限都在3年以上,据我所知,相当多的下乡(回乡)知青在生产队劳动一段事件后就到小学代课,当赤脚医生、农技员等,他们的劳动报酬是通过公社、大队在整个经济集体范围内统筹农业产出来支付的。

从一个角度讲,国家在支付能力不强的情况下,通过很大程度上的以物易物方式为农村超前提供了公共服务,但必须承认,这个公共服务的标准不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这个公共服务的成本很低,但还是有成本的,还是需要农民用劳动剩余买单。

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解释公社时期为啥国家拿走的并不多、生产增长还比较快,但农民直观感受到的生活水平提高并不快。

当然,如果不搞农业产出统筹,将国家拿走之后的农业剩余全部留给农民个体,由农民自主决定劳动产品分配流向,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前三十年的很多保障是在这个经济基础上塞进去的

工农业剪刀差

关键词(Tags): #剪刀差#知青通宝推:hwd99,tanhu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