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理解中国现状的最好角度-兼回温相 -- 行路人pacers

共:💬116 🌺71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好能做个市一级行政工作的人先来写点什么,大家再讨论更有实际意义.

因为我觉得这里每个兄弟姐妹的智商都不错,无论左右中间的.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实际工作过,理论谈的再好,其实还是空的.工科工作人员尚且如此,何况搞社会经济的,大学里那点经济学其实真的不算什么.

西方经济学家很有权威性,因为他们这套理论系统和他们的社会背景很相似,但换中国就很难说了,我个人感觉无论搞左还是搞右,首先因该是尊重实际情况为先,我是不赞成牺牲某一代换取另一代的,每代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况且现在更是21世纪了.但兄弟的意思我也看出了,牺牲是无奈之举,对此,我也没话反驳,事实就是如此,老毛搞的一套也牺牲了一代,现在小平理论下继续牺牲,但为什么我对小平还是欣赏的,因为虽然有人牺牲,但牺牲的人是生活环境比起老毛时代来不可同日而语的.贫富差距在增加,但贫的人的生活水平按时间纵坐标着来看,是不断增长的.而老毛那27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记得小时候家最大财产就量自行车和一台电视机,横着和当时的西方国家比,那是一个天一个地.现在拿国内工人和德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来比,我觉得除了量汽车外,基本没什么大差别,可能由于人多居住条件方面(居住面积等)还有差距,可是你要说,吃喝穿家用电器等等,那我个人感觉差别真的太小了.而且民以食为天,要说吃的环境,德国能和中国比吗?

心别急,气勿燥.当家的难当,你换共产党下去XX党也未必搞的好.现在的党要比毛时代好多了.

我尊重人权,更尊重人格.但有些话不得不说.下面的话有些对工人阶级可能造成不尊重,请网友们扔砖的时候轻点.

我在学习的时候,也曾经去德国的工厂做过学生工.我觉得,德国工人有个最大的特点,他们的心态很平.随便举个例子,我曾经问过个流水线上的年轻工人,你下班后干什么啊,他笑着回答:我去上学,继续深造.我说,那好啊,你毕业后职位可以升了吧,他说:是啊,当然比现在每天8小时在流水线上干活好,可以做个Vorarbeiter(小工头),工资水平也比现在高.同志们,谁干过汽车流水线的活啊,我可以说,人会干傻的啊,基本2小时休息个5分钟到10分钟,没的停啊.可就是这样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学习,在他们一组里很少有人愿意参加.为什么?我也问过很多德国工人,不愿意啊,他们说,学习烦,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可以了.什么叫可以呢,我可以给你们个概念,就是每个月他们拿的工资,扣了吃,喝,穿,汽车保养,养老保险,基本是吃完用完的,没的储蓄的(当然德国的社会保险相当好,这点我们是否因该借鉴下呢?).其实对一个德国人来说,他们很容易做个白领的,学习的竞争残酷根本和中国没的比,可是就是有这么个阶级的人,是不愿意动脑子去继续学习深造的.可能就成为工人阶级了吧.在我看来,很不可思意,在他们看来,很正常.

说了这么多,想表达个什么中心思想呢,人和人是有差别的,差别在哪里?现代人的差别在脑子.

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学习,懒点,你能要求他们做什么呢?天生的啊,没办法的啊.比方,温相长的就是比我帅,更得MM的欢心,我怎么办?我能大喊不公平吗?没办法啊.同样道理,我辛苦18年读书出来,却要和读了10年都不到的人拿一样的待遇,得到一样的机会,这公平吗?社会会有发展吗?

人类社会的不公平历来是存在的,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强者得的东西多,弱者拿的少.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和人文观念的进步,强者和弱者的差距会不断缩小,但你要说按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去填平这个差距,是不可能的.只能期望第N次科技革命能让全人类都过上幸福生活.牛顿啊,再出来一个吧.

我不羡慕博士比我拿的工资更高,虽然他干的活不见得比我难,更复杂.但我心态放的平,我就读到硕士不想读了,想家了,想天伦之乐了,我的智商和情商乃至意志力就在这一档次,我心态很平.如果我只能读到高中,我高考考不过别人,我做工人,我也没话说,可能我会自己想办法再勤劳点,弥补下工资差距,也可能就把希望放在下一代了.但我绝不会去怨这社会,这就是我的人生观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