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08:成得臣——大功自败 -- 桥上

共:💬46 🌺2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08附:城濮之战13/21

《僖二十八年经》: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p 0448)(05280005))(045)

《僖二十八年传》: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p 0461)(05280309))(045)

我的粗译:

己巳那天(杨注:己巳,二日。),晋军在莘北列阵,安排了下军佐胥臣指挥的分队直接面对楚方右翼陈国和蔡国的军队。另一方面,楚军统帅子玉(成得臣)统领若敖之六卒在中军,他放出了话来:“今日必无晋矣。”楚方的子西(鬭宜申)指挥左翼,子上(鬭勃)指挥右翼。

胥臣早有准备,把驾战车的马蒙上老虎皮,率领自己的分队首先冲击陈国和蔡国的军队。陈国和蔡国的军队一触即溃,带累的楚军整个右翼都崩溃了。晋军上军将狐毛又派出一小部分部队张着两面大旗虚张声势去支援胥臣,把楚军右翼的部队赶出了战场。

而在楚军的左翼,对面晋军另一分队的指挥官下军将栾枝却让部下的“舆人”拖着柴禾向后撤退,这样一来尘土飞扬,造成了大军向后撤退的假象。楚军左翼的指挥官子西上当了,下令追击,脱离了自己的阵地,进入晋军战线的右侧,结果被晋军战线中部由中军元帅原轸和中军佐郤溱率领的精锐部队“中军公族”拦腰截击,晋军的上军将狐毛和上军佐狐偃指挥的上军两个分队的主力也加入围攻,结果子西率领的楚军的左翼也崩溃了。

不过子玉还是收拢其部队,站住了脚跟,楚军的中军主力也没受什么损失,所以虽然只好后退,但楚军并没有崩溃。

一些补充:

这一战正好反映子玉所谓“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楚军的中军的规模应该没有超过“三百乘”,所以子玉控制得很好,但他却未能避免楚军的左、右两翼被击溃。子玉虽是优秀的将才,但显然不是帅才。

下面是城濮之战示意图:我把晋、楚双方自己各军军阵之间的距离设为约2000米(孙子云: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孙子译注》(p 039)李零(060200)《虚实第六》。),把晋、楚双方军阵之间的距离设为约1500米,把军阵所占的面积设为约200米×200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图中数字代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图中较小的方块则代表除晋、楚之外其他诸侯的部队,他们在战斗中只是用来壮声势,起不了多大作用,晋方实际上就没把他们计算在内。

另外,“西广”(三十乘兵车)以及“若敖之六卒”(每“卒”三十乘兵车。关于当时的军队建制,我有一些猜想,如感兴趣请移步:《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军制臆想 上、兵车百乘》《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军制臆想 下、军师旅卒行伍》)二百乘略多的人马在楚军的中军;我估计“申、息之师”各一百乘人马应在楚军的左翼,他们损失最惨重;楚军的右翼则主要是一些杂牌部队,其中楚军可能是“东宫”的部队,不到一百乘人马。

至于晋军,除了前面提到的六个分队各一百乘人马之外,中军公族应也有一百乘人马,不在上述六个分队之内。因此,楚军左翼二百乘人马的“申、息之师”应是被晋军三个分队加上中军公族共四百乘人马围攻了,晋军中军还留下了两个分队二百乘人马与楚军中军二百乘略多的人马对峙。

这里胥臣所用的把战马蒙上老虎皮吓唬对方的花招不是第一次使用,早在五十二年前(公元前六八四年,鲁庄公十年),鲁国的公子偃就用过这一招对付宋军而得逞:“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公从之。大败宋师于乘丘。”(《庄十年传》(p 0183)(03100201))(031)。我觉得这一招与其说是用来吓唬人的,不如说是用来吓唬马的,反映了马在车战中的决定作用。

在“城濮之战”中,晋军的各种战术动作让人眼花缭乱,我有个感觉,晋军是春秋时期战术素养最高的军队。

杨伯峻先生注“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曰:

刘书年《刘贵阳经说》曰:“设二旆,设前军之两队也。庄二十八年《传》,‘楚-子元、鬭禦疆、鬭梧、耿之不比为旆,鬭班、王孙游、王孙喜殿。’旆殿对文,而曰为旆,是旆必前军。楚前军名旆,晋制亦然。哀二年《传》晋-赵鞅禦郑师于戚,阳虎曰:‘吾军少,以兵车之旆(pèi)与罕、驷兵车先陈(zhèn阵)。’《注》:‘旆,先驱车也。以先驱车益其军以示众。’盖以兵车之先驱者为一军,故云兵车之旆,是晋前军名旆之确证。又襄十八年《传》,晋伐齐,‘左实右伪以旆先,舆曳柴而从之’,此旆亦是前军。张衡《东京赋》‘殿未出乎城阙,旆已返乎郊畛’,薛综注:‘旆,前军;殿,后军’,本《左氏》也。所以名旆者,以其载旆也。”旆本旌旗之旒,旌旗之有旒(飘带)者曰旆。互详昭十三年《传》“建而不旆”《注》。刘说是,杜《注》以旆为大旗,误。退之,之指楚右师。盖楚右师败溃,必四处乱窜,狐毛将上军,以当楚左师,今另设前军二队以防楚他师之窜入,楚右师之溃者亦被击而他窜矣。

《晉語四》18中亦有关于“城濮之战”的记述,与《左传》大体相同但比较简略:

文公立四年,楚成王伐宋,公率齊、秦伐曹、衛以救宋。宋人使門尹班告急于晉,公告大夫曰:“宋人告急,舍之則宋絕。告楚則不許我。我欲擊楚,齊、秦不欲,其若之何?”先軫曰:“不若使齊、秦主楚怨。”公曰:“可乎?”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分曹、衛之地以賜宋人。楚愛曹、衛,必不許齊、秦。齊、秦不得其請,必屬怨焉,然後用之,蔑不欲矣。”公說,是故以曹田、衛田賜宋人。

令尹子玉使宛春來告曰:“請復衛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舅犯慍曰:“子玉無禮哉!君取一,臣取二,必擊之。”先軫曰:“子與之。我不許曹、衛之請,是不許釋宋也。宋眾無乃強乎!是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言而有三怨。怨已多矣,難以擊人。不若私許復曹、衛以攜之,執宛春以怒楚,既戰而後圖之。”公說,是故拘宛春于衛。

子玉釋宋圍,從晉師。楚既陳,晉師退舍,軍吏請曰:“以君避臣,辱也。且楚師老矣,必敗。何故退?”子犯曰:“二三子忘在楚乎?偃也聞之:戰鬭,直為壯,曲為老。未報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其眾莫不生氣,不可謂老。若我以君避臣,而不去,彼亦曲矣。”退三舍避楚。楚眾欲止,子玉不肯,至于城濮,果戰,楚眾大敗。君子曰:“善以德勸。”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楚”——“为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遗址)。

“莘”——“有莘之虚”——“姺”推测位置为:东经115.50,北纬34.90(曹县-莘冢集)。

“陈”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8,北纬33.73(淮阳县城)。

“蔡”——“上蔡”推测位置为:东经114.25,北纬33.25(上蔡西南卢岗乡-翟村东二郎台周围。蔡国故城遗址,长方形城,东2490,西3187,南2700,北2113。西周至昭十三年(前529),蔡;昭十四年(前528)至战国,楚。昭十一年蔡灭,昭十三年复封于新蔡,哀元年因楚围请迁,哀二年迁于下蔡——州来)。

通宝推:石头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