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伟大的烂尾楼—大航海时代3的信息注释 -- 环宇7504

共:💬104 🌺26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波斯语系列

波斯语系列包括8本书,其中7本收藏在伊斯法罕的图书馆里,大航海时代恰逢波斯萨法维王朝崛起(游戏里有这个剧情,不过是通过路人的言语转述的:帖木儿帝国灭亡,萨法维王朝、昔班尼王朝等瓜分帖木儿帝国属土),所以伊斯法罕被设定为大都市,不过其实在游戏时间内萨法维王朝的首都是大不里士,还不是伊斯法罕,而伊斯法罕的那座国王清真寺(属于民族类的发现物,现在叫伊玛目霍梅尼清真寺了.....)也还没有建成

波斯诗人很多,这八本书除了波斯古经,剩余七部书分属于五位诗人:菲尔多西、尼扎米、萨迪、鲁米和哈菲兹,其中菲尔多西、萨迪、鲁米和哈菲兹合称诗坛四柱。波斯诗人有多种合称,如果说五大诗人,则包括尼扎米;如果说七大诗人,则再加入鲁达基和欧麦尔-海亚姆,总之光荣确实选择了足以代表波斯文化的经典。

这五位诗人生活在大波斯文化圈的东西南北,其中菲尔多西生活在呼罗珊的图斯(后被蒙古人摧毁),萨迪和哈菲兹生活在法尔斯(伊朗南部,”波斯“和法尔斯是同一词的不同翻译)的设拉子,尼扎米一生在今阿塞拜疆的占贾渡过,鲁米则生于今阿富汗的巴尔赫,为躲避蒙古军队入侵而迁徙到鲁姆苏丹国首都科尼亚(在今天的土耳其),但从文化上他们都是大波斯文化圈的成员。

剩下就是转抄波斯文学史咯:

1 阿维斯陀(Avesta),意译为 《波斯古经》,古代伊朗宗教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的根本经典。原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最早编于公元前4世纪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末期,亚历山大大帝征伐波斯时遭到焚毁,仅存1卷。3世纪初,安息王朝的伏洛奇薛斯重新收集和整理,共辑成21卷。现有的《阿维斯陀注》是9世纪以后用帕拉维语(钵罗婆语)翻译和写作的,由若干分散的经典汇集而成,分为6个部分 :① 耶斯那,即祭祀书,祭司向神供献祭品时所唱的赞歌,是阿维斯陀的主体部分。②维斯帕拉特,即众神书。③维提吠达特,即驱魔书。④耶斯特,即赞颂书。⑤库尔特,即短的赞歌集或祈祷书。⑥其他零星和断片的颂歌。从内容看,该经是伊朗古代宗教神话、哲学、传说、史诗、法律、历史等的汇集,有些内容在琐罗亚斯德教以前就已出现。《波斯古经》在宗教哲学方面提出了善恶二元论的思想,认为在太初的时候,有着光明与黑暗、善与恶对立的神灵,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德性,两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结果善神终于战胜了恶神。该经在叙述善恶的斗争中,提出了神话的宇宙观和历史观。它把历史的进程划分为4个时期,阐述了神灵世界、物质世界、人类产生的经过,探索了人的自由意志及思想、语言和行为三种活动的后果,提出了灵魂不灭、善恶报应、末日审判等说教。这些思想对摩尼教、基督教的异端及希腊罗马哲学都有影响。《波斯古经》在13世纪初被译成梵文,嗣后又被译成欧洲多种文字。它对于研究琐罗亚斯德教、伊朗和中亚的历史和文化、比较宗教学和比较语言学都有重要价值。今天大家了解的《波斯古经》系移居印度的古波斯人后裔-帕西人所保存。

2 菲尔多西的王书,含线索 无头人(新几内亚人)

菲尔多西(Hakīm Abu'l-Qāsim Firdowsī Tūsī,公元940年—1020年)生于呼罗珊图斯城郊一贵族家庭。自幼受过良好教育,通晓阿拉伯语和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早年研读过诸多波斯古籍,熟知民间的历史传说故事 。约于 980 年左右开始创作波斯民族史诗《王书》。1009年完成第一稿,临终前作了最后一次修改,历时40年。开始创作时,他是萨曼王朝的臣民,史诗完成时,其家乡已纳入伽色尼王朝。依照惯例,他将诗稿呈献给伽色尼国王玛赫穆德。但因书中鲜明的反抗异族侵略的思想,以及他和国王属于不同的伊斯兰教派别,国王拒绝接受其作品。他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屡受迫害,不得不到处流亡,最后偷偷返回故乡。卒后,由于当地宗教首领的反对,遗体未能葬入公墓,埋在自家后院。

《王书》是波斯人的爱国热情和新兴的达里波斯文学语言相结合的产物。阿拉伯帝国瓦解之后,出于反对阿拉伯人的思想需要,波斯地方政权的统治者曾大力提倡写王书。在菲尔多西创作之前,已有 5 部王书问世,其中3部为散文体,2部为诗体。萨曼王朝的宫廷诗人塔吉基曾受王命写王书,因被仆人杀害 ,只完成了1000行 。菲尔多西将这 1000 行诗全部收录在《王书》中,以资纪念。

《王书》长达 60000 双行,叙述内容的时间跨度在4000年以上,从开天辟地写到 651 年波斯帝国灭亡时止。简要叙述了波斯历史上50个帝王公侯的生平事迹,并汇集了数千年来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大致可以分为 3 部分:①神话传说。其中最精彩的诗章是描写铁匠卡维领导人民起义、反抗暴君蛇王祖哈克的传说故事,塑造了众多英勇起义者的形象。②勇士故事。约占全书一半篇幅,是全书的精华。突出表现了民族英雄鲁斯坦姆光辉的一生,同时谴责了暴君的统治。③历史故事。描写了阿拉伯人入侵前萨珊王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尤为生动地描写了国王巴赫拉姆·古尔的事迹,将领巴赫拉姆·楚平的叛乱及马兹达克起义的历史等。

《王书》是古代波斯民间文学的总汇。它为后世的诗人和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波斯11~13世纪的诗歌作品几乎都以《王书》为范本,或者采用其题材进行创作。此外,它还对阿拉伯文学、土耳其文学、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文学等产生过明显的影响。《王书》极少使用阿拉伯词汇,几乎全部用波斯文字写成,从而确立了波斯语的历史地位。

3 尼扎米的《霍斯鲁和席琳》和《七美人》,七美人含线索 玳瑁甲

尼扎米(1141年-1209年),全名尼扎米·阿丁·阿布·穆罕默德·伊里亚斯·伊本-扎克·伊本-穆阿亚德(Nizām Dīn Abū Muhammad Ilyās ibn-Yusūf ibn-Zakī ibn-Mu'ayyad),生于今阿塞拜疆占贾,自幼父母双亡,由舅父抚养成人的。他勤奋好学,知识相当广博。不仅精通波斯文,而且通晓阿拉伯文、格鲁吉亚文和亚美尼亚文。他似乎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逊尼派),同时也很了解基督教,在神学、哲学、医学、数学、伦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和占相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造诣,可以说几乎掌握了当时的全部知识,而这些丰富的知识又为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内扎米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占贾度过的,日子过得相当节俭。尽管他的一些作品是献给地方权贵的,并且颇受他们的赏识,可是他始终没有走上宫廷诗人的道路,一直过着布衣平民的生活。诗人的晚年生活是孤独的、寂寞的,每年都要在修道室里过上40个昼夜,不停地祈祷真主,不断地冥思苦想。1209年,他逝世于占贾。

尼扎米所创作的诗歌数量相当可观。伊朗学者杜拉特沙赫认为,除《五卷诗》外,他“写了许多其他体裁的诗歌约四万行,都很有特色,耐人吟诵;特别是他的抒情诗更是诗意隽永,感人至深”。现在他已经出版的抒情诗共有194首,四行诗共有68首,颂诗共有17首。

不过,尼扎米的主要功绩是创作使他名扬千古的《五卷诗》。《五卷诗》是尼扎米从1176年到1200年间创作的五部长篇叙事诗的汇编。这五部长诗是《秘密宝库》(1176)、《霍斯陆与西琳》(1181)、《蕾莉与马杰农》(1188)、 《七美人》(又称《七美图》,1197)、《亚历山大故事》(1200)。这些长诗都是用叙事诗(玛斯纳维)体写成的,共约二万六千联句。

《霍斯陆与西琳》和《七美人》都从王书取材,讲述的分别是萨珊王朝库萨和二世(也译作:科洛艾斯或霍斯鲁、霍斯洛夫等)与其皇后西琳的爱情故事,以及萨珊王朝巴赫拉姆五世(绰号古尔,野驴)的传奇(巴赫拉姆下令召来伊朗、中国、印度、花剌子模、罗马、玛格拉伯、沙赫 (位于欧洲中部)和苏格拉伯(位于土耳其、保加利亚)等七个国家的七位公主,为她们每人建造一座宫殿,每个宫殿代表一个星球,分别涂以黑、黄、绿、红、蓝、紫、白等七种颜色。巴赫拉姆在一周之内,每天前往一座宫殿,会见一位公主,听公主讲一个故事。)。

《五卷诗》在伊朗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代诗人纷纷加以效仿。贾米有意向他学习,写出七部叙事诗,总称之为《七宝座》,其中包括同名作品《蕾莉与马杰农》。此外,印度的波斯语诗人阿密尔·胡斯陆、突厥语诗人阿里席尔·纳瓦依也模仿他写成自己的《五卷诗》(维吾尔人也把纳瓦伊认为是本族诗人,其实他生活在今天阿富汗的赫拉特,诗是用突厥语写的,不过故事讲得还是霍斯陆与西琳、巴赫拉姆-古尔)。

4 萨迪的《蔷薇园》,含线索 爪哇的巨大佛塔

萨迪(Sa'di,Moshlefoddin Mosaleh,1208~1291)全名为谢赫 ·穆斯利赫丁·阿卜杜拉·萨迪·设拉子,是中世纪波斯诗人。萨迪作品保存下来的抒情诗约600多首,作品通过对花鸟、山水、美女、静夜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他的诗结构严密,语言凝炼、流畅,韵律抑扬有致,是波斯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

1208年生于波斯西南部设拉子城一下层传教士家庭。早年在家乡求学。14岁丧父,成为孤儿,饱尝了生活艰辛。青年时代前往巴格达,进入当时著名的内扎米耶学府,刻苦钻研文学和伊斯兰教神学。同时开始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创作抒情诗。后因不堪忍受学校的束缚而辍学,并离开巴格达。当时正值蒙古人入侵,加上地方王朝之间混战,以致社会动荡不安。故萨迪的前半生几乎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此间,他以伊斯兰教达尔维什(游方者、托钵僧)的身份,沿途布道讲学,足迹遍及叙利亚、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印度、阿富汗斯坦和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等地,当过苦工杂役,并多次去麦加天房朝觐。待返回故乡时已两鬓苍白。近30年云游四方的经历,使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物,亲身体验了穷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对他世界观的形成和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时的设拉子因当地统治者见风使舵、主动归降蒙古军,少遭到蒙古军的破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此后,萨迪隐居故里,潜心写作。

萨迪最有名的作品是《果园》和《蔷薇园》。《果园》是他结束漫游返回故乡后的第一部作品,写成于1257年。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大至治国安邦的方针策略、道德修养的准则规范,小到待人接物的礼节及生活起居经验,还涉及到天文、鬼神、哲学、历史、伦理、医学、兵法等方面的问题,应有尽有。全书160个故事所描写的多是帝王、圣哲、教徒、云游者的生活,既有历史人物故事,又有诗人漫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在对这些事件的评判中,诗人表现了自己的理想、愿望和爱憎情感,充满对善良 、纯洁、赤诚、正义、光明与真理的礼赞,堪称是萨迪的理想国。

《蔷薇园》用无韵散文、韵文并间有短诗写成,题材和《果园》相仿。包括记帝王言行、记僧侣言行、论知足常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教育的功效、论交往之道,共8卷。全书运用娓娓动听的叙述与以事喻理的教谕,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果园》和《蔷薇园》大量引用了民间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许多名言至今仍交口传颂。书中的散文尾韵自然,对仗工整。书中的诗用词平易,句式简练。作品中明白晓畅、清新自然、质朴流畅的语言,数百年来始终是波斯文学的典范。

萨迪还写有许多短诗、颂诗、鲁拜诗和抒情诗等。

《蔷薇园》早已成为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的教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