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孙子兵法、论持久战想到的 -- 不远攸高

共:💬9 🌺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林彪好给人整语录,结果自己也被人“语录”了,全文反而难找

我只找到了这个

(二)怎样打

总的在战术上说注意攻击准备,不要进行没有准备的进攻。而攻击准备中最重要的是了解情况,即是了解敌情与地形。毛主席的反对主观主义的主张,在军事上更加实用。碰到敌人,情况未弄清,可以慢点打,这一仗打不成还有下一仗。主动与被动,是由种种条件造成的,但主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情况了解与否,有无准备。在彰武附近几十个土匪弄得我们无法动,因不了解情况,因不知道是敌人主力还是土匪,而它可以自由行动,就是因为情况不明,使我们形成被动。你是一师人,他是一营人,你不了解他,你也会挨他打,所以一定要弄清情况,一般的弄清敌情,战场上与战斗上弄清地形。第一次在西面时,弄不清情况,敌人上来,就糊里糊涂地碰上了,来了五路,就弄不清楚。上一次较好。这次出动时,须特别注意敌情与地形的侦察。军事上最重要的是主动与被动问题,而决定这点的除力量外是知己知彼。苏联《兵团战术概则》中说:“攻击必须首先了解情况与地形为基础”,另外又讲选择攻击点问题,它说了许多条件,但最后说:“主攻方向主要是根据地形选择之”。这点看法,一般的书上没有,就是苏联这本书上有,从我自己的体验上,也有这点,即地形条件是选择攻击点的最重要的一条。指挥员必须养成看地形的作风,否则一切都是空的,一点两面战术,猛打、猛冲、猛追战术都不能用,因为一点放在那儿呢?从那两面进攻呢?如何猛打猛冲猛追呢?不弄清地形是无法使用这些战术的。如没有准备好,就不打,不要害怕由于准备所产生新的困难,即敌兵力增加,工事增加与敌退走,弄不清情况就打,倒不如不打好。不管怎样,必须弄清情况再打,这是铁则,这是胜利的秘诀。但是对于退却的敌人与弱的敌人则不同,对退却的敌人,不管是否弄清情况,都应猛追。对弱的敌人亦不同。可是过去我们打惯了弱的敌人,造成我们不去了解情况的作风,今天敌人变了,你脑子不变,就会犯错误。过去搞好了,是否今天能搞好呢?不一定,就看你用不用脑子。总之,对弱的敌人,不讲技术,是不易暴露自己的弱点的,但对强的敌人,不讲技术就会着着实实地暴露出毛病来。关于攻击准备的时间,在外国的一些军事书上都有规定的,如对仓促做起的工事,需六小时的准备时间,对二天的工事需一天的准备时间,对五天以上的工事,就必需两天以上的准备时间等;国民党的军事教条中,亦是有这一条的。十六师及十八师焦家岭战斗亦可证明这点。十六师是头等部队,一个师,打了两天,伤亡很大,只占领一间房子,就是情况未弄清楚,未很好准备。而十八师是由于事先有了充分准备,集中了四十几个掷弹筒,仅以三十余人的伤亡,将制高点的另一间房子占领了。所以有准备与无准备的进攻,是根本不相同的。所以碰到敌人,不要懵懵懂懂的就打,先用火力将敌牵制住,使它变成被动姿态,查明敌情、地形后再去进攻,如敌已固守阵地与村庄,即进行有系统的进攻。战术条文很多,但在今天现实生活中,必须强调弄清情况这一条。我为它起了个名,叫不打莽撞仗。

其次当我们布置好了,准备好了,火力配备好了,包抄到了,攻击开始了,这时,就照原订计划硬干下去。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坚决的牺牲才能换得更少的牺牲,十六师这一点是很好的,连打七次冲锋,这是光荣的,就是打不下来,也锻炼了部队。这样可以使敌人在精神上支持不了,不要以为第一次冲不开,第二次第三次也冲不开,其实在我每一次冲锋下,敌人的内部在起变化,一次比一次地削弱。在战术动作上,必须有这种蛮干精神,何况今天比前不同了,打了以后就有补充,必须拼命打,打破七次冲锋的记录,除非上面有命令不打。上面不理智的情况较少的,要你们打,你们只管拼命打,一定能打好,至多亦不会产生很困难的问题的。去年提出的拼命仗,就是指这种经过准备以后的死打。

总的作战方针是:不打莽撞仗,要打拼命仗,第一阶段上不要莽撞,第二阶段上就要硬拼,这是这次开会的总的精神。

我怀疑你没看明白我的意思:我同意在一定条件下猛追,但不是绝对的

通宝推:联储主席,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