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06:知罃——未可与争 -- 桥上

共:💬68 🌺2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06附:迁延之役1/2

《襄十年经》:

晋师伐秦。((p 0973)(09100005))(100)

《襄十年传》:

晋-荀罃伐秦,报其侵也。((p 0978)(09100401))(100)

《襄十一年经》:

冬,秦人伐晋。((p 0986)(09110011))(100)

《襄十一年传》:

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鲍先入晋地,士鲂禦之,少秦师而弗设备。壬午,武济自辅氏,与鲍交伐晋师。己丑,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易秦故也。((p 0994)(09110601))(100)

我的粗译:

我们的襄公十年(公元前五六三年,周灵王九年,晋悼公十一年,秦景公十四年),晋国的荀罃(知武子)率兵进攻了秦国,是要报复去年他们的进攻,去年晋国遇到饥荒,无力报复。

襄公十一年(公元前五六二年,周灵王十年,晋悼公十二年,秦景公十五年),秦国的庶长鲍和庶长武率兵进攻晋国,以此救援郑国。庶长鲍先打入晋国,晋国的下军佐士鲂率领自己的分队前来抵御,但他觉得秦军不多,所以没有充分戒备,结果。壬午那天(杨注:壬午,五日。),武(庶长武)从辅氏那里渡过黄河,和鲍(庶长鲍)对晋军形成夹击之势,到己丑那天(杨注:己丑,十二日。),秦军和晋军在“栎”那里开战,晋军溃败,这都是因为轻视了秦军。

一些补充:

秦军此次一直打过了黄河,也是趁着晋国遇到了灾荒,但我认为并未秦军打下晋国位于河西的那些城邑,以后秦国的边界仍在渭河、泾河一线。因此“栎”之战秦军是劳师远征,轻犯险地。在我看来,《左传》作者认为晋军本不应战败,之所以战败,完全是轻敌的缘故,所以记述于此,作为教训。

杨伯峻先生注“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曰:

庶长,秦爵名。商鞅作秦爵,分庶长为四等,第十爵左庶长,十一爵右庶长,十七爵驷车庶长,十八爵大庶长。《续汉书百官志》五《注》引刘劭《爵志》云:“自左庶长已(以)上至大庶长皆卿大夫,皆军将也。”《史记秦纪》于孝公用商鞅以前即屡见庶长之名,秦宁公当春秋初期,即有大庶长。秦孝公三年初见商鞅,拜之为左庶长。则庶长及左庶长之名由来甚久,商鞅沿用,或略有变更。

“辅氏”(杨先生注:据《朝邑县志》,朝邑西北十三里有辅氏城,则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不足二十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0.13,北纬34.88(大荔县东步昌乡-小伏坡村)。

“栎”(杨注:《晋世家索隐》引《释例》谓栎在河北,地阙。是也。《‘方舆纪要》谓在临潼县北三十里,不可信。),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4,北纬34.9(今永济县西)。

《襄十四年经》:

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郑-公孙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p 1004)(09140003))(100)

《襄十四年传》:

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櫟(yuè)之役也。晋侯待于竟,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及泾,不济。叔向见叔孙穆子,穆子赋《匏(páo)有苦叶》,叔向退而具舟。鲁人、莒(jǔ)人先济。郑-子蟜(jiǎo)见卫-北宫懿(yì)子曰:“与人而不固,取恶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说。二子见诸侯之师而劝之济。济泾(jīng)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郑司马子蟜帅郑师以进,师皆从之,至于棫(yù)林,不获成焉。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栾黡(yǎn)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下军从之。左史谓魏庄子曰:“不待中行伯乎?”庄子曰:“夫子命从帅,栾伯,吾帅也,吾将从之。从帅,所以待夫子也。”伯游曰:“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乃命大还。晋人谓之“迁延之役”。((p 1008)(09140301))(100)

我的粗译:

三年以后,襄公十四年(公元前五五九年,周灵王十三年,晋悼公十五年,秦景公十八年),夏天,诸侯之大夫率兵跟随晋侯(晋悼公)进攻秦国,以报复上次“櫟”之战的失败。

晋侯在边境上等待,让晋国的六卿率领各家诸侯的部队继续前进,一直到了泾水岸边。部队竟在这里停了下来,大家都不渡河。

于是晋国的大夫叔向来见我们此次领兵前往的卿叔孙穆子(叔孙豹,穆叔),穆子唱道:“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诗邶风匏有苦叶首章》,歌的大意是:匏瓜的叶子有的很难吃,济水的渡口有的很深,水深就脱光了游过去,水浅就挽起裤腿趟过去。《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45))。

叔向听了这首歌之后,知道叔孙豹是告诉他我们鲁国的部队即将渡河,就回去搞船,也准备渡河。我们鲁人和莒人率先渡过了泾水。

这时,郑国领兵前往的卿子蟜去见了卫国领兵前往的卿北宫懿子,他说:“与人而不固,取恶莫甚焉,若社稷何?(帮人不能帮到底,跟人不能跟到底,只会招致更大的怨恨,要是因此为国家社稷招来灾难谁能负责?)”北宫懿子很赞成子蟜的意见,于是二人就一起去见各国的统帅,劝他们一起渡河,虽然秦人在上游下毒,死了很多士兵,但各国军队终于渡过了泾水,在对岸扎营。

随后,郑国的司马子蟜率领郑军首先进发,各国军队也相继开拔,一直攻到了棫林,秦人仍不屈服。

于是晋国的中军元帅荀偃(中行献子)下令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鸡鸣开始驾车,填塞水井,铲平灶坑,随时注意我的马头,跟着马头的朝向前进。)”

可晋国的下军将栾黡却说:“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晋国的军令,从来没有这样的。我的马头想朝东。)”

于是他就往回走,下军也都跟着他后退。军中的左史问下军佐魏庄子(魏绛)说:“不待中行伯乎?(我们不跟着中行伯(荀偃)了吗?)”庄子告诉他:“夫子命从帅,栾伯,吾帅也,吾将从之。从帅,所以待夫子也。(那位大人让我服从“帅”的命令,我的“帅”就是栾伯(栾黡),服从我的“帅”,就是跟着中行伯。)”

见此情景,伯游(荀偃,中行献子)明白过来:“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我的命令确实不妥当,悔之何及,继续搞下去只会让秦人捡便宜。)”于是下令全军撤退。

晋人称此役为“迁延之役”。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郑-公孙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曰:

秦、晋交兵,自鲁僖公三十三年殽之役开始,经历六十八年,此后《春秋》再不书晋、秦征伐。

桥案:这大概是双方找到了平衡点吧。从此时到现存《春秋经》结束还有八十年。

杨伯峻先生注“穆子赋《匏有苦叶》,叔向退而具舟”曰:

《匏有苦叶》见《诗邶风》。《鲁语下》云:“晉叔向見叔孫穆子曰:‘諸侯謂秦不恭而討之,及涇而止,于秦何益?’穆子曰:‘豹之業及《匏有苦葉》矣,不知其他。’叔向退,召舟虞與司馬,曰:‘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魯叔孫賦《匏有苦葉》,必將涉矣。’”匏即瓠瓜,亦曰葫芦,古人或写作壶。不能食用,故叔向言“苦匏不材于人”;但浮渡深水时,可以作浮囊,免于沉溺,故叔向说“共济而已”。《鶡冠子学问篇》,“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正取此义。

桥案:

成十三年《传注》亦征引《鲁语下》,当即此段《鲁语》,认为叔向曾见叔孙穆子,穆子赋《匏有苦葉》,师遂济。当晋厉公时,栾书将中军。当前五七八年,距此年十九年。

《匏有苦葉》: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45)《邶风匏有苦叶》)

很可能叔向听了叔孙豹的歌唱之后,还联想到了“招招舟子(我去摆手招呼船夫)”和“卬须我友(我在等待我的朋友)”这两句。

杨伯峻先生注“左史”曰:

左史,官名。《逸周书史记解》,“维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史、戎夫”;《文选思玄赋注》引古文《周书》,“周穆王问左史氏史豹、史良”;昭十二年《传》有左史倚相。《晋书职官志》云:“著作郎,周左史之任也。”此左史盖随军记述之官。前人解说多不明此。

“櫟”——“栎”(杨注:《晋世家索隐》引《释例》谓栎在河北,地阙。是也。《‘方舆纪要》谓在临潼县北三十里,不可信。),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4,北纬34.9(今永济县西)。

“泾”(杨注:泾水流经泾阳县南然后入渭。据《鲁语下》,当时诸侯军队俱不肯渡泾水,晋-叔向见鲁-叔孙豹,鲁军始先渡河,各国军队乃随之渡河。泾水有南北二源,二源会合后经陕西-彬县、泾阳、高陵入渭河。此泾水济渡处当在泾阳县南。),如果行军道路是经泽薮之南,我估计济渡处位置为:东经108.9,北纬34.5(泾阳县南)。而如果行军道路是经泽薮之北,则此“泾”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08.7,北纬34.55(泾阳县西偏北)。

所谓泽薮,见于史念海先生的文章:

泾河以东的石川河发源于今铜川市境,至耀县以下才离开山区。作为沮洳地区的沮水一段,应该在耀县以南富平、三原一带求之。《尔雅释地》列举古代全国泽薮,于周人旧地,说有焦穫。焦穫在今三原、泾阳诸县间,大致是由泾阳县西北泾河流经的中山以东的地方向东延展的。而石川河就在焦穫泽的东部,可能就是连在一起的。焦穫既是一个泽薮,泽薮中自然是草木丛生,芦苇遍地,这就是沮洳地的景象。(史念海 《河山集》 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 336)《论两周时期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四、两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河谷与湖泊》)。

无论如何,行军道路当避开当时渭河北岸洛河与泾河之间的一大片泽薮,此一泽薮大概是修了郑国渠以后才消失的,其位置见下图(出自史念海 《河山集》 九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p 100)《釋《禹貢》雍州“終南惇物”和“漆沮既從”——重读辛树帜先生《〈禹贡〉新解》后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棫林”(杨注:杜《注》:“棫林,秦地。”当在今泾阳县-泾水之西南。),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08.6,北纬34.5(泾水西)。

下面是“迁延之役”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首是瞻”(mǎ shǒu shì zhān)后来是成语;“悔之何及”(huǐ zhī hé jí)后来也是成语,但更常见的是“悔之不及”(huǐ zhī bù j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