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 徐纯和事件与母女在派出所“发飙” -- 孟词宗

共:💬274 🌺1010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们的意见大致相同也有一定区别

首先,像下面这种村支书强奸女知青的公知段子对于你的立论没有帮助

上山下乡的时候,某农场大批强奸女知情,这个事情后来被揭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能够形成这样的集中爆发的案件,其封闭性可想而知。现在的案件多,有一方面因素,就是案件更容易曝光。

这种公知段子网上极多,都是 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由) 不全的,更没有出处。从你的自述“建国初三十年的事,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改开三十年的事我见识了不少。”看,这个段子肯定不是你的亲身经历,所以以此举例,我以为不妥。

我前面引用孔子的话,重点并不仅仅在德治上,而更重要的是:

孔子的说法虽然提出了要重视德教,但还有更加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管子说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和孔子说的“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太祖时代能用比现在少得多的警力做到了比现在安定多的治安环境。根本原因是做到了“仓廪实,衣食足”。当然物质并不如现在这样丰富,但太祖时代的两极分化基本没有,这就是孔子说的“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单纯的德治和单纯的法治一样,都是一条腿走路。所以不能偏废。但不论是德治还是法治其实都还是“术”的层面,而不是“道”的层面。

道是根本原则,术是实现的手段。

所谓外儒内法,法是术和势,儒是核心价值。如果太祖时代没有做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那么严刑峻法将只是法西斯暴政,而德治天下只是痴人说梦。

所以我们都承认“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基础。

不过,你后面的论述却又偏重于术了。你说:

社会建设上去了,社会问题自然就会得到相应控制。

现在有很多案件,讹诈呀碰瓷呀,道德能解决吗?道德可以提高品质好的人的道德水平,可以带动一般人的评价标准,对无底限的人,限制有限。世界上总有你说服不了的人。面对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开车的买个行车记录仪乃至停车记录仪,通过硬件建设减少自身风险。执法的根据执法经验琢磨办法,做好立法设计,通过法律建设压缩讹诈碰瓷问题的生存空间。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还是建设。

如今国内城市很多都布设了大批摄像头,这些摄像头极大压缩了犯罪空间。这是公共设施的硬件建设。前些年人们不打架还是因为不想赔钱,后来是因为110巡警增加,现在是因为到处是摄像头。三个因素加一起,犯罪活动得到了极大压缩。现在犯罪活动集中到了封闭场合和极其偏僻的地点以及乡村。所以乡村现在也在应对。乡村不是加强道德教育,而是装摄像头,建联防队。

你又说:

东北那块,经济早就崩了。根据一些外地朋友的信息,东北的地下宗教也比较兴盛。宗教团体的兴盛几乎都与经济的困难直接相关。公开的资料,也都是讲振兴东北。所以,显而易见,东北经济是真的不行,有意思的是,东北的治安也不行。近年来,东北获得了一个网络外号叫做“大砍省”,为什么?黑社会多呗。网友一说,就说到处都有东北姑娘,干什么的?我自己遇见的几个东北姑娘,专门给别人做小三。说话做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却要去给别人做小三,靠这个挣钱。挣钱这么重要吗?阿凡提说过,缺什么找什么。他们不是缺钱,为什么去砍去卖?他们缺钱,缺到了不要道德的地步。

按照化学反应的规律,在钱极度缺乏的状态下,你给他们补充了很多道德,最终的结果就是化学反应向着消耗道德去挣钱的方向进行。

我相信东北有很多好人。但是我更相信大部分人还是处于中立立场。当他们手里只有道德可以出卖的时候,后果显而易见。

那么在东北广布摄像头,建联防队,增加110巡警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呢?如果从“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发,那么这些“术”不过是扬汤止沸,甚至是抱薪救火。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东西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而已。像这种遍布摄像头的社会也是有人描述过的,那部小说叫做《1984》。

回到我说的德治上来。太祖时代我亲身经历过。太祖时代有其自身的问题。从治安角度讲,也不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从社会风气上讲的确比现在好得多。举例来说,我在公共汽车上碰到过几次小偷偷钱包。当时车上群众的反应是发现小偷后立刻群起将其扭送派出所。而当时报纸上报道见义勇为与持刀歹徒搏斗而负伤甚至牺牲的也比比皆是。

而现在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歹徒持刀可以抢劫一车人。小偷偷了东西还理直气壮得殴打失主然后扬长而去。就以徐案来说,徐与警察撕打,围观群众数十上百,没有一个人想到去帮助警察。这也就罢了,作为职责在身的保安/协警,居然也是按兵不动,隔岸观火。这说明了啥?

说明社会冷漠?说明道德缺失?还是说明思想教育的失败?还是更严重的阶级对立,离心离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