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的喀什, 我的南疆 -- 故乡在喀什

共:💬4020 🌺39786 🌵1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4. 一白的天空,对冲,将计就计

在1990年代前,南疆是计划经济为主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是马兰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的所有物价与甘肃兰州一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国家承担其中的价差与成本。

对于其它非马兰的地区,因为有或多或少的农业经济作物(不是粮食),供销社系统进行统一价格的收购。工业制成品,也由国家进行调拨。为保持温饱,这种比较粗糙,但行之有效的对冲使得南疆的经济尚能存在生存和发展的空间。1990年代后,随着全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脆弱,初级,滞后,和反应迟钝的南疆经济毫无悬念地被冲击和抛弃,这尤其以喀什与和田为甚。因为阿克苏有农一师,所以再难看不至于难过,当然农垦系统的分分合合也使原本兴旺的阿克苏(或者叫农一师)大光棉纺和毛纺清空,直至关张,令人痛心。这么优秀的企业,不仅是359旅老一辈卖了裤子也要把新疆的工业搞起来时的遗产,也是许多知识青年的青葱岁月啊。

如果市场经济和政治的折腾,让阿克苏的大光厂关张还仅是相对上层建筑的宫斗,政策的唯市场化则把缺水的南疆完全地推到了江河的中央。最耐人寻味的是莫合烟。莫合烟是一种新疆地产的烟草,它的主要成分有金黄色芝麻大小的杆部分,和绿色的打碎的烟叶。如果想烟的劲大一些,就多加些烟叶。讲究的烟民有严格的比例,还有各种秘方,如香油,香水,甚至大麻什么的。有钱的买烟纸,没钱的找《参考消息》。《参考消息》也不是随便撕的,有经验的人小心的撕一点,然后就可以找到纹路,然后才沿着纹路裁开。我老爸因工作原因订的有《参考消息》,所以经常有人求我搞几张《参考消息》。给了《参考消息》后,我会要一些莫合烟,但我不会卷。只好偷老爸的一个非常精致的烟斗抽。那时的我,多少有些站着穿长衫喝酒的超然。而后老爸的几顿暴揍使我远离了烟民的行列。其实拿烟斗抽莫合烟的确比较无聊,熟练的莫合烟民那一招一式都透着洒脱,尤其是最后用牙咬掉纸头的那一声脆响。和卷莫合烟比起来,别的卷烟和抽烟斗那简直就太拙了。不过现在想见到这样的镜头可不容易了。1990年代中期,莫合烟被订为非法,取而代之的是有包装的烟草,价格的飞涨也就可想而知。但这些烟草都不是来自新疆,一种经济作物就告别了南疆。

根据所有的分析和研究,南疆特别适合种棉花,尤其是长绒棉,按照市场预期,只要南疆种棉花,用不了多久,南疆就可以过上和上海一样的幸福生活了。但说这些话的人忘记了南疆人是否适合种棉花。麦盖提 和巴楚县适合种棉花,地大,水有保证,技术有依靠。水有保证和技术和依靠其实指的就是兵团农三师的水利和农技人员。泽普县靠塔西南油田,更重要的是经济作物走的不是人云亦云的道路。剩下的平原县(包括莎车)现在全部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平原县都是按照统一规划,大跃进式地种了10多年的棉花。

这些专家,学者今天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南疆三农的危境。农业水利仍然是靠天吃饭的老底子。农民负债累累,实际上大都处于破产的境地,阿克苏算是与其它地区相比的布衣绅士了,在阿克苏80%的农民负债超过2000元。农村基层组织不仅是涣散的问题了,当前在南疆的农村买酒难,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喝酒会被人用刀捅,割耳朵,也有人被捅死了,背后三恶势力的猖獗可见一斑。农民最贵的消费是什么?小孩的教育,上学要用的东西全部要买,只能赊欠。农忙时,有的农民跑到老师家打一天土块,求老师允许孩子在家帮忙几天,因为他们不光要种自己的地,还要种村和乡的地,如果被抓住小孩没去上学,又要被罚款。弃耕的话,这些人跑到哪里去呢?卖烤肉?卖切糕?当小偷?

新疆少年在全国各地都是问题,这几年有不少遣返的案例,但也有很多是一办完交接手续,小孩跳上火车就跑回大城市了。有的警察说,孩子们问他们,回去以后我干什么?种棉花吗?这样的孩子有几万之巨啊。

棉花问题的根子不是政府,但问题总是落在政府的头上。其实想出一黑一白战略的人非常智慧,因为一黑一白的确是一对很好的对冲,意思就是如果一种产品出现了问题,另一种产品可以吸收消化损失,从而保证整体经济的平衡,起码不至陷入负债破产的地步。但一黑已经成为了事实上脱离新疆的产品,如果坚持或者讨价还价,那么疆独的帽子是铁定的。

棉花到底应该怎么办?要找到出路就要找到为什么会到这一步。

首先是定价。南疆的长绒棉品质很好,除含糖量外,其余品质均无对手,尤其是手工采摘,保证了杂质(即三丝)少。但南疆棉花的价格基本上是随着国际棉花价格的波动而变化的,没有一套专门用于此种棉花的定价系统的。旺的时候,买的求卖的,跌的时候,农民骂政府。

其次是南疆棉纺织业的落后。南疆的纺织业,赚钱的是纺纱,织布不赚钱。但南疆纺纱厂的历史欠债和历史遗留问题又很多,相关产业部门缺乏协同机制。这些都使纺纱厂步履维艰,产能无法发挥。

第三是用工机制的滞后。南疆的工厂是用人时嫌人少,平时嫌人多。南疆的用人机制其实可以和中国纺纱业刚起步时的经验。

根据以上原因,新疆其实可以制定一套产业链的应对,将计就计,保证一白产业的头顶上有些云彩,不至于无遮无拦。

近期可以用储棉计。国际上的棉花市场价格,主要是根据棉花这一产品的物理特质,供需估计,和炒作资金量来运作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朝鲜打仗时的战术总结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所以1至4次战役都胜。第五次战役基本上是按照美国人的估计打的,其实打的不错,但乏胜可陈。后期尽管中方后勤得以改善,但中方的后勤与美方的后勤的差距决定了胶着已成为唯一选择。目前中国棉花市场与国际棉市的互动就处于第五次战役后的状态。其实棉花市场其实可以用中国智慧的空间还是有的。南疆的瓜农里有一批人是专门卖冬甜瓜的。甜瓜采摘后,瓜在储藏窖内还是有能量置换的,即吸入氧气,消耗甜份。卖冬甜瓜的高手和常人的区别就在一盆火。高手把一盆火点上后,在窖口盖上棉门帘,然后火把氧气全部用完后熄来,甜瓜的保质期更长了,甜度也就更高了。新疆的棉花当然也可以找到类似的办法延长保质期,其实不用更长,6个月就够了。这样的技术可以对国际棉市产生半水而击的效果,主导权置手也未可知啊。

中期可用纺纱计。许多县市都有步履维艰的纺纱厂。南疆的县市应该痛下决心,让这些厂破产。因为破产之后,一了百了,反而可以轻松上阵了。然后由各级棉麻公司代管。由棉麻公司代管,即允许其预留一部分棉花用于纺纱。用工时,棉农优先,季节工为主。这样,如果遇上贫年,可以允许棉农带棉入厂,将惜售的预期落实在纺纱厂,从而减少了资金投入量,保证了棉市,纱市,棉农的共生,共赢。

长期可用储布计。棉花和棉纱的保质期是有限的,棉布的保质期要长很多。如果棉战久拖不决,棉布可以是选择之一。把织布厂组织起来,大家按照最后的售出价格分成,这样各方利益都得到照顾,颇有些灾年喝粥的意思,吃不饱,但也不至于饿死。更关键的是整个产业链得以保存,明天还是可以期待的。

这几条措施,其实就是整合产业链,形成合力。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摆脱了随波逐流,听天由命的被动心态。究竟怎么做?路很长,但值得努力。

通宝推:铁手,梓童,阴霾信仰,玉垒关2,李寒秋,肖肖,青颍路,迷途笨狼,一介书生,石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