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生性诙谐的吴稚晖—— 民国时期的遗闻佚事之六十四 -- 习之

共:💬106 🌺1043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此人素来粗俗,但是在当时却可以说还有一点进步意义

他是前清举人出身,投身革命之后专门干与常理相反的事情,其实以他的学问和资历,活得正常点儿也很容易,可他偏偏总是干出格的事情,也许是那一代“革命”的一种方式吧

(他古文底子雄厚,文笔出手不凡,对中国文字的变迁、读音造诣很深。1895年他创造出一套拼音字母,俗称“豆芽字”,教导失学的亲友识字读书。1912年,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邀请吴稚晖负责筹组全国读音统一会,以核定读音,统一语言。此后几十年吴稚晖一直热心于普通话的普及工作。1916年编印《国音字典》;1935年任国语推进会会长,审定了《国音常用字汇》、《中华新韵》、《国语罗马字拼音方式》等著作。作为普通话的提倡者、推动者,吴稚晖功不可没。又,吴是1948年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这个纯是凭学问获得的,和资历没关系)

当时的人批评他的很多,1902年8月,由于留日学生激增,清政府由驻日公使蔡钧出面与日本政府议定,对中国留学生入军事学校加以限制:非官费生不得入日本士官学校;非由驻日使臣签发证件不许入士官学校。带领广东留学生住在东京的广东大学堂教师、同时也在宏文学院自费读书的吴稚晖替读不上军校的同学抱不平,和孙叔方等二十六名留学生大闹使馆。蔡钧邀来日本警察帮忙驱散,并将吴、孙二人拘捕,由日本内务部下令将二人解送回国。押送途中,吴稚晖跳河自杀,随即被日本警察捞出来了——这次行为艺术被章太炎骂作“欲诈为自杀以就名,不投大壑而投阳沟,面目上露”

鲁迅当时刚到日本不久,课余时间经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就跟吴稚晖遭遇上了。他说:“我第一次所经历的是在一个忘了名目的会场上,看见一位头包白纱布,用无锡腔讲演排满的英勇的青年,不觉肃然起敬。但听下去,到得他说‘我在这里骂老太婆,老太婆一定也在那里骂吴稚晖’,听讲者一阵大笑的时候,就感到没趣,觉得留学生好象也不外乎嬉皮笑脸。‘老太婆’者,指清朝的西太后。吴稚晖在东京开会骂西太后,是眼前的事实无疑,但要说这时西太后也正在北京开会骂吴稚晖,我可不相信。讲演固然不妨夹着笑骂,但无聊的打诨,是非徒无益,而且有害的

吴氏和李石曾、蔡元培等鼓吹赴法勤工俭学,结果忽悠了万余学子西去,到了法国衣食无着,吴扬言:“如果能解决你们的问题,我就是卖屁股也可以的”,结果他主办的中法大学却不接受勤工俭学生(不过说实话也接纳不下,中法大学是按几百人的规模设计的),陈毅等人愤而占据校舍,结果被法国方面遣返,自此TG方面对这个教育家、“当代墨子”,印象颇差。

其实TG对这几个国民党监察委员的密谋颇有了解,周公曾说:“蒋“最秘密的还是五老会议,是参谋部。张静江是主席,吴稚晖是小丑,李石曾是花旦,蔡元培是学究,戴季陶是军师。””那是1927年3月30日的特委会议上总结的,可惜周公当时还是嫩了点儿,先下手为强啊

此后,吴跟随蒋,据说为了说服汪和蒋携手,不惜向汪下跪。民国十九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吴稚晖原和冯玉祥颇有交情的,为维护蒋的独裁政权,破口大骂冯氏为军阀(彼此彼此啦)。冯复吴一电曰:“革命六十年的老少年吴稚晖先生不言党了,又不言革命了,亦不言真理是非了。苍髯老贼,皓首匹夫,变节为一人之走狗,立志不问民众之痛苦,如此行为,死后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乎?”

说实话,别以为就他会拽。

通宝推:老老狐狸,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