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周恩来更看重的 -- 海棠盈香

共:💬68 🌺16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周恩来自述》书里书外

转这篇文章是想说,有些书是Communist Party编的,自然会带有他们的观点。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就要听听来自多方面的声音。

《周恩来自述》书里书外――访中央文献研究员力平教授

  这是一本首次以自述形式出版的关于周恩来的书,书的编者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员、周恩来研究组组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力平先生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第二编研部主任、研究员廖心文女士。他们长期从事周恩来生平、著作的研究,一谈起周恩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在众多有关反映周恩来的著作中,《周恩来自述》是比较特殊的一部。书中周恩来用亲切的口吻自述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以及“文化大革命”动乱岁月中的艰难处境……

  力平:《毛泽东自传》出版后,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有的老同志提出了出版《周恩来自传》的建议。周恩来没有写过正式的自传,但是,他叙述自己心境和心情的资料是比较多的。早年日记中的记载、面对访问者谈的、给亲友书信中叙述的,集纳起来,也可以反映他一生的大概。

  这本自述,大致是依历史顺序编辑的,收录了他学生时代的作文、文章,旅居日本时的日记,给亲友的信件,文章、谈话中涉及自己历史的内容,等等。这些文字,有的详尽些,有的简略些,大致可以把他的一生贯穿起来。

  周恩来自己说过,从西安事变到1946年的国共和谈这10年,他是谈判谈老了。收录在书中的周恩来1939年1月给蒋介石的信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蒋介石当时想溶共。他提出来,国共合作,他是最高领袖,国民党听他的,共产党也要听他的;共产党到国民党中来,成为一个共产派。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在对付蒋介石的两手中,周恩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陆定一同志去世以前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中国革命有3个关键问题。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大革命时期要不要军队?陈独秀不要军队,结果,蒋介石一叛变,我们没有武装,只好被杀;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要不要农民?王明是不要农民的。毛泽东是要农民的。结果,毛泽东是对的,王明错了;第三个关键问题是,建国以后要不要知识分子?周恩来是要知识分子的。但是,八届二次会议就把知识分子划到资产阶级中去了。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成了“臭老九”。

  1962年,聂荣臻在广州主持召开科技工作者代表会议,同时文化界的代表会议也在广州举行。周恩来去了,聂荣臻向他反映,很多知识分子对把他们当成资产阶级很反感。周恩来说,不是资产阶级,应该是人民的知识分子。陈毅写了一个讲话提纲,中心是要给知识分子“脱帽加冕”(脱资产阶级的帽,加无产阶级的冕),问周恩来可不可以这么讲。周恩来说,可以这样讲。陈毅就在科技界和文艺界联合的会议上讲了话。知识分子很兴奋。但是,会议精神的传达却遇到了阻力。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柯庆施,不准在上海传达。在北京是陆定一,说这种说法是错的。这问题在政治局内有了不同意见。有一次,毛泽东在场,陆定一也在场,周恩来提出来,究竟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还是资产阶级的,说党内有争论。意思是毛泽东表态。毛泽东没有说话,实际上他是同意陆定一的。这就没有结论。那时的总书记是邓小平。有人就请示邓小平,现在有不同意见了,应该怎么看。邓小平表了态:按总理的办。不久以后便爆发了“文革”,打击知识分子到了极端。这个问题,一直到“文革”结束才扭过来。陆定一经过认真反思,承认自己错了。他认为,建国以后如何看待知识分子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

  在反冒进时,周恩来是挨了批的,也写过检查,但是书中没有收录。毛泽东说,周恩来离右派只有五十步了。周恩来当时很矛盾。他觉得自己是对的,但是又要做检查,不检查通不过。后来,他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表示,既然认为自己有错误,再担任总理合适不合适?当时,邓小平是总书记,做了记录,整理了纪要,说,周恩来提出来继续担任总理是不是合适?会议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也没有说不同意。实际上,是小平用他的政治智慧保护了周恩来。据有的同志讲,当时毛泽东是有用柯庆施代替周恩来的总理职务的想法。一次,毛泽东拿着柯庆施的一篇文章问周恩来: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恩来说,我写不出来。

  在“文革”中,周恩来的处境非常艰难。他有两种说法: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这两种说法都是存在的,是在不同场合说的。跟谷牧副总理说的是“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跟薛暮桥(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局长)说的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批斗陈毅,他每次必到,怕陈毅出意外。有一次批斗陈毅,事先商量,不准提“打倒陈毅”,可会议一开,“打倒陈毅”的大幅标语从三楼垂了下来。这时候,周恩来就站起来了,说,我们事先商量好的,不能讲打倒陈毅,怎么又出现了?停止会议。

  在“文革”中,“造反派”利用“伍豪事件”攻击周恩来,据说,周恩来还写过说明性的文字,书中有没有反映?

  力平:“文革”时期,周恩来对“伍豪事件”问题进行了陈述,本书没有收录。所谓“伍豪事件”,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在上海的报纸上刊登“伍豪等243人脱党”的启事,这是造谣污蔑周恩来的一次拙劣表演。当时周恩来已经到了瑞金中央苏区。毛泽东当时还为这件事情发过通知。伪造这个“启事”的国民党有关特务解放后被抓住了,交代了事情的前前后后。同时,在我们党的内部刊物《红旗》上也登了。1967年,红卫兵从旧报纸上找出来后,给了江青、戚本禹。江青就转给了周恩来,同时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批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就让办公室的同志把当时的报纸找来,他用了一个星期,把当时有关经过整理出来,写好以后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批给了中央文革小组和林彪。1968年,又有红卫兵找出来,又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批示:这个问题已解决,是国民党造谣污蔑。1975年,周恩来在进手术室前,在说明上签了字。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责成文献研究室,关于“伍豪启事”的前前后后要搞一个东西留下来。李琦同志和我搞了个内部材料,把详细情况都讲清了。以中央的名义发到各省级地方党委。因为材料没有公开发表过,所以没有收进来。

  有人说,“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没有倒,是不是在明哲保身?

  力平:“文革”中周恩来不能像陈毅那样,拍案而起。我觉得,这不是个胆量问题。后来有3个人讲过此事。邓小平讲,在“文革”中,周恩来也讲过违心的话,做过违心的事,但是人民原谅他;陈云说,“文革”中,周恩来是保护人的,我们这些人都是他保的,如果没有他的话,中国就很危险了;彭真也讲过,“文革”中,周恩来只能采取这种态度,不能起来反抗,他一反对,就跟我们一样进秦城监狱了。那时,周恩来只能采取迂回的办法来纠正“文革”错误。

  章士钊被抄了家以后,写信给毛泽东。章士钊是令毛泽东感恩戴德的人。毛泽东把信批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借此机会,保了一批人。当时他也不能不干。他要是不干,总理就可能由张春桥来当。有人问过周恩来,王力是不是想当总理?周恩来说,恐怕还不是王力,王力后面还有人,可能指的就是张春桥。周恩来心里非常明白,只有他在总理的岗位上,才能保护健康力量,使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如果连他也被打倒了,这样的机会也就没有了。“文革”十年,他的政府总理职务始终没有让出来。他有他的原则。他对“文革”有看法,但也不好提出来反对。通过“文革”看周恩来,他确实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从他身上可以学到许多政治智慧。

  (摘自《党史博览》2002年第6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