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些早逝的歌者 -- 颜赤城

共:💬5 🌺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些早逝的歌者:张雨生篇

这个系列在西西河没有反应。可能还是太小众了。这里整理个列表,不保证剩下的文章会发过来。还是多谢歌迷们的阅读!

蔡蓝钦 22岁 疾病 1987

薛岳 36岁 疾病 1990

黄家驹 31岁 事故 1993

张炬 24岁 事故 1995

杨明煌 34岁 事故 1995

张雨生 31岁 事故 1997

张国荣 46岁 2003

梁弘志 47岁 疾病 2004

马兆骏 47岁 疾病 2007

张雨生给我的最大印象是他的两面性。一方面他是个有清晰市场定位的很商业化的歌星,而另一方面是,他的专辑里会突然冒出些和其他歌风格迥异的作品,一下子分量重了很多,令人警觉。这些异类的歌都有同一个作者,那竟然是,张雨生本人……那么问题来了,张雨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张雨生凭借《我的未来不是梦》成名。1988年,张雨生推出首张专辑《天天想你》。《天天想你》的班底是什么人?陈志远、陈乐融、翁孝良等人。远曲融词,双陈金牌组合,很牛逼的。写流行乐跟玩似的,出手就是街头巷尾传唱的热门歌曲,小虎队很多歌就是他们写的。张雨生就是这么推向市场的,很阳光的圆脸大男孩嘛,端的是一副好嗓子!

到了第二张专辑《想念我》,气氛就很不一样了。双陈的名字还在,依然是专辑的主调。但是距出道不过短短一年内,张雨生已经不甘于自己的好嗓子阳光大男孩的角色了。他自己写了四首曲:《无题》《就为你》《没有烟抽的日子》《他们》。

这四首歌从高度上说,力压双陈!

逐一看看。先看最简单的《就为你》。这是首流行曲,在整个专辑算是平均水平。能不逊于其他著名词曲人,说明张雨生起点已经很高了。《没有烟抽的日子》,王丹词。对,就是你想到的那个王丹。此处略去500字吧。好,细说说下两首。

《无题》我到目前为止还没大段引用过歌词。但是这次要全文引用。

作词:陈陆辉

作曲:张雨生

司机把月票截去一格

我却将缺口留给记忆

一格一个里程

一个缺口一个痕迹

看车在夹缝中穿梭

思绪也随漫天游走

想呼吸点自在的空气

吐呐间仍摆脱不开那片天空

而熟悉的身影

今夜又将孤独倒在月影婆娑中

车开了才知指南山麓是这回的终点

而我七百多个日子的漂泊

却没有给我一个答案

何处是我的归途

蛮以为握住这块冰就握住一季清凉

蛮以为想过该走的路就掌稳一世方向

却总在冰融尽的刹那

点醒了一再沉睡的我

在一连串的忙碌奔波

在无止尽的四处穿梭

我好希望有本空白行事历

满满地填上属于我自己的生活

好,结束。怎么样,耐人寻味吧,很神奇吧。这特么的明显不是流行词人写的啊。完全不是一路人!听张雨生就好几次有这种感觉,就是,口水歌,接着口水歌,还是口水歌,突然冒出一首,哇塞这是什么东东!他在唱什么唱什么!脑子就像从休眠状态开启的电脑一样,温度也跳上来了风扇也吱吱转起来了,CPU立刻满格了。

从字面猜测,这是个生性敏感的、对文字领悟程度在中上水平的年轻人写的。词作者署名是陈陆辉,这个人后来还为张雨生写了《我呼吸我感觉我存在》的词。这个人是谁,我查到了。他是张雨生在国立政治大学的一个同学。

这是一首先有词后谱曲的作品,和大多数先有曲后填词的不一样。因为要随着字数走,不是一般歌曲的对称格式,很有浅吟低唱随兴所至的妙处。刚才说的《没有烟抽的日子》也是这种先词后曲。

《他们》这首歌是张雨生的词曲。这不是为第二张专辑而写,是张雨生在大三就发表的一首作品。

他们满脸风霜 他们眼神迷茫

他们箕踞围坐 他们孤独蜷缩

他们蹒跚的步履踩过整个中国

他们交叠的皱纹是历史的迹痕

他们黑黄的唇齿舐过泥泞雨雪

他们抖颤的双手曾在砲火下穿梭

总在朝霞未升 他们就已起身

露珠不及亲吻 大地已被汗水湿润

穿着粗布的宽衣走在纵横的田梗

吐著浓浓的烟雾恣任冥思出神

灿烂的阳光温暖不到这样的角落

一个惨被自私的文明遗忘的角落

每当我一眼瞥见他们就感到心头一阵隐痛

毕竟生命的历练不是旁人随便就能够体会

我高中时候有位校工

他的老脸胀得通红

他骑着机车横行在校区步道

他破口大骂学生的疏于打扫

我不否认对他曾经有过抱怨

他的跋扈他的倚老令我深深憎厌

当到我知道他是抗战中的无名英雄

我一身罪愆难是卑微良心所能抚慰

他们以前也念过诗书也谈过恋爱

也拥有天伦拥有工作和自己的一片天空

他们今天 有山上种树有厕所收钱

也有人卖面卖臭豆腐和自己的风烛残年

这首歌写的是台湾抗战老兵。49年后,有超过60万老兵到了台湾。这些人不全是国军,也有我军被俘的战士。他们到了台湾举目无亲,生活很艰苦,晚景凄凉。从事的工作也非常卑微,张雨生歌中唱的“有山上种树有厕所收钱”。他们在社会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那么扎眼,是个历史的伤痕,是张雨生唱的“一个惨被自私的文明遗忘的角落”。这些老兵到八十年代才得以回乡探亲,不知有多少悲喜剧。

张雨生歌声激昂,有风雨声。他在这首歌上超越了自己的定位,有技巧有高度,说张雨生“力压双陈”,就是这个道理。

我说的不是老兵的问题,而是音乐的问题。关于老兵主题的音乐也何止张雨生一人。关心真实的世界,不囿于谈情说爱,是台湾流行乐的一个优良传统。这里不仅仅包括那些民歌歌手,也包括台湾流行乐鼎盛时期的那些流行度最高的原创歌星们,包括张雨生、童安格、郑智化,甚至以风花雪月著称的周治平。我说香港流行乐整体水平远逊于台湾,也是这个道理。

可惜的是,这个传统,在新一代身上已经慢慢看不到了。新一代的视野已经越来越狭窄了。这真是不奇怪,也不是台湾独有的现象。在美国我听的也全是口水歌,我不排斥,我就听Tylor Swift这些,因为真的是很好听。当然也可能就是我听的太少,也许有很有深度的新人被我错过了,但是有多少乐评人叹息现在已经无歌可听了呢。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的生活就是轻松愉快,已经没有社会问题值得关注了吗?那怎么可能呢。所以想想这个产生了鲍勃迪伦这些歌手的国度,现在已经退化到这个地步,真是觉得今不如昔。

回到张雨生。张雨生在《想念我》发行后就入伍了。他在这张专辑中的表现是初试身手。他退伍后重返歌坛,带给歌迷更大惊喜,于1992年发布了《带我去月球》。

张雨生当兵的这两年也真是没耽搁,明显是在憋大招。退伍后推出了《带我去月球》。里面除了序曲全部由张雨生本人作曲,大多数也是张雨生的词。可以说是他最个人化的一张专辑。整张专辑辨识度非常高,用词颇有点华丽,非常少年心气。

唱“天天想你”的张雨生不是不好,只是不缺他一个,我们缺乏的从来是“带我去月球”的张雨生。

张雨生在文案中说:“对于『辞溢于情』与『情浮于辞』的缺失,我保证无伤大雅。”这个说法也有点意思,是姿态低呢,是自我要求高呢,或者还是对行业的嘲讽呢?

行文至此,说张雨生让我联想起迪卡普里奥,虽然我承认这个联系跨度比较大,但是也不算特别突兀吧。迪卡普里奥也是成名早,很成功,长相俊美,但天生娃娃脸,难免让人轻视。可他不满于自己的已有成绩和形象,在事业上肯拼敢干、有追求,抢下来多少好本子。可惜现在人也长残了,奥斯卡也没拿到,呵呵。不过说正经的,无论对他的还是张雨生的努力,我都很认可,成就是明摆的不可否认的。不是说张雨生是什么大师,只是叹他走的早。

张雨生在《自由歌》的文案里说:“现代人的通病是:得来不易的,极尽贪婪;行将绝迹的,极尽慌乱;名着于外的,极尽逢迎;利字当头的,暗通款曲。你想同其流吗?你正合其污吗?”在他那个年纪能有这般见识和心气,比在网上兜售他们卑贱人生观的导师和屌知们不知要强多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