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美国的金融扫荡与中国的工业扫荡 -- 贼不走空

共:💬291 🌺1846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政府是源于社会呀?还是高于社会呀?

如果政府是高于社会,比如先锋队理论。那贵族制度就是合理的。但是现在土鳖的官儿呢,家长不是官儿的,自己考进来起家的还是有不少。14年抓的赃官,以前都是土包子出身。令计划家里就是拖拉机手。说明中国的政府还是源于社会的。既然是源于社会,社会都去玩金融,政府干嘛不去玩?所以说玩金融不对,去玩工业好,那你得为这社会给出一套可重复可检验的思想体系来。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体系是有呢还是没有?我说有,不过是萌芽,不成体系。都是研究的很深的题目的附庸。好比是一堆珍珠,穿起来那才叫项链,不穿起来只是一碗珍珠。现在光靠萌芽状态的、无体系的理论支撑,讲讲说收购那个好。收购了长脸,可以气冲斗牛一把,大长民族志气让大家发泄一下。为此花他个几十上百亿,那买完了之后还有什么用呢?扔在那里腐朽?这不成了意气用事了吗?北纬就指出来东欧一大堆历史问题。为了意气,不分青红皂白就全吞下去。大家长了志气之后。之后又如何?以前意气用事让人骂的很惨。没奈何不玩了,玩短平快好出成绩。那现在又何必让人再意气用事再去支援东欧人民去?扫荡东欧呢是可以的,也是应该干的,但是不能别的都没有,光凭借个意气和愿景来干。长志气是个应该做的好事,是扫荡别国工业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但既不是也不应该是目的的全部。

资本出门收购问题又来了。要我看呢,学费肯定交。我说去东欧,不是说不交学费,马上见效。我意思呢东欧学费便宜些。而且也不是完全没得学。一些老手段东欧人比我们先见到,我们在东欧学会了,再去西欧,就算之后还是要交学费,也比直接去西欧便宜。再说出门去收购,很大程度上要的是个技术,大多去欧美,就算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技术上是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我说收购东欧,也不指望能拿到技术,我指望的是拿到牌子、销售渠道、人际关系和最重要的经验教训。东欧那些老技术的机器最多给小作坊提升提升。或者拉回来进博物馆什么的做教育用还行,提升技术那是有限的很。不指望。可是呢就算为了达到以上这些目的。您认为支持达到这些目的的软件是齐全的吗?比如我们让一个乡镇里的小机器厂,去搜夺扎斯塔瓦。我相信这个小机器厂有能力干。四川的街道办企业都敢做米-8直升机,他个小机器厂有什么不敢的?可他上哪里去找扎斯塔瓦呀?百度都百度不出个结果。塞尔维亚语他也不知道上哪里找翻译。就算坐飞机去考察,落贝尔格莱德机场还是萨拉热窝机场他说不得都不知道呢。你这怎么让人去扫荡呀?就是去搜刮经验,那也得先有个社会共识,说把那些废纸弄回来,上面的东西做成书可以增加创新的效率,因为创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已知有什么东西是不成的,做不来的。所以才创出新成果,而不是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知道就一个点子想出来的(萨顿的“创造性的破坏”就是这个意思)。可是萨顿提出这个点子呢,没有说明,只是拿来反苏,给意识形态服务。被文人一折腾,到现在了才被人重视起来。离社会共识还远着呢。连这共识都没有,搜刮经验怎么去呀?

当今政府做的是让人很失望,这个是真的。不过这不代表说人就不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或者说人就应该停止探索,或者说人就不要去研究,打通某些滞涩的地方。我认为扫荡这件事情,官民都应该参与进来才能成功。因为不管官民呢总得有个人做先锋,先来说明白教育人。光指望着靠官儿来办事,那是办不好的。除了意淫之外什么也剩不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