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15 🌺337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法国
家园 法国, 剧本二:群狼的咆哮

路易九世:法王路易九世(Louis IX 1214-1270),法国卡佩王朝第九代国王。绰号“圣王”(the saint)或者“法国的完美怪物”(the Solomon of Franc)。因为他号称为人言行举止都绝对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例如信仰虔诚,道德高尚,公正亲民,参加十字军等等。他死后被罗马教廷封为圣人。号为圣路易(Saint Louis)。他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封圣的王者。西方有很多城市叫做圣路易或者圣路易斯,都是源自于他。

出生于法国普瓦西(Poissy 现在法国中央大区伊夫林省普瓦西市)。其母布朗歇太后(Blanche of Castile)为人严肃而能干,为其找老师不惜花钱,故路易自幼受极其严格的教育,在其灌输下,宗教精神很早就成为路易生活的一部分。造成日后路易九世对宗教极其虔诚,甚至有些迷信(路易九世曾效法酥哥,为穷人濯足,后来他迷信加重后甚至进行自我鞭笞)。其父路易八世早亡,因此他以12岁弱冠就加冕为法王,由其母垂帘听政。路易九世在1234年和普罗旺斯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Provence)结婚。王后的个性和路易九世十分相仿,很对路易的胃口,以至于他经常和王后出双入对,如胶似漆。引致其母不满,想法让他俩分开,史载两人感情甚至好到后来路易九世被俘虏时,王后整夜做恶梦,最后抱着怀孕的肚子上船去埃及千里寻夫,路易九世的一个儿子就生在埃及的迪木雅特,因这段情史在法国历史确属罕见桥段,所以他俩的情史在成四中被做成一个历史事件。

路易九世亲政后,对内延续了自祖父腓力二世开始的法国中央集权化政策,以插手诸侯混战为方法加强王权。为此他开启了和英国的圣东日战争。路易八世时期,法国就已经对阿基坦地区垂涎三尺了。到路易九世时法国不停向阿基坦和周边地区搞渗透,而英王亨利三世则不想放弃阿基坦地区。1242年,路易插手拉马什领(County of La Marche)和普瓦图领的领内争端问题,引发诸侯反叛。反叛诸侯引入英军,导致战火很快扩大。1242年7月21日,路易九世率法军在塔耶堡战役(Battle of Taillebourg)以骑士冲击而击败亨利三世的英军。亨利三世率军退走,随后和路易九世展开谈判。谈判结果是亨利三世保有阿基坦和加斯科尼的土地,在此之外的地方都归属法国。而亨利以阿基坦公爵的身份成为路易九世的封臣。经此一战后,诺曼底、普罗旺斯和马恩都成为了法王的领地,但是这个不伦不类的封建关系成为日后一连串英法战争和之后百年战争的源起。随后路易九世和阿拉贡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 of Aragon,詹姆斯在西班牙语中的发音叫海梅)签订了科尔贝条约(Treaty of Corbeil - 1258)。从这个条约起,比利牛斯山被正式定为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线。除此之外,路易九世出于自己的虔诚和感召力,在欧洲提倡睦邻政策。由于他治下的法国外结连那不勒斯王国为外援(他弟弟是那不勒斯王查理一世)内削除诸侯反乱,增加了王室的地盘。让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势力。所以他的睦邻政策确实让当时诸侯混战的欧洲能有一丝喘息之机。他被封圣后各国都认,跟这个睦邻政策有很大关系。

除了增强王权外,路易九世在国家治理上也很有成绩。尽管他的政策并无能撼动社会,改变阶层的举动,但一些政策,虽毁誉参半,仍不失为后世开风气之先之举。他进行司法和币制改革,将司法权收归王室法庭所有,禁止决斗和血亲复仇等落后的风俗,并规定叛逆、矫诏、铸假币等重要案件均必须在王室法庭审理。他还在王室领地之外实行“国王40日”制度,即地方诸侯在遭 受侵害后,40日内不得实施报复,只能上诉王室法庭,由国王裁决。从而剥夺了诸侯“先斩后奏”的权力。同时路易九世规定王室领地只能流通王室的铸币。在经济领域加强了向心力。但是路易九世因受其宗教迷信的影响,在法国首开异端审判所,勒令犹太人带歧视性的标志。这些举动在后世都结出了恶果。

路易九世时期最主要的政策就是进行十字军。在他的主导下,以法军为主的欧洲军队先后进行了第七次和第八次十字军。和以前的十字军不同的是,这两次法国主导的十字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路易自己的虔信个性导致的。因为当时地中海东岸地区更多的是被花剌子模帝国的残部搅扰。十字军主要的对头阿尤布朝也不是很热衷把十字军小王国从这个地区清除出去。所以这次并无十字军小王国来欧洲求救,因此东征很大程度上不是必要的。虽然这两次十字军对于法国在西欧建立起自己的超强地位,和能在教廷内发展法国派系是很有贡献。但是这两次十字军,即便社会舆论比较支持,从结果来看也是耗费不贷而得不偿失的。1248年,在教廷同意以三年的什一税作保来为十字军筹资后,路易九世在法国动员起一只庞大十字军。第七次十字军有36艘战舰,兵力15000人左右。为了这次东征,法国仅国库就花了差不多150万利弗尔。下属的贵族所开支的还不在此列。随后这支大军就赶赴东方。在塞浦路斯停靠期间,路易九世决定进攻目标是埃及,目的是粉碎埃及的阿尤布朝,从而从埃及出发征服圣地。1249年,法军登陆埃及,首战轻取迪木雅特(Damietta),法军一方面沉醉于胜利,一方面受尼罗河洪水的影响,难以向开罗挺进。结果一直耽搁到了11月才继续进军。这时阿尤布朝最后一个算端萨利赫病死。但是他的遗孀舍哲尔-杜尔(Shajar al-Durr,这个名字意为珍珠树,也有人译作珍珠小枝。杜尔(Durr)是阿拉伯语里的珍珠的意思)是一个胆大心细的女人,一面秘不发丧,迅速通知萨利赫的儿子图兰沙回开罗继位,另一面假传军令,让萨利赫下面几个古拉姆将军领军和十字军接战。阿尤布军在阿依巴克(Izz-ad-Din Aybak)古突兹(Saif ad-Din Qutuz)和拜伯尔斯的指挥下,在曼苏拉战役中(Battle of Al Mansurah)以诱使敌骑士陷入预设陷阱将之歼灭的办法击败了十字军的野战力量,包括法王御弟阿图瓦伯爵罗伯特在内的大批法军骑士在此战中被打死。胜利的阿尤布军将法军包围起来,然后以“希腊火”击破了顺尼罗河而下运输补给品的法军船只。法军补给不足,疫病流行。被迫连夜逃亡,结果在逃亡时部队组织不密,丧失秩序,被乘胜追来的阿尤布军在法瑞库尔(Battle of Fariskur)击败。路易九世被俘虏,十字军基本全灭。然而杜尔并不想杀死路易九世徒然结仇,特别是她作为绿教世界罕见到几乎没有的女性统治者,内部有崛起的古拉姆将军们的争位威胁,地位十分不稳。因此想简单了结十字军这桩麻烦。被捕的路易九世获得优待,最后同意交40万金第纳尔的赎金赎身,把迪木雅特还给埃及,最后和马木留克朝结盟。路易九世被释放后领着一些败卒来到了十字军的据点阿克。他在这里一面参谒圣地,一面重整旗鼓。但是因为一方面因为他钱花光了,另一方面他离去后法国是由布朗歇太后负责监国。太后病亡的消息使得路易九世不得不于1254年从圣地返回法国。但是路易九世并不会为此失败就轻言放弃。1267年,路易九世开始组织第八次十字军。这一次他为了说服自己的老弟查理一世参一脚,提议进军突尼斯,打击突尼斯的哈夫斯朝(哈夫斯朝和那不勒斯王国的老对头阿拉贡王室做买卖,那不勒斯王国一直很眼红)。这一次十字军即便是亲教廷的法国,社会舆论上也很不欢迎。路易九世最好的近侍和朋友,曾陪他在东方呆了多年的儒安韦勒都不愿意参加。而他的弟弟查理一世虽然同意参加,但更热衷借助这个机会对付复兴中的东罗马帝国。但是路易九世执迷不悟,依然筹钱进行。路易九世的声望,使得虽然参加者多怀异心,但还是可以让他召集到一支军队,1270年7月,他率领一只和上一次差不多规模的军队登陆北非,开始围攻突尼斯。这是法国军队第一次进军北非。这一次法军的情况比上一次更惨。突尼斯沙漠十分干旱,而仅有的水源也大多不干净。这让法军几乎很难得到干净的饮用水,结果军中疫病丛生,连路易九世也染了病,最后于8月25日死于痢疾。他死后法军迅速撤军,第八次十字军草草结束。

路易九世因为为人虔诚,所以后世对他评价颇高,称他的一生是“毕生是一次祈祷,活着的高贵的目的是照上帝的意思办事”。因此他在位时期对教会捐助慷慨,所以他执政时法国的宗教艺术有很大发展。在他的资助下,许多哥特式建筑在巴黎被建设起来,巴黎的哥特式建筑,大多都是他留下来了的。其中最有名的是巴黎圣礼拜堂(Sainte-Chapelle),这是路易九世自己的私人礼拜堂,也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精品。路易九世对外依赖婚姻政策,这个政策和他的睦邻政策一起,为法国王室赢得了“同时代欧洲诸王和统治者中年纪最长者” (primus inter pares)的称号。而不管是他女儿还是他女性亲属,在结婚时路易都采买大量的法国宗教艺术品作为贺礼,而新娘所到之处也大多仿照路易本人的礼拜堂来建设教堂,结果在欧洲掀起了一阵仿照巴黎的流行。后世所谓的的“巴黎时尚”盖源于此。同时他或自己掏钱,或利用公款建立医院、救济院、招待所、盲人院及赎身妓女的住所。他还爱好出行视察,每次视察这些住所时,都要供给120个穷人的饭,其中3人可以和他一同进餐。他还服侍过麻风病人吃饭。这些在法国历史上十分罕见的举动是他青史留名的一个原因。他统治的时期,被法国人认为是中世纪法国的黄金年代,因此称之为圣路易的黄金世纪(golden century of Saint Louis)。

阿斯蓝:尼古拉斯-阿斯林(Nicolas Ascelin)又叫伦巴第的阿斯林(Ascelin of Lombardia)英诺森赴蒙古使团的团长。不过成4解读有误,他不是去传教的。而是纯粹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他去的也不是伊尔汗国,那个时候还是大蒙古帝国。但是这个活动因为他这个人由宗教导致的狂信偏狭的个性而遭到了失败

多明我会修士,可能出生于伦巴第,早年生涯不详。于1245年出现在第一次里昂大公会议(First Council of Lyon)里。由英诺森四世主掌的这个会议决议让法国组织十字军。同时为了保证此次成功,英诺森四世派以阿斯林和圣昆汀的西蒙(Simon of St Quentin)为首的6人使团前往蒙古帝国。意在和蒙古合纵连横,夹击绿教世界。这个使团是从阿克出发的,经过59天的旅行抵达了阿拉斯河附近(Aras river)和塞凡湖(Lake Sevan)边的蒙古军营地。见到了蒙古军小亚细亚道行军大总管拜柱(Baiju)。阿斯林因为其宗教愚昧,为人狂信偏执,有种族歧视之嫌疑。摆出一副天朝上国的做派,以为自己是代表教廷来封赠下属国王的,因此对拜柱的不屑溢于言表。不但不按照外交礼仪赠送礼品,还强要拜柱进行洗礼,不然就不向拜柱致敬。这种不顾外交基本礼仪的行为自然不可能获得士气正旺的蒙古帝国的好感。拜柱几乎想要宰了他,但是成吉思汗的大札撒法严禁杀害任何使者,所以拜柱没有动手。仅仅是写了一封回信,命令两个使臣(Abeg and Serkis)和阿斯林回去报告英诺森四世。整件故事被西蒙口述,由法国中世纪著名史学家博韦的文森(Vincent of Beauvais)记载在他的《历史之镜》(Speculum historiale)的第12卷里。阿斯林使团和随后的阿别格回访使团,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和亚洲国家打交道。虽然两个就以外交学来说都是失败的,但毕竟开了欧亚交流之先。因此在外交学和外交史学上被引为范例和恶例而流传了下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