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阿波罗是“打水漂”回来的吗? -- 贼不走空

共:💬67 🌺319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是带着结论来讨论问题的吗?

航天器在进人大气层一段时间后,调整升力,使航天器升起再次冲出大气层,作一段弹道式飞行,然后再进人大气层。也可以多次出入大气层,每进入一次大气层就利用大气进行一次减速。这种返回轨道的高度有较大起伏变化,故称做跳跃式轨道。对于进入大气层后虽不再跳出大气层,但靠升力使再人轨道高度有较大起伏变化的轨道,也称做跳跃式轨道。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人大气层的航天器多采用跳跃式再人轨道,以减小再人过载和较大范围地调整落点。这是跳跃式再入轨道的两个最大优越性,使再人条件大为改善。美国“阿波罗”月球飞船完成月球任务后正是以跳跃式再入轨道返回地球的。

1、按照我之前的理解,“能上去,当然能下来”,觉得下来容易上去难,现在发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讨论问题需要有这个态度,不能带着结论去讨论问题。

2、美国尚未做无人探月返回实验就直接送人上去,这一点不太合理,当然当时美苏较量正酣可以作为理由之一。

3、对照正反双方的说法,又有一个概念,激波锥。原作者说“阿波罗的气动外形根本不符合激波锥的钝性要求,其主要烧蚀位置也不在返回器的曲面上”。这个不懂。

1951年,物理学家亨利·艾伦在研究中发现,高速再入大气层的航天器前端对空气产生强烈压缩,在前方大气中形成一个伞状的激波锥,激波前沿的空气密度急剧升高这就是为什么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洲际导弹的头部都采用钝头锥体的原因。强激波产生致命结果,原子弹的杀伤力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激波来体现的。飞机上的激波锥就是为了防止激波对飞行产生影响的部件。

4、原文作者以美国2011年某次失败证明其没有掌握水漂技术来否定1969年美国不可能掌握水漂技术,进一步说即使美国1969年得到上帝指引掌握了打水漂技术,但是“由于上帝忘记了给返回器改变结构与外形”,从而导致露馅。这个也有待专业人士论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