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漫话三国人物》 -- klxn

共:💬46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漫话三国人物之曹操卷(五)

故旧多死亡第十三

                   

                   

没想到刘备是被曹操吓破胆了,确定来的真是曹操后掉头就跑,真没白长了一对大耳

朵,比兔子还快,去荆州投刘表。曹操一路上想了好多收拾大耳朵的毒计一条都没有用上,

很不痛快。加上建安五年中国北方又发生了旱灾,收成不好,袁绍的降兵又多,曹军的粮

食有点吃紧,曹操就想顺势去收拾刘表,外带抢粮。这时候袁绍的老家贼荀??一把把曹操

给拉住了,告诉他“行百里而半九十”,袁绍那条蜈蚣虽然战败,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趁热打铁让袁绍就此完蛋。刘表胸无大志,而且是老官僚,不是那么容易相信刘备的,

所以不足为虑。曹操一想也对,就回头再去对付袁绍。

                   

回到冀州的袁绍把田丰给宰了,理由是田丰是对的,他自己是错的,而他自己是不能

错的,因此把田丰给杀了他就永远正确了。历史上有人把这栽到逢纪进谗言上,估计是后

来袁谭捏造的。审配和逢纪一直不对付,文人相轻,官渡之战审配的儿子让曹操给抓走了,

就有人跟袁绍说得把审配的兵权给撤了,袁绍问逢谋士该怎么办,逢说:“配天性烈直,

古人之节,不宜疑之”,袁绍就奇怪了,你不是和他不对付吗?逢回答说道:“先日所争

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比古人祁奚外举不避仇还高尚一点,怎么会捏造田丰快意于袁

绍军败呢?连田丰自己也知道是袁绍外宽内忌,容他不得,田丰出那种祸害老百姓的计策,

挨杀也不冤枉。

                   

这样,曹操又在建安六年夏四月击破袁绍仓亭军。不知道是因为黄河河水上涨,还是

发现袁绍这只大蜈蚣一口吃不下,曹操在秋九月回师许昌。

                   

“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建安七年春曹操率军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谯郡。曹阿

瞒微服私巡,想体会体会当年老百姓的感觉,走遍全城,发现一个认识的也没有,当初飞

鹰走狗后常常光顾的酒店也已经只剩下了断壁残垣。人到中年的曹孟德不禁伤怀,念了几

句“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

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蒿里行》,潸然泪下。故旧多死亡,恨得咬牙切齿的大反派

董卓和袁氏兄弟何尝不是曹操的故旧?当年一起玩游侠的现在还就剩下一个袁绍了,还是

要你死我活。回到军营的曹操下了一道军令:“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

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

年之后何恨哉!”文人气质的曹操算是找到了一点心理平衡。可能是看到别人祭祀,曹操

想起他的忘年交前太尉桥玄当年和他开的关于祭祀的玩笑来。当时老桥玄对愣头青曹阿瞒

说,我死后你路过我的坟墓,如果不拿斗酒拿只鸡来拜祭拜祭我老头子,车过三步之后,

别怪我让你肚子疼。如今位高权重的曹操想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玩笑却难。一篇:“匪

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

裁致薄奠,公其尚飨!”的祭文却也是曹操对自己青年的感怀与祭祀。

                   

河北的袁绍做不出曹操那样的好文章,不知道是否感怀,先前他听说同父异母的兄弟

袁术被曹操打败后,在困窘中呕血而死的时候说不定还有些快意,因为袁术老揭他是庶出

的疮疤,让他很没有面子。建安七年夏五月,袁本初也患了呕血症,看来是袁氏家族的遗

传,足见袁绍肯定是袁氏的亲骨肉,袁术给他父亲戴的绿帽子是冒牌货。两人的困窘也是

出自同一个人――曹操之手,不知道此刻的袁绍是否想起的袁术,是否有了些许狐悲之意。

袁绍最终连遗言也没有留下就吐血死了,这点不如袁术在死前还能够大喊一声:“袁术至

于此乎!”

                   

袁绍留没有留下遗言不要紧,象一切有可继承东西的阔人一样,反正他老婆和儿子之

类可能有继承权的人会帮他写遗嘱,在冀州的袁绍小儿子子袁尚在审配和逢纪的支持下继

承了袁绍的事业。袁绍的老婆在帮袁尚立了这个功劳之后,把袁绍的五个小老婆一并杀掉,

倒不是想让她们从袁绍于地下,只不过是为了报复当初的争宠,因此反而要将她们髡头墨

面,免得给袁绍在阴曹里认出来。袁尚更狠,把这五个庶母的家人一起干掉,以防他们作

乱。由此可见小老婆和大老婆之间的斗争和政治斗争一样,都是你死我活的,当小蜜和小

蜜的亲属也很有些危险。

                   

曹操没有因为当年和袁绍的交情就遵守不因丧伐人之国的古制,而是趁火打劫地在建

安七年九月从黎阳进兵开始讨伐。袁尚的大哥袁谭请袁尚发兵支援,袁尚却在想着借曹操

的手杀他哥哥,就拒不发兵。袁谭一气就把袁尚留给他当人质的逢纪给斩了(不知道捏造

的罪名有没有谗言杀田丰一条),威胁要阵前起义。袁尚才慌了,但是为了避免袁谭兵多

了,在赶跑曹操后玩兵变,就留下审配守邺城,自己带兵来增援。

                   

在黄河边,曹操和这两个各怀心腹事的袁氏兄弟硬碰硬地打起来了。

                   

仗打到了建安八年三月,袁谭和袁尚顶不住,一起跑回了邺城。曹操把邺城围住以后,

实在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就等到夏天,把邺城周围的麦子收割干净,然后在城下祝愿袁

氏兄弟饿肚子之后,留下贾信守黎阳,大军打道回许昌度假。

                   

北地烽烟净第十四

                   

                   

一场战役的胜负对整个战争会起到决定作用,但是不代表就彻底胜利,存在了拿到胜

利果实的可能和已经拿到了胜利果实绝对是两个概念。自建安八年秋八月袁谭请降于曹操

始,直至建安十二年秋九月公孙康斩送袁尚、袁熙首级止,曹操用了四年时间才真正平定

了北方。其间何止百战,不过除了西山击破袁尚回援军,白狼山突袭击斩蹋顿之外,曹操

军事上少有神来之笔。倒是在政治上纵横捭阖,尤其是打下冀州后实行的“重豪强兼并之

法”

,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袁氏集团的破灭最大的原因是在于政治上,而非军事上的,军

事上也是袁氏兄弟,尤其是袁尚的愚蠢成就了曹操。

                   

建安八年秋八月,袁谭被袁尚追得走投无路只好请降曹操的时候,曹军远在西平,袁

尚听说曹军北上,忙不迭地回师邺城,而没有一鼓作气消灭袁谭部,不但前功尽失,更陷

自己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地位。第二年年初,明明知道曹操陈军河上,袁尚还是留下审配、

苏由守邺城,再次带领大军去攻打袁谭,袁尚大概忘了他几个月前回师为的是什么了。苏

由估计也发现袁尚的人脑袋里装的是猪脑子,不愿陪他送命,就降了曹操。曹操上次没有

攻克邺城,这段时间在许昌没有事情肯定大翻兵书,这次又是堆土山,又是挖地道,又是

决水灌城,把那个时代能够用到的攻城手段都用上了,最后使出过了一千年还会管用的困

城计,打算等审配等人饿死了再进城。这样围困了整整五个月后,邺城里面饿死过半,人

头猪脑的袁尚才领兵回来救援。那时候没有卫星侦察,曹操不知道袁尚带了多少人回来。

可能如果是全师来决战的话,曹操就放他们进城一起去饿死,如果人不多就干脆通过野战

消灭。因此有了大路来就将“避之”,从西山来就“此成擒耳”的计划,因为自古偷偷摸

摸者都是因为心虚,实力强的都会光明正大的。袁尚就带了一万兵马回来,还想着城里已

经严重营养不良的审配军能够出来两面夹攻,结果被曹操杀得大败而逃,印和节钺都成了

曹军的战利品。

                   

邺城中的守军看到袁尚的援军被击败,彻底绝望,连审配的侄子审荣都不愿意和他一

起等死,开城降了曹操。曹操倒没有为难袁绍的家人,还拜祭了一下袁绍,多半是因为这

位袁本初生了一堆蠢儿子省了他不少的力气,曹操估计肯定在暗中请这位一直看不起他的

老朋友放心,他一定不会让那些蠢货留在世上给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丢人。曹操的儿子曹丕

顺手抢了袁熙的老婆甄氏,曹操也没有过问,大概还觉得曹丕好色这点象他。这甄氏成了

曹丕的正妻,后来生下魏明帝,可见三国的时候再嫁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在许昌的圣人之

后孔融对这种抢人妻女的行为很不满,写封信给曹操含沙射影地说武王把妲己赐给了周公。

曹操也没有在意,他当时正忙着出布告,还以为是孔融从哪本杂书上看来的。布告的开头

引用了孔夫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作为自己政策的根

据,接着开始指责袁氏放纵豪强兼并,让百姓承担豪强的赋税,然后宣布从此轻税薄赋的

政策,规定“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对待擅自增

加农民负担者是要军法从事的。最现实的是:“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战争不过是政治的最后手段,曹孟德一纸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布

告就将袁氏推到了冀州百姓的对立面,确实可以说胜过了数十万兵马。

                   

                   

在建安十年正月曹操破斩袁谭后又发了一道:“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的政令,

算是既往不咎的特赦令。随后带来的是幽州大将焦触、张南等人的归降,被曹丕抢了老婆

的幽州牧袁熙只有和袁尚一起开始流亡,曹操不战而取幽州。黑山的土匪张燕十万余众等

也相继归降。

                   

少数民族乌丸就没有那么容易归降了,因为当年袁绍很收了一些干闺女,然后嫁给那

些酋长当老婆,这样袁熙、袁尚就成了便宜的大舅子。袁绍的这些少数民族女婿还是比较

仗义的,不但收容了袁氏兄弟,还帮着他们派兵骚扰。建安十二年,曹操引军东征,一个

固然是为了让老朋友袁绍的两个傻儿子别再丢人现世,另外可能也是在许昌呆腻了出来散

散心。到了白狼山,遭遇了蹋顿的部队,曹孟德显示了文人的浪漫,在自己的重兵还没有

赶上来的情况下,先以张辽为先锋,出其不意纵骑兵居高临下直取蹋顿的部队。后来在江

南逍遥津一役杀得江南小儿闻名而止啼的张辽张文远先在辽东上演了一出百万军中取上将

首级,马如流星,飞奔而下,直取敌酋,快刀如电,力斩蹋顿于马下。随后曹操继续指挥

后续部队对被突然袭击打蒙了的乌丸军痛击,基本上全歼了蹋顿的主力军,其部落“胡、

汉降者二十余万口”投降。白狼山之战堪称遭遇战的经典,曹操利用蹋顿军未及成列的短

暂战机,出击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战而令乌丸各部丧胆。

                   

取得胜利的曹操屯兵柳城,不再追击,辽东太守公孙康心领神会,明白曹操是暗示他

只要把袁氏兄弟的脑袋送来就没有事情了,于是二袁的脑袋就成了红漆木匣里的礼物。

                   

曹操带着两颗脑袋回师的时候已经是农历十一月的天气,“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

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也够狼狈的。

                   

曹操在回来的路上开始琢磨孙权,忽然想起大桥在守寡,不免心动,记得孔融信里说

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了周公,他不就是汉献帝的周公么?因此决定回去以后一定要想孔融

问清楚哪本书,然后平定东吴以后让汉献帝当武王,把大桥赐给当代周公。至于挑起战争

的理由么,就先让孙权派儿子来当人质。

                   

迂阔圣人后第十五

                   

                   

建安十三年曹操才成为的真正的曹丞相,见了皇帝还要下跪磕头,“参拜不名,入朝

不趋,剑履上殿”是四年后的事情。不过估计当时再也没有人敢让曹操遵守什么三公带兵

朝见需要“皆交戟叉颈而前”的古制了,曹操因为董承当年衣带诏的事情对汉献帝耿耿于

怀,一天到晚提防着皇帝害他。

                   

为此遵守古制的提倡者孔融很是觉得没有面子,曹操向他问起妲己的事情出自哪个典

故也就没有给曹操面子,说是“以今推古,想当然耳”,可能曹操当时也是喝多了,把惦

记大桥的事情也跟孔融说了,让孔融很鄙薄。碰巧不久孙权派使者来朝见皇帝,想来是为

攻破黄祖的事情表功,孔融当陪客,酒喝得有些高,想起了曹操的心里话,就说曹操是个

好色之徒,让孙权小心些。话传到曹操的耳朵里,曹操觉得孔融太不够朋友,把这种做得

说不得的事情说给外人听,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就大骂孔融造谣诽谤,侮蔑大臣。

旁边的御史大夫郗虑借机说如果真是诽谤大臣可是死罪,何况还在孙权使者面前诽谤?曹

操在气头上有为了表白自己不是好色之徒,就说,不错,实在该杀。郗虑得了话,就带兵

去杀素不相能的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算是正宗的圣人之后,出名很早。后世《三字经》里的“融

四岁,能让梨”说的就是孔融。当然让孔融真正成名的还是庇护逃难的张俭,就是晚清谭

嗣同绝命诗里“望门投止思张俭”的那个清流。张俭是那个当年吃大梨的哥哥孔褒的朋友,

被通缉逃到圣人门下的时候偏偏孔褒不在家,孔融接待了他。后来事发,孔融说是他收留

的愿意承担刑事责任,孔褒说张俭是来投奔他的应该他承担,他们的母亲说自己是一家之

主理应承担全部责任,一门争相就死,最后是孔褒给办了。可见孔融其实也是性情中人,

史书上说他有逸才,在学问上应该和曹操很投缘。袁绍曾经来信让曹操帮他杀孔融,曹操

没同意,为此还把袁绍给得罪了。

                   

孔融倒未必是真看不起曹操,不过是有时候找找平衡,捉弄捉弄这位权臣以显示自己

的脑袋的聪明和身份的不一般,就和当年的祢衡一样。祢衡骂曹操也不过是想以此获得曹

操的重视而至于重用。孔融的两个儿子也一起被杀,留下一句有名的话,叫:“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曹操也未必一定要杀孔融,不过是一时下不了台,再加上旁边的讨厌孔融的

人一挤兑,就下了令。荀??之流也因为孔融的朋友祢衡骂自己只配吊丧,就没有劝。杀完

孔融一家之后,曹操很心虚,还专门发了个文件让大家学习,说孔融是很不孝,来解释自

己的行为。其实后来曹操肯定是后悔了,后悔了可能还怪孔融玩笑不该那么开,但是有苦

说不出。

                   

后悔之余,曹操决定找些事情干,于是在这年的七月去征讨荆州的刘表,顺便收拾大

耳朵。不知道这位和孔融一样有名的东汉名士是不是吓的,八月就一命呜呼了。留下次子

刘琮接班,讨论对策的时候谋士们提出了两难论:如果和刘备联合打不过曹操则不能够打

;如果联合刘备能够打过曹操则事后刘备肯定要夺荆州。当然这个两难论的基础是刘琮肯

定打不过曹操,东吴是不能联合的,因为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死在刘琮的父亲刘表手里,双

方是世仇。想到这,刘琮想通了,不能为刘备而战,就遣使者向曹操请降。

                   

刘备知道刘琮降曹的时候,曹操大军已经到了宛城。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个馊主意,就

是攻打刘琮,趁机占有荆州。刘备估计当时很想骂诸葛亮混蛋。荆州的蔡瑁、蒯越等人早

就对他有防备了,偷袭肯定是不成的,要是被粘在荆州城下的话,曹操大军一到就包饺子

了。

就算侥幸能够拿下荆州,肯定是众心不附,比当年杀车胄占徐州的时候还不如,曹操

大军一到还要完蛋。不过刘备到底是奸人,没有说,只是推说不忍心。然后说曹操是坏人,

到处杀人放火,共产共妻,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蹂躏,咱带上老百姓去江陵吧。实际上刘备

是要抄曹孟德延津南破文丑的故伎,让老百姓给他挡灾。

                   

江陵是个好地方,曹操不可能不知道,于是曹操又演出了一个长途奔袭经典,尽弃辎

重,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从襄阳一日一夜强行军三百余里,在当阳长阪追上了刘备的逃难

军。

刘备这回估计又是看到了曹操的旗号了,别说跟随逃难的老百姓,连老婆都不要了,

不向东南了,转头向东跑,倒是侍卫长赵云拼死把他的儿子阿斗给救出来了。靠着老百姓

隔离了曹军,诸葛亮和他们带着几十个残兵一起跑到了汉津,上了关羽的船,顺汉水而下

去夏口投刘琦。

                   

曹操得意有些忘形,就写了一封信给孙权,扬言要和他会猎于吴,以为孙权一吓就能

够投降了。在得到回音之前,看着明月乌鸦,曹操写下了《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

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后世有人说里面引用的那段《诗经》里的“青青子矜”,指的是郭嘉郭奉孝,笔者以

为,就酒友来说倒很有些象怀念被曹操杀了的孔融。郭嘉心思缜密,不是率性之人,也少

文采,与曹操是在臣在师的关系。孔融是好酒之人也是率性之人,在曹操宣布禁酒(当时

可能是因为缺粮,当在建安六年天下大旱的时候),给曹操写信道:“天上有酒旗之星,

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

姻也”。孔融的率真的调侃何尝不是曹操得以忘却官场和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杜康。至于

“周公吐哺”的典故,孔融曾经在曹操要杀杨彪的时候说:“假使成王欲杀召公,则周公

可得言不知邪?”,却是把曹操比成周公的。“乌鹊南飞”一句更见悼亡之作,不是心怀

悔意,曹操在饮马长江的时候又有什么不可断绝的忧从中来呢?

                   

                   

                   

速胜本难为第十六赤壁一战,主角是周瑜周公瑾,不是曹操,也不是诸葛亮或者刘备。

故此,就不在这里写赤壁之战的精彩了,以后谈到周公瑾的时候再细细道来。

                   

看着樯橹灰飞烟灭的曹丞相大大地后悔是肯定的,不过他比袁绍强也是肯定的,弃军

逃走不是曹操的作为。曹操是率军而退。黄盖二十几条船上是硫磺鱼油之类的燃料不假,

但是究竟不是现代的汽油什么的,烧得绝对没有《三国演义》等作品炫耀的那样快。况且

有火船阻隔,东吴的士兵又没有神话小说里的避火诀,即刻上岸追杀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在夏口的大耳朵倒不是曹操说的“见机迟”,而是没有安着好心,在看着周公瑾和曹孟德

赤壁鏖兵的时候也没有打算东吴就一定能赢。刘备和诸葛亮都不是什么仗义的人,憋着要

是东吴败了就趁机占有东吴地盘的主意,至少为了一旦东吴失败好撒丫子跑,也要远离主

战场,因此是首鼠两端。

                   

再说曹操带的军队数量,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十月到十二月之间,赤壁的曹方

水军很可能都是刘表当年的老部下。曹操用兵有个特点,就是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留下大量

的预备队,这样能够保证一线挫败以后能够由二线、三线逐次抵抗,不至于一下崩溃;或

者再一线部队陷入苦战的时候能够注入生力军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此次赤壁之战,曹操在

江陵留有曹仁部,襄阳留有乐进部,所以在兵败的情况下,曹军并没有崩溃,在江陵的曹

仁部还整整扼守了一年。襄阳乐进部可能主要是镇守的作用,毕竟荆州新降,政局还不是

很稳定,两处的留守兵员肯定不少。再就后来曹操的统治区不但没有发生什么动乱,建安

十四年春马上就有兵力屯兵谯,随后进军合肥来看:第一,在赤壁的曹军不多,最多可能

就在七、八万左右;第二,曹军损失不大,损失的也主要就是原荆州的部队,根本没有伤

筋动骨。

                   

集中兵力和分兵确实是一对矛盾的事情。分兵可以使胜负取决于一场战斗的事情不大

可能出现,降低了战争中不确定因素的危险性,颇有些象现在股市里的半仓策略。但是分

兵确实也有被各个击破的弱点,不象集中兵力那样可以在局部战场拥有绝对的优势。一般

来说分兵多是实力比较强的一方的做法,而集中兵力是实力比较弱的一方的打法。可能是

中国共产党取天下是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因此现在很多军事著作多宣传集中兵力的好处,

好象分兵就是一种错误似的。其实战争远不象这样简单,分兵还是集中兵力正是体现一个

军事家指挥艺术的重要方面。如《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在曹操撤退的路上,一会是张飞,

一会是赵云。一会是关羽的,那刘备和诸葛亮的智商也太低了。因为曹操当年不单能够夸

于禁“乱而能整”,就是他自己对待张绣和刘表的联合追兵也一样能够以少胜多,要是分

兵追击,正好给曹操以反败为胜的机会。

                   

赤壁之战后,荆州地区形成了曹军以江陵、襄阳、樊城、江夏为据点的防御态势。荆

州不再是曹操统一的主战场。提到江夏,是刘表的旧将文聘驻守,《三国志》上记载文聘

先和曹操一起追刘备于长阪,后“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

聘在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这里面让文聘率领的肯定是曹操的老

部队,就不用担心文聘会叛变。后来曹操对孙权的打击就主要放在合肥一线。

                   

曹操在赤壁的失败来源于战略上的错误判断,原因就是降刘琮、破刘备后曹操对于形

式估计不足。对待远离根据地且实力有限的刘备固然可以速战速胜,对待刚死了父亲自己

有没有什么本事的刘琮当然可以诱降。东吴的孙权不但是百战得江东,手下有一帮精兵强

将,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打击,相反是在以逸待劳,想速胜是不可能的,况且孙权接替孙

策已久,绝对不会象刘琮那样轻易投降。同时荆州新降,政治上还没有完全的稳固,牵制

了曹操大量的兵力也是曹操兵败的重要原因。

                   

失败后的曹操肯定对自己战略上的失误进行了反思,在第二年把对于东吴的进攻点选

在了合肥的同时,实行的不是大举进攻的方略。而是“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

采取休生养息的政策,按照《孙子兵法》的战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静观待

变。

曹操选合肥作为攻击点确实是抓住了东吴的七寸,让东吴始终必须在自己的腹地留下

重兵进行防守,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东吴这条长蛇斩为两段;对于地形相对复杂的荆

州则取守势。

                   

对内曹操则下了著名的《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

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

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

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这正是曹操的高明处,用人唯才,

何况是在乱世?他手下的谋士程昱就曾经有把人肉干当干粮往军粮里混的劣迹,但是好几

次在最关键的时候都是程昱帮了曹操的忙。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

政治家未必在于自己各个方面都很高明,而在于让部下高明的人都能够脱颖而出,发挥个

人的优点,人尽其材,绝不是一天到晚找下属的茬。三国中曹操实际上是得了人和。象《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草船借箭时言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

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唯独没有用人,自己只好

累死在五丈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