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些年旅行的故事 -- 铁骑边塞

共:💬9 🌺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些年旅行的故事1

故事从2006年秋新疆之行说起,9月下旬北疆喀纳斯回乌市后比较疲累,先休整几天再进行下面行程。一天上午,我坐在客栈大厅看书,偶一抬头,看到楼上走下一位女子,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一双长腿,顺腿往上看却是一张低沉晦暗的脸,心底不由叹息,可惜了这双美腿这副身材,如此年轻怎会神采全无。不曾想这是我和她发生纠缠的开始,她的出现今后将助推我的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同时通过她看清了人性中一些很阴暗的东西,与其它条件共同作用让我的心智不断走向成熟。

40岁之前的我可以说性格存有重大缺陷,自幼缺乏异性爱的滋养,包括人生童年最重要的母爱。其实母亲非常不容易,她六岁丧母,其后外公一直没有再婚,母亲养成了极其节俭好强的性格。记得后来外公告诉我,母亲当年在县城读幼师,为了省钱从家里到县城学校有40公里,十几岁的她都是步行往返。当时外公是老干部,这点公交车票钱是不缺的。那时单位住房都很紧张,一个大家庭往往挤在两间平房,外公家房子很大,且是前后两进的院落,再加上母亲是独生女,所以我们和外公一起生活。当年我们的家庭结构很独特,一起生活的有我们兄弟三人、父母、外公,和外公的婶母(她享受五保户待遇),从我记事就很少和父亲有多少交流,他在外地教学,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

那时我母亲这边条件比较好,可父亲那边就不行了,需要帮补,再加上工资低是哪个时代的现实,粮食定量也不够需要从市场上买些(说文革中没有自由市场的可以歇歇了),为了俭省我们穿的鞋和衣服也是母亲做的,用母亲的话说,我上初中前从没从没穿过买的鞋,都是她一针一线做的。家里人多,要洗涮缝补的衣服各种家务一大堆,都需要母亲下班后做,我稍微大点就帮着母亲向镇子边的小河运送衣服,大家都在河里洗衣服。那时的河水真清澈,小鱼在河里自由自在,金黄的沙子,洁白灰褐色的鹅卵石铺垫河岸河滩,河滩分布着灌木丛。

工作的紧张,家务的劳累,还有她自幼没有母亲的缘故,再加上文革中外公受一派冲击,被打得卧床不起还要经常被拉出去批斗需要照料(需要说明的是外公一直是支持文革的,这是后来父亲告诉我的),让母亲的性格变得非常暴躁,作为长子的我是动辄得咎,时常莫名其妙的挨打,也养成了我叛逆的性格。后来外公为了恢复身体坚持锻炼,我和他住一间屋,也跟着他早期跑步锻炼。家里有个猪圈,为了积农家肥是当时农村居民家家都有的,不知父母咋想的,也给我买了个粪筐,让上小学的我周末假期背着出去捡粪,我呢也乐呵呵的愿意干,时常天不亮就背着粪筐出去,等大家都吃早饭的时候我已经捡了满满一筐粪背回来了。有时我捡了粪割些草也会卖给生产队,给自己换点零花钱,小学那阶段有劳动课,不放暑假,而是放麦假和秋假去帮组农忙,我是班里劳动委员,总是积极产加各种劳动,包括徒步几公里去参加农田基本建设会战,至今记得那人山人海,彩旗招展,热烈沸腾的集体劳动场面。上初中时学习开始紧张,不再参加各种劳动,不过人大点了有了些力气开始为家里挑水,所以我自幼喜欢劳动,始终认为劳动是光荣的,我早起的习惯幼年就养成了。

1979年初中毕业,我考上了技校,接到录取通知时我已经上了近一个月的高中。对于我外出上学的态度,母亲是很愿意,走一个家里负担少一分,父亲让我自己选择,但是以后不要后悔埋怨家没让自己上大学,我呢觉得总于可以离开这个家,不再终日受气了,遂决然的选择了去上技校,那一年我14周岁,时间1979年10月5号,同时那一天也是八月十五。

由于性格的缺陷上技校后又觉得压抑,盼着早日工作,工作后不想仍是压抑,在我结婚后的不久患上了焦虑症,受了一些年疾病的折磨,婚后的压抑不因孩子的到来而减轻,逐渐开始了时常走出去的旅行生涯。

通宝推:回旋镖,桥上,大头大头,三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