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386的几个段子 想想不容易 -- 太极学者

共:💬631 🌺6207 🌵1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10年还本付息,年息4厘

时间进入1980年,在这一年8月30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时任财政部长王丙乾给全国人大代表算了一笔账,尽管1979年后农业前所未有的丰收,可1979年和1980年的财政赤字合计高达298.1亿元,是建国以来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为了弥补国库空虚,中央政府开始筹划发行国债,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

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年息4厘,自发行第6年起分5年作5次偿还本金,要求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购买20亿元,城乡人民购买20亿元。当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

蒋清华回忆,当时人们对国库券不感兴趣,一是手里的余钱不多,再就是国库券买了不能用,利率也不高。

但当时,每个单位都有购买国库券的任务,蒋清华所在的部队医院领导往往会带头认购,每个干部都要买。认购的钱直接从工资中扣掉,一般是50元,多了100元。

干部级别越高,买得越多。普通战士、职工不强制购买。但因为关系到觉悟高低的问题,有时家境不宽裕的职工,为了不丢面子,借钱也要买一些。

这期间,蒋清华提了干,住进了“连干楼”,57平方米,他的工资也涨到100多元。

从1981年到1987年,国库券的年均发行规模为59.5亿元。这7年,中国总体上实行“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除了发行国债外,主要是由财政向银行透支,国债发行规模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很小。

1987年,国务院作出了财政不得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明确规定,发行国债逐步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手段。而经过7年的发行,国债偿还时间长、不能变现的缺点暴露无遗。这也导致国债越来越难卖,几乎完全靠行政摊派。

1988年4月,国家批准在部分城市进行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试点,可以流通的国债变成了可以赚钱的有价证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