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林总的庐山之毛林情事之红四七大 A -- 史文恭

共:💬393 🌺4459 🌵1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乱编历史,把27岁的唐太宗变成了57岁的老寒腿。

《针管长葛》当年是用了一个烂编剧,然后拍了八十集,据说只删了十几秒,跑到ccav一台上去荼毒观众。

总而言之,《针管长葛》中所犯的毛病在《转折时期的XXX》中全部又犯了一遍。

因此,一看到是吴牛牛导演,我就知道《转折》是什么水平了。

看看网友的评论吧:

长歌总论之人物篇

  

  一、唐版太宗——细节让你成为笑话

  这个版本的太宗,在目前我所知的太宗形象中,毫无疑问是最失败的一个(我所知的包括马跃版、李乐版、沈晓海版、郑国霖版、林俊贤版、焦恩俊版、西游记版、鲍国安版、苗侨伟版,当然还有那个原本堪称最差的何润东版),除去硬件方面(年龄、外形、造型等)的失败,在软件方面,除去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唐版也可以说是李世民迄今为止最为低劣的一个影视形象!其性格特征,用八个字便可以概括——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所谓外强、所谓色厉,正是剧本中倾尽全力意图塑造的唐版太宗“高大全”的形象。为此他不惜删除对唐太宗一生和整个唐朝的命运都有着巨大影响的玄武门事变,以及对所有唐剧编剧而言都有着致命诱惑力的武则天。为了让唐版太宗的出场先声夺人,他安排了“天子舍銮舆而策马前来登基”的场面;为了让唐版太宗的死亡落日辉煌,他特地安排了一段“想到天上找对手”的临终表白;为了表现唐版太宗的谋略,他让唐版太宗在侯君集身边安排了一个隐藏最深的卧底;为了表现唐版太宗的惜才,他让唐版太宗豪言“朕得阿史那思摩将军,如刘玄德得关云长矣”;为了表现唐版太宗的简朴,他让堂堂大唐王朝的皇帝吃青菜豆腐、住漏水宫殿……

  在周编看来,这些都是大手笔吧,可以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表现了唐版太宗作为一个英明君主的形象。可惜,周编的手笔大的有些过头了,大到他已经无暇去顾及细节上的考量。然而致命的是,在艺术创作上,通常是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对于观众来说,是对人物和作品的直观反映。对剧中人物来说,是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眼神。不同的类型的人会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反应,通过这些不同的反应,表现出他们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因此细节不仅重要,而且精彩或者说突出的细节能够极其犀利的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于大多数(正常)人而言,对他人的言行都有一个大体上比较一致的评判标准,所以一旦细节失败,那么人物塑造必定走样。而如果这个细节又十分的“经典”,那么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就别想翻身了。

  以长歌为例,唐版太宗有两个细节方面的失败就显得尤其致命——事实上,这也是被“歌黑”们嘲笑的最多的两个细节,第一,老寒腿;第二,梦突厥。

  所谓老寒腿,是指周编将唐太宗家族的风疾病换成了老寒腿,让唐版太宗在犯病时终日卧床不起,还出现了太子探病,亲自检查父亲小腿的浮肿情况的画面。当然,如果仅仅如此,那还不足以致命。但糟糕就糟糕在接下来的情节里,左屯卫军哗变,当时“风疾”发作卧病在床的唐版太宗听到消息后,大惊失色,一个翻身从床上滚了下来,面色苍白得在地上挣扎不起,左右欲扶,他说你们走开,我要自己站起来。继续挣扎约五六秒钟的时间,终于艰难的爬起,此时他依旧面色惊慌,没有镇定下来。

  我无法理解这个情节想要表现什么,也许周编是想要表现左屯卫军哗变的严重性(后面他的确让大臣提到了“玄武门之变就是从禁军哗变开始的”……),还想表现唐版太宗在重病之中依然很倔强刚强的性格?但我相信,基本上观众在看到这一情节时候第一个反应是:这人好废柴……

  原因很好解释吧?如果一般情况下的高谈阔可以看作是夸夸其谈的话,面对危急时刻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则确实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个人本身修为和处理事件的水平,尤其是对领导者而言。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作为团队的主心骨,他决不能在面临突变的时候自乱阵脚,否则会造成整个集团的崩溃。他要做的第一就是冷静,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临危不乱、胸有成竹……这是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这些都不到,那么基本上这人在群众眼中也就失去了作为领导者的资格,更不要说凸显其“高大全”的形象了。

  对比一下汉武大帝中的甘泉宫一段,刘彻面对卫青不宣而调,深夜率兵抵达甘泉宫的行为先是惊,后则疑,接着便是高踞宝座之上,见卫青,收兵符。虽然每次看这段都会骂野猪是个大烂人,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帝王,刘彻在面对权倾天下的大将军可能的谋反行为时,其举动没有一点惊慌失当的地方。相比之下,唐版太宗面对可能出现的谋反表现出的状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窝囊废。对于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而言,是不允许有任何破绽存在的,而唐版太宗有这一幕经典表演,可以说是前功尽弃!

梦突厥则相对比较简单,是唐版太宗对身边的人说的一句话,这么多年来,我无数次的梦见突厥的二十万铁骑,他们的马蹄声震撼着中原大地,也震撼着朕的心脏。

  这句话又是对唐版太宗的“雄主”形象的致命打击!中国有句老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一个人深层意识的最真实的反映。如果一个人长期做一个同样的梦,意味着他对梦的内容有极深的心理阴影。同样,唐版太宗说他总是梦见突厥的二十万铁骑,那得得马蹄声震撼着中原大地,也震撼着他的心。可以看出,此君对突厥的恐惧已经到了骨子里了,甚至已经发展成某种心理疾病了。一个在心底对突厥畏惧之极的天可汗,听上去是不是极有“笑果”?

  相比之治中马跃对待突厥的态度——这里也有一个细节,便桥之盟时,马跃扮演的唐太宗面对突厥大军的断喝一声“阿史那咄荜”!面对突厥大军而直呼可汗其名,居高临下,不怒自威,已然是天可汗对待属国君主的风范!(帅呆了!咔咔!)

  从表演上来说,唐爷爷的表演几乎完全承袭了他在雍正王朝中的演出。事实上,虽然被称为皇帝专业户,但是印象中唐爷爷能称得上成功的皇帝角色,也只有雍正一个。其他的一堆皇帝如大唐歌飞中的李隆基、大脚马皇后中的朱元璋、大唐情史中的李世民,都是平平无奇甚至是失败之作,因此长歌中的唐太宗,其实倒是延续了他在皇帝路线上的一贯失败……

  我看唐版太宗的最大感觉,这个皇帝真累,压力大的背都驼了、腿都瘸了……唐版太宗完全没有作为年轻人的朝气,不管是动作还是眼神,唐爷爷都从心底发出一股沧桑疲惫之气。目光混浊、动作迟缓,这太要命了!看看之治中马版太宗的眼神,自信、明亮,深不可测,可以说是极富于侵略性的摄人!而且唐爷爷在看人的时候极其喜欢微微的侧过身体、低头、皱眉,让目光从眉毛下面射出来,这是一个代表没有自信和安全感的动作,雍正这样看人可以理解,可是唐太宗会这样么?看看马跃吧,他经常是微微仰起脸的!

  念台词的时候,唐爷爷总喜欢把嗓门吊得老高,也许他是想表现唐太宗的帝王风范,却总是让我怀疑他听力下降,根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嗓音才吊那么高——一句话,从内在到外在,唐版太宗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人!那张一笑起来满是褶子的脸,怎么也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明媚的一张笑脸!

这里是具体的:

http://bbs.tianya.cn/post-filmtv-186795-1.shtml

天涯头条〗响应吴子牛导演的号召,大家来给贞观长歌挑史实错误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