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386的几个段子 想想不容易 -- 太极学者

共:💬632 🌺6213 🌵1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时,苏联就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了,

193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标志着苏联正式成为工业国家。1938年苏联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英国、德国和法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此后就再也没有让出过这个宝座,一直到1989年才由日本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

苏联有经互会的广大市场,有世界第二的重工业体系,有极高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要石油有石油,要耕地有耕地,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发展经济已经是万事俱备。当时的苏联简直是躺在地上就能发财,勃烈日涅夫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看看下面这段描述:

1965年,秋明地区的萨莫特洛尔油井投产,第二年,乌连戈伊天然气田投产,庞大的秋明油田已具备全力发展的规模。仅这乌连戈伊的储量经查明就占世界总储量的40%!这是一笔大得、多得难以想像的财富。于是,苏联经济的发展立即卷进了一道勃列日涅夫意想不到的轨道。

这时,勃列日涅夫60来岁,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又具有一番救国家于危亡之中的干劲和理想,再加上他的身边有一批能干的实干家辅佐——柯西金掌管经济,安德罗波夫致力内政,葛罗米柯主持外交,几朝理论元老苏斯洛夫给他出谋划策,一时间国家呈现出热气腾腾的发展趋势。他们把目光投在石油上,一切以油气为重点来决策国内外大事。很快就又有了苏尔古特等大油气田,1974年苏联的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有3100公里通车,油气可以沿这条铁路线西去俄罗斯欧洲部分、东欧国家和西欧,东去太平洋。自此,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成了在苏联创造奇迹的神:大量的石油运到国际市场,赢得了滚滚的财源,可以进口大量的粮食、食品和日用工业品了。于是,勃列日涅夫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降低物价。

这种普通劳动者的冲天干劲和辉煌业绩,苏联历史上少有的欢乐和繁荣气氛使勃列日涅夫感到非常的自豪。勃列日涅夫希望把数代领导人干而未竟的事业在他的手中全部完成。于是,就有了“发达共产主义”之说。

1990年的中国有什么?

经济规模排名世界第十,工业营养不良,人均资源量极低,国企面临严重困难,产品出口缺乏竞争力,是积贫积弱的农业国。

对比勃烈日涅夫接手的苏联,彼时的中国要技术没技术,要市场没市场,还面临美国带头的西方集体制裁,唯一的机会就是从老百姓嘴里抠出来的粮食石油以及出卖老百姓的血汗劳动力,偏偏还有一大堆第三世界的难兄难弟排队等着卖。

如果那时的中国是勃烈日涅夫这样的守成之主当政,等待它的只有万劫不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