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俺滴读书心得] 一、怀疑,习惯和道德 -- 有点搞笑

共:💬32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俺滴读书心得] 五、我看台海之争

最近国、亲两党的党魁都先后访问了大陆,因此这个话题比较热,那就请先来回顾一下六十年前的《国共双十协定》吧。

《国共双十协定》

外链出处

再好的方案也要有实施的环境,各方实力均衡才能产生真正的妥协,那时的老蒋自以为实力独大(当时大多数国人的看法亦如此,能像老毛那样意识到可把民心作为依托力量的人很少,或许是专制体制内下情上达的不充分导致当政者对民意力量普遍意义上的低估和对自身实力的高估,似乎已经是个定律了),利害计算出错,以致不肯承认当时的现状,非要以武力改变之。

不要说现在的KMT在TW在野,即使当政,当前两岸也不存在和平统一的可能性。道理简单,因为两岸处于失衡状态中,制度差异如此之大,双方民众的认识差距又是如此之远,如强扭在一起,则很难指望超衡的一方(还往往会自估甚高)能自觉地抑制以强迫方式来使对方保持跟自己一致认识的欲念。

再来谈维持台海现状,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个有钱人跟一个自己在道德认知上(民主先行了嘛)、经济地位上予以轻视的穷亲戚长时间不怎么往来的话(也不太愿意往来),感情会随时间增长越来越淡,继而越来越倾向于不承认这个穷亲戚,只是由于害怕遭受穷亲戚的拳头而不敢过早声明脱离亲戚关系,嫌贫(或恶)爱富(或善)人之常情而已。

还可以设想一下这么一个状态:大家庭里的穷亲戚和富亲戚都不止一个人,穷多富少(当然也就意味着穷亲戚们的拳头比富亲戚们的要硬:D:),且有小部分富亲戚比较极端要求立即脱离和穷亲戚们的关系,当然也有小部分穷亲戚比较冲动要求马上还以拳头。那么如果您作为穷亲戚们中的一员,该如何做呢?是主动地消除双方在道德认知上、经济地位上(前者应该更紧迫)的差距以尽早、尽可能地获得平等的交往地位,继而增强双方的感情,还是消极地不愿承认自己在道德认知上、经济地位上的低下(尤其是前者),只靠挥舞拳头来威胁对方不得脱离亲戚关系?

即便如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都会导致双方感情淡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推断,消极地维持两岸现状必然会导致真正的分裂,所以我们还得回过头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考虑未来的统一。

当年国共谈判的主要分歧在于:先组成民主联合政府后军队国家化还是次序相反,前者为GCD坚持而后者为KMT所坚持,最终因参与各方的利害计算而谈判破裂导致内战。:em23: 现在后人更多的指责老蒋当年不能够主动先妥协,是因为KMT的实力更强,可以承受得起GCD违约带来的后果(还可以赢得更多民意的支持),而反之GCD的实力承受不起这样的后果(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就是前车之鉴)。

那么如果现在两岸的ZF就未来的和平统一开始进行谈判 (肯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应该设一个人为的期限,但至少给两岸的同胞有越走越近的盼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渐行渐远),谁有更大的妥协余地?

现在不少人都在拿美国的南北战争跟我们的台海之争来比较,从一国两制、制止分裂来看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书里对南北战争有很详尽的分析,里面提到了“南北战争是否因双方在奴隶制上的分歧而爆发的?”这么一个是是而非的问题(我们的教科书一直给人以这样的概念),为此,书中写到了如下的两个自问自答: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南方不要求离开美国,只是坚持要蓄奴,林肯总统会打这场南北战争吗?答案是,显然不会。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南方没有奴隶制,可是就是要求分离,林肯总统还是会打这场战争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所以,在我们讨论林肯总统面临的战争选择时,应该先把奴隶制问题先分割开来。否则,就纠缠在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怪圈里,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就钻不出来了。

摘自《近距离看美国 III--我也有一个梦想》

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上面这段话,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因一些小事开始产生矛盾,比如女方看不惯男方身上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直至某一天终于绝望了要提出分手,这时常常能看到男方为挽留这段感情说“我改还不行么?”这样的情节(电影里的:D),但为时已晚。与其说是女方因这样的小事,不如说是因失望乃至绝望才提出分手的,事实上,战争爆发前南北双方因包括奴隶制分歧在内而产生的争执已持续了数十年,最终南方厌倦了才要求从联邦中分离的。

可以再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支持蓄奴的南方各州的势力日益坐大,以致某一天相对于北方的支持废奴的州形成实力上的优势,不难推断到时反而是南方来要求北方实行奴隶制了,那北方会如何反应?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美国立国之初的十三个州里面只有两个实行奴隶制(也就是林达书中所说的两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其后加入联邦的大多数州选择了奴隶制,以致立国之初本不严重的废奴-蓄奴之争,经过了数十年后,竟然演变成了南北对抗。

我的回答是,北方会要求独立,脱离联邦,因为再往前数十年,独立战争前的北美殖民地人民就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只是脱离的对象变成了英王帝国。

因此对岸有人把台海之争与美国的独立战争相比,不见得没有道理。或许有人要说台海之争与美国的独立战争之间没有可比性,因为大陆这边没有像那时的英王那样压榨殖民地人民,相反还给予了一国两制中所能给予的最大让步。但问题是,两岸分治的现状已存在了50多年,我们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所能给予的最大让步对岸都已经有了(对岸已经拥有的还要更好),请站在对岸的立场用逻辑来进行一下利害计算,一国两制对其有何吸引力?

当然也可以说对岸的利害计算中低估了我们拳头的力量,但请记住一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还要提醒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对于黑人民权解放的真正作用是很有限的,付出的却是60多万条生命的代价,即便算上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在国内发展清除了障碍所带来的好处,这样的利害计算是亏还是赚?或者说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少投入点而多产出点?(美国社会对此至今仍在深刻反思。)

冲突总爆发的那一刻,往往最初引起争执的诱因反而已不是真正的主因了,而是绝望的心情。设想一下,英王在战争即将爆发前答应给予殖民地人民一定的自治权,能真正制止战争的爆发吗?如同林肯在战争爆发前许诺不废除奴隶制来换取南方的回心转意而不得一样,如果我们到了同样的危急一刻,向对岸表示愿意主动地消除双方的差距(如民主认知上的),会有作用么?

其实一国两制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比如美国立国之初对于奴隶制的妥协,还有本朝建国伊始就实施至今的城乡两元化等,但从长期来看,历史上没有一种一国两制最终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一国两制的做法从短期来看,是适应社会不平衡发展的一种应急措施,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期来看,是有违社会平等的大原则。城乡两元化的措施在建国初期起到了促进国家工业化的积极作用,然而这项制度长期化了之后,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消极的一面,至今就是我们称之为顽疾的农民问题。

因此,如果我们从美国的南北战争中学到的只是“一国两制是底线,分裂国家必会严惩”的话,那我只能说,将来的台海之争注定要使国人的血再流一次,且流够了血,得到的回报也远远不能与之相抵。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当前的困局呢?我的回答是“尽人事,知天命”,即便最终仍不免流血,那也是流最少的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