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No Zuo No Die之一战爆发的因果报应 -- 须弥一芥

共:💬143 🌺53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谁先动手谁先死(2)

谁先动手谁先死这个题目创意其实来自侯耀文的相声《谁先说话谁先死》,这个相声已经很老了,很多人可能没听过,大意是封建迷信说新婚之夜新郎和新娘谁先说话谁先死,新郎和老舅打赌,逗新娘先说话,说一句10块钱,为此展开一段相声。一看就假,新婚之夜谁闲得没事不干正事逗这个焖子,所以这个老段子现在没人说了。

在一战之前的战争,动员通常是在双方宣战后才开始的,从宣战到主力会战时间长到足以使参战国家能从容不迫的完成各项动员工作,如召回休假军官,征召后备人员,按战时标准补充军队的战斗储备,军管铁路、邮局等部门,发行战争债券,工业动员还仅仅限于军事工业本身,人力动员和财力动员也只是为了满足扩军和扩大军事工业的需要。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战争会长期化,最典型的当时号称陆战最强的德国。比如明治维新时日本陆军学的是德国,请的是柏林军事院的教官梅克尔少校。梅克尔在讲课中曾把现代战争动员比作日本剑道。他对学员说:“宣战以后再开始动员兵力,收集粮草那是傻瓜。战争和日本的剑道完全一样,在大喝一声之后就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攻击,直指敌人要害。战争必须要在第一击就打出气势”。当时把东条英教 (东条英机的老爹),秋山好古们说得目瞪口呆。号称日本陆军“三太郎”之一的仙波太郎立即就站起来了:“先生,这是不是有点卑劣,这也不符合武士道精神”。

所以日本爱先发制人是受德国影响,不是传统的武士道精神,而且学得太投入把先要大喝一声给忘了,开战都是先偷袭,再宣战。

在一般的概念中,第一个开始把武装力量转入战时状态的国家就被认为是战争的发动者。在普法战争中是普鲁士要战,俾斯麦诱使拿破仑三世抢先宣战,把战争的发动者帽子栽在法国身上,在德国先进的工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配合下,德国军事动员快于法国,所以在边境的交战中以优势兵力战胜了法军,最终决定了普法战争的胜负。

但一战开始后的百年里,谁先动手谁先死则是个客观事实。所以TG坚决不开第一枪,但开了第一枪后面就由不得你了。

谁先动手谁先死体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的案例有很多,先从战败国开始。

谁先动手谁先死之德国,如上文所示,虽然德国是开战欧洲列强里最后一个宣布总动员的,但陆上的大战却是从德国入侵比利时的列日之战开始的,让英国抓住借口参战。最后大家都知道了,战败投降。

谁先动手谁先死之奥匈帝国,虽然皇储被刺,情理都在己方,但拙劣的内政和无能的外交让欧洲都几乎忘了此事,一心想开战,放弃大国之间的外交最先向塞尔维亚宣战,实际上却是开战欧洲列强里最后一个实际总动员的。首鼠两端的战略让奥匈帝国虽然是开战欧洲列强里实力最弱的,却是开战时两线同时先进攻的,最后也最惨,帝国解体。

谁先动手谁先死之奥斯曼土耳其,被德国裹挟着偷袭俄国在黑海的港口加入战争的,开战后在高加索、西奈、波斯和伊拉克都是先发动攻势,很难看出是经历了巴尔干战争惨败的样子。结果战败后中东的属地全部丢失,土耳其海峡、安纳托利亚半岛上凡是海边的国土都被瓜分,要不是凯末尔领导下的现代土耳其的独立战争,土耳其现在就是一个很小的内陆山国。

谁先动手谁先死之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参战后,在塞尔维亚腰眼上横插一刀,几次把塞尔维亚打得丢盔卸甲,报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仇。在同盟国对罗马尼亚也是跨越多瑙河在罗马尼亚腹部致命一击,出力甚多,拿回了南多布罗加,又报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仇。结果战败后,不仅吃进去的全吐出来,还割地赔款,只不过相对没奥斯曼土耳其那么惨而已。

协约国方面:

谁先动手谁先死之塞尔维亚组织刺杀挑事,最早动员,战争中国家灭亡,国土被瓜分,人民被蹂躏,军民损失按比例参战国里最高。

谁先动手谁先死之俄罗斯帝国一心要战,最早以外交掩护其动员的事实,欺骗了德国,开始了君主制国家互相毁灭的先河。最后,帝国解体,沙皇一家被灭门,欧洲列强里第一个退出战争,内战导致虽然站在战胜国的队伍里也没有尝到胜利的果实,在欧洲部分的国土大量丧失。

谁先动手谁先死之罗马尼亚,终于被忽悠得参战,在奥匈帝国腰眼上横插一刀,眼看朝思暮想的特兰西瓦尼亚就要得手,没想到同盟国早有准备,三路夹击,三个月就要完蛋,大部分国土被瓜分,人民被蹂躏。为救这个猪队友,俄罗斯在新增的战线上投入了百万大军,罗马尼亚是协约国里第二个没等战争结束签署投降协议退出战争的。

协约国阵营还有个奇葩,一战虽然没死的象罗马尼亚那么透,战后仗着是战胜国也捞到不少好处,但也符合谁先动手谁先死的现象。

是谁呢?先卖个关子,接着土鳖扛铁牛。

To be continue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