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杨小凯去世10周年 -- 遥远的天空

共:💬178 🌺1803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张维迎在文凭问题上是做了假的

张的博士学位是所谓论文博士学位,就是没有修够博士的学分,因为发表了论文而被授予博士学位,但是张维迎回国以后宣称自己是修够了所有学分的博士学位。

至于张维迎的论文博士学位,看他以后都不能在海外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当然了在中国的经济学期刊上是发表了很多--可以看出他的学术水准如何了,他获得博士学位也是福特基金会的运作给他的。

福特基金会。

    

    

    

    要正式地接近中国的权力中心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强权实际上做不到,胡赵等人倚重智囊、丢开人大和中央机构的决策模式,使得海外势力渗透中国决策成为可能。许多美国基金会蜂拥而上,通过邀请访问、讲学、学术研究资助和帮助实现英美留学等方式,对智囊团及其可能的候补对象进行拉拢。在1989年的学潮之后,邓小平所说的国外大气候就是指这种情况,当时的《人民日报》曾经列举了一些美国的基金会,对于和平演变中国兴趣不小,其中有富布赖特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如吴敬琏、张维迎等人,多是在这些基金会的安排下出国的。

    

    

    

    张维迎在自己的履历上写到“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M. Phil.), 1994年获博士学位(D. Phil.), ”为什麽他对自己1987年到1988年,前往牛津大学进修的这段经历闭口不谈呢?张维迎反复强调自己的“硕士论文曾获1992年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最佳论文奖 (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 the best thesis)。”在google搜索“George Webb Medley Prize”,很让人惊奇的是,在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google里面搜索一个英文词,出来的竟然大多是中文页面。而这些中文页面全部是一个内容,不是张维迎自己写的简历,就是别人转发的他的简历。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什麽George Webb Medley奖,张维迎为什麽这麽看重,拼命地宣传呢?逻辑很简单,既然得奖了,说明张维迎在英国学习突出,既然学习突出,那麽获得博士学位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那麽大家自然不会去怀疑他的真伪。这就是张维迎精心设计的一环扣一环,看起来毫无漏洞。而且张维迎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为同一篇论文,既然硕士的时候获奖了,那麽博士自然没有问题了,而他自己还在导师上打出了大名鼎鼎的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Mirrlees的旗号,就更有说服力了,更让人坚信不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而实际上是怎麽回事儿呢?

    

    考过寄托的人都知道,外国是不承认中国的硕士学历的。要不张大教授也不用拿了“西大”的硕士文凭,又去混牛津的,这不是重复教育吗?外国不承认中国的硕士,主要不是因为看不起中国,而是看不起自己,外国的硕士学历好拿得很。英国的硕士学制只有一年,除去假期,只有7个月。出去刷一年盘子,捞一年英镑,回来拿的照样是如假包换的大英帝国的学历。而博士学位就没有那麽容易混了。

    

    张维迎先生曾经的导师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硬是坚持不给张维迎博士文凭。张维迎先生简直是毫无办法,那些惯于关心某些留洋博士政治上进步的美国人也急了,就把张维迎接到美国去,在肯尼迪政府学院给张维迎发了个博士文凭。张维迎先生的博士学位不是诺奖得主发给他的,而是美国人发给他的,这一点张维迎先生从不轻易外露,相反他还总是误导人们。

在google中搜索“George Webb Medley Endowment Fund”

    

    排在前面的网页,其中有一篇论文,

    

    http://www.efm.bris.ac.uk/econom ... dffiles/dp01523.pdf

    

    是哈佛大学的一个家伙跟一个英国人写的,

    

    这篇论文就是George Webb Medley基金会跟福特基金会联合赞助的。

    

    至于张董为什麽能够获得其他三个奖学金,也就不言而喻了。

    

    张董的那篇漏洞百出、造假数据连篇的学位论文为什麽能够获得“最佳论文奖”,也就不奇怪了。

    

人大经济论坛:讨论下张维迎的文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