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经济问题 -- 语迟

共:💬393 🌺4437 🌵15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金上马银下马,下马非常考手艺。

就像战争里面,撤退比进攻难多了。

现在来看,要是能提前半年在59年底知道粮食的真实情况,会好很多,至少,60年的265万吨粮食不出口。整个局面就不一样了。

61年工业下滑直接原因就是城市人口精简2000万,不精简的话,城市供应就还要增加300万吨左右。当然,回农村也要吃饭,但当时农村实际是劳动力不足(59年,地方上报农业部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大大超过农业部计划,原因之一就是工业和水利占用了大量青壮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不足),回农村会增加一部分产量。综合算起来,不下放的话,61年粮食进口可能要比实际进口量445万吨再增加100到200万吨。

1960年底,陈云经过考察,提出了进口粮食的意见。

根据陈云的意见,1960年11月29日,李先念给毛泽东、周恩来等写信,正式提出进口粮食的建议。

李先念在信中说:“面临着明年春荒的困难,必须坚决克服这个困难。克服这个临时困难的办法,除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之外,考虑进口12亿斤粮食或者更多一些的粮食是必要的。拿到这批刀口上的粮食,对争取国内粮食局势的基本稳定,渡过灾荒大有好处。”李先念在信的末尾提出:“以上意见,如果同意,要立即着手办理进口;太迟了,运输来不及,就不能及时起到作用。”

周恩来于12月5日批示:“已告先念同志照办。”

毛泽东于12月12日晨批示:“退先念同志。完全同意。能进口二十亿斤,更好。” 

   

进口粮食计划的规模迅速扩大。1960年12月底,周恩来、陈云、李先念商议,进口150万吨粮食。1961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广州会议上正式作出了1961年进口粮食500万吨、翌年进口350万吨至400万吨的决定。

58年1000万吨钢里面好钢只有800万,但这仍是57年钢产量的1倍半以上了。

土炉子确实浪费大、得不偿失,但全民炼钢持续时间只有几个月,59、60,这种情况就少多了。

主要还是浮夸严重程度暴露得太晚了,这与建国后把军队那套高度等级化的指挥命令体制移植到地方关系很大,这套官僚体系越来越庞大,不在58、59年出事儿,也会在后面某个时候总爆发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