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0 -- 桥上

共:💬14 🌺1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0附:晋灵不君3

《宣二年传》:

乙丑,赵穿殺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yí)伊慼。’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p 0662)(07020305))(059)

我的粗译:

到乙丑这天,赵穿在桃园杀掉了灵公,当时赵盾已经在逃亡的路上,但还没越过晋国边境上的山区,听说此事就马上返回了晋都。随后,在朝堂之上,晋国的大史出示了他写的“赵盾弑其君”,这是将要收入晋国史书并且“告”给各诸侯国的内容。

赵盾为自己辩护说:“不然(不是这样的)。”大史反驳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他是说:你身为执掌国政的正卿,说是逃亡却没逃出境外,返回之后又不追讨弒君的罪犯,主谋不是你是谁?赵盾叫屈道:“天哪!《诗》里说:‘我之怀矣,自诒(yí)伊慼。’说的就是我呀。”赵盾引的这句《诗》的大意是:就因为我恋恋不舍,才招来了这些麻烦。

孔子后来评论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孔子的意思是:董狐(就是上面的晋国大史)是优秀的史官,写史就应该这么写。赵盾(赵宣子)这个人即使在古时候也是一位好大夫,一直依“法”办事,得到了恶名实在可惜,其实只要他逃亡的时候出了边境就算是程序上也合法了。

一些补充:

“我之怀矣,自诒(yí)伊慼。”出自《邶风雄雉》首章,今本《诗经》作:“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44)),高亨先生解题云:“统治阶级的一个妇人怀念远出的丈夫,因作此诗。”并有注云:“怀,思念。诒,通贻,遗留。伊,此也。阻,借为慼(qī戚),忧愁。作者没有阻止丈夫远去,所以说自己留下此忧愁。”

前面已经贴出来了,后来鲁国的史籍《春秋经》上面关于杀灵公一事是这么写的:“晋-赵盾弑其君夷臯。”(《宣二年经》(p 0650)(07020004))(059),而鲁国史籍的这一条是根据晋国大史的原文“赵盾弑其君”改写的,晋国大史“告”给鲁国的内容应该也包括晋灵公的名字“夷臯”,鲁国大史所加的内容只有一个“晋”字,当然,鲁国大史这就把原文改成了自己叙述的语气。

由此可见,董狐的写法最终记载在了各国的史籍之中。此事也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史籍写作与传播的一些特点。

杨伯峻先生在此有注:

山,杜《注》:“晋竟之山也。”王引之《述闻》云:“《晋语》,‘阳处父如卫,反过宁,宁嬴从之,及山而还。’韦《注》曰:‘山,河内-温山也。’《传》曰‘及温而还’,然则‘未出山’,亦谓未出温山也。《注》未详考。且是时晋境南至河,而山在其内。则出山尚未越境,不得以为‘晋境之山’也。”温山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北五十里,《晋语五》韦《注》云:“桃园,园名。”《晋世家》云:“盾遂奔,未出晋境。”

一般认为赵盾逃亡的方向是“原”和“温”,即“晋”之“南阳”一带,那里有赵家的采邑,有赵衰的墓。“原”推测位置为东经112.55,北纬35.16(济源原昌村)。“温”推测位置为:东经112.95,北纬34.91(温县招贤镇)。赵衰墓推测位置为:东经113.06,北纬34.94(温县三家庄村)。下面是与赵盾逃亡和后来赵穿迎立新君有关的一些地点在天地图地形图上的标注,所谓“温山”,应该就是“温”北面的那片山区,这片山区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就是“南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宣二年传》:

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p 0663)(07020306))(059)

我的粗译:

赵盾派赵穿从周天子那里迎回了公子黑臀立为国君,壬申这天,公子黑臀朝拜了武宫,也就完成了成为国君的程序,成了后来的晋成公。

一些补充:

这几天的干支排序: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由此可以看到,从“赵穿殺灵公”到晋成“朝于武宫”不过七天,还包括了通知赵盾加上赵盾返回的时间。而此时的晋国国都“绛”到周天子的王城有几百里,中间还需渡过黄河。所以赵盾应是在事变后马上就派赵穿去接公子黑臀,否则不会这么快。赵盾派出赵穿估计也有让赵穿成为迎立功臣,在将来为赵穿多加一道护身符的意味。

“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王城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2,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可见上面的图。

《宣二年传》:

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適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余子,亦为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p 0663)(07020401))(059)

我的粗译:

当初丽姬之乱的时候,晋国的大夫们曾经共同举行诅咒仪式,请求神明加祸于以后胆敢把国君的群公子留在国内的人,自此以后晋国就没有了公族。等到成公即位,就决定征召各家卿的嫡子们为国君当差,还赐给他们田地,由这些人组成直属国君的公族部队。又征召各家卿的余子们为国君当差,组成直属国君的余子部队,而那些各家卿的庶子们则组成直属国君的公行部队。于是晋国又有了直属国君的公族、余子、公行部队。

一些补充:

此事的直接后果就是赵家(可能还包括其他各家卿)接管了晋国国君的警卫部队,直接目的是让以后的国君没有武力可以围攻赵盾,但却产生了深远影响。

杨伯峻先生在此有注曰:

诅,祭神使之加祸于某人之礼,已见隐十一年《传注》。古有盟诅之法,盟大而诅小,然皆杀牲歃血,告誓明神,若有违背,神加其祸。襄十一年《传》,“季武子将作三军,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定六年《传》,“阳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亳社,诅于五父之衢”,皆先盟而后诅。诅者,使人无敢违也。《晋语二》韦《注》云:“群公子,献公之庶孽及先君之支庶也。”《晋语二》云:“驪姬既殺大子申生,又譖二公子曰:‘重耳、夷吾與知共君之事。’公令閹楚刺重耳,重耳逃于狄。令賈華刺夷吾,夷吾逃于梁。盡逐群公子,乃立奚齊。焉始為令,國無公族焉。”“盡逐群公子”,即“无畜群公子”之事。“焉始為令,國無公族”,公族为官名,详下。既不畜群公子,自无公族之官。然则献公、骊姬不仅当时不畜群公子,且禁后世畜之,孔《疏》引服虔云:“骊姬与献公及诸大夫诅无畜群公子,欲令其二子专国”,此说是也。孔《疏》云:“盖为奚齐、卓子以庶篡適,晋国创其为乱,不用复畜群公子。”则是非骊姬创为此诅,而是晋人因骊姬之乱设此诅,与《晋语》不合,自不可信。僖十五年《传》叙晋惠公入国,秦穆姬嘱其“尽纳群公子”,而惠公“不纳群公子”。据文十六年《传》,文公之子雍在秦,乐在陈;据本年《传》,黑臀在周;据《周语下》,襄公之曾孙周在周,文、襄之公子俱在他国,则是自献公、骊姬以迄惠、怀、文、襄、灵,晋国踵行此令,而未改复。

公族有二义,凡公之同姓子弟曰公族,此广义之公族也。僖二十八年《传》云:“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中军公族者,中军中由晋公室子弟所组成者也。文七年《传》云:“公族,公室之枝叶也。”公族即指宋昭公欲去之群公子,亦广义之公族。公族大夫亦省曰公族,此狭义之公族。“自是晋无公族”者,晋自此以后无公族大夫之官也。杜《注》云:“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礼记文王世子》云:“周公践阼,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如其言可信,则公族之官周初已有,其职掌为教训同族子弟。《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郑《笺》云,“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亦即此义。公族见于金文者,如中觶、毛公鼎、师酉簋、牧簋,皆西周器,义皆王室官名,则西周时犹有此官。晋本有此官,当以同姓为之。献公、骊姬之时,废不复设,至此年复之,然以异姓为之,因兼掌卿之子弟,成十八年《传》所谓“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可证。孔《疏》引孔晁《国语注》云:“公族大夫掌公族及卿大夫子弟之官。”考之《经》、《传》,其言可信。

如杨先生所注,我觉得这段《左传》所言正是形成晋国特殊政治生态的关键节点之一:从此晋国国君的直属警卫部队落入了各家卿的掌握之中。

据我所见,形成晋国特殊政治生态的关键节点一共有三个,第一个就是“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这样就削弱了国君的家族;第二个则是晋惠公时的“作爰田”、“作州兵”(《僖十五年传》(p 0360)(05150408)),这样各家卿就有了经济和军事上的自主权;第三个则是此次国君直属部队由各家卿的子弟组成,且由各家卿派出的人统领,国君自己的军事自主权被剥夺了。

由于这一系列转变,各家卿有了自主权,就有积极性,使得晋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为晋国将近一百年称霸打下了基础;也由于这一系列转变,各家卿也就有了独立性,结果离心离德,互相残杀。最终三家分晋,晋国本身完了。

杨伯峻先生还有注云:

《周礼地官小司徒》云:“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逸周书糴匡篇》云:“成年,余子务艺;俭年,余子务穑;大荒,余子倅运。”《管子问篇》云:“余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余子之胜甲兵有行伍者几何人?”《庄子秋水篇》云:“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吕氏春秋报更篇》云:“张仪,魏氏余子也。”《离俗篇》云:“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战国策》云:“燕、赵久相攻,余子之力尽于沟垒。”《说苑立节篇》云:“佛肸用中牟畔,城北余子田基独后至。”统上观之,“余子”盖对“適子”而言,凡支庶俱谓之“余子”,亦犹《孟子滕文公上》所谓“余夫”。而此文之“余子”则与“庶子”有别,故杜《注》云,“余子,嫡子之母弟也”。

从以上杨先生转引的各种先秦文献看,当时各诸侯国军队的骨干都是自家的子弟,所以才会有“余子之力尽于沟垒”这样的说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君自家武力的骨干也只能是群公子及其子弟亲族,而由于晋国把国君的群公子都赶到了国外,国君就真成了孤家寡人;到这次国君的直属部队规定由各家卿的子弟组成且不由国君的亲族控制,国君家的亲属就更没了出路,也从制度上排除了国君自行组建亲信部队的正常途径。

到后来叔向言“公乘(shèng)无人”(《昭三年传》(p 1234)(10030302))(102、114),则表明这种由各家卿子弟组成的国君直属部队难免会逐渐败落。

《宣二年传》:

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公许之。冬,赵盾为旄车之族,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p 0665)(07020402))(059)

我的粗译:

赵盾要任命赵括(屏季)为公族大夫,统领公族部队,他对晋成公请求说:“(赵括)是君姬氏之爱子。要不是君姬氏,臣下今天不过是个狄人。”晋成公同意了。这年冬天,赵盾自己去统领旄车之族(杨先生注:旄车之族,即余子,亦即公路。),让赵括(屏季)作为公族大夫以统领赵家的故族。

一些补充:

后来公族大夫不止一人,不知此时如何,不过从“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看,赵括似仅统领赵家自己的故族,这样,此时的公族大夫就也不止一人,不过赵括应该是首席公族大夫。

君姬氏是指嫁给(赵盾之父)赵衰的晋文公女儿,也是此时的晋国国君晋成公(公子黑臀)的姐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