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样板戏 一。谁是样板戏 -- 大势至

共:💬85 🌺1357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2。八亿人民八部戏真没有

十年八亿人民八部戏-这个真没有

这么看来八部样板戏确有出处,但十年和八亿人一旦加上就成黑色幽默了,不过对象反身成自家,因为假嘛。

样板戏一词首次出现于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并详点戏名,因此五部京剧、两部芭蕾舞剧和一部音乐作品为正品。从1970年开始,京剧和舞剧的正式称呼统一为“革命现代京剧”和“革命现代舞剧”,样板戏一词退出,但是出现了样板团或样板作品,即某个作品由某个特定剧团改编整理,当人民日报或新华社宣传时冠以革命现代京剧或舞剧的称谓时,才享受样板戏一样的待遇,电影版本常常集群不断重复放映。非样板作品在报纸宣传或演出公告上一律以京剧称,不能称之为革命现代京剧,只有鉴定为样板作品才会获得力推,当年调演华北调演期间的主要戏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播出唱段予以介绍,芦花淀和三部京剧小戏等有些作品也拍成了电影,宣传力度与样板戏不能相提并论,所以知者廖廖。

以上名单所附的演出团体非指原创或首演团队,而是指演出范本的样板团,除此之外的其他剧种演出称为移植版,原创出新作品称为学习版,样板是母版、范本、核心技术含量版以区别于山寨版,当年全力鼓励全国人民山寨的,在文艺界山寨传统称得上历史久远。

所谓八部样板戏只在最严格限定意义上其数量正确,但估计这么个定义法肯定不是反对者的本意,八部戏不是形容词,必须为确定事实才能对得上十年与八亿人,效果才震撼。可是不好意思,这个事儿它真的没有,可以有也真没有,因为真没法有。最能接近反对者含义的又能与事实合得上的,须再加上三个限定:1.全国范围,2.只有,3.戏曲舞台演出作品――文革十年期间,“只有”样板“戏”“八亿全国人民”才都看得着或必须看,艺术形态必须严格限定且数目约略化后,那这个事儿可以有了。

样板戏一词的首创者是两位上海工人,1966年他们称赞第三次改编版本的智取威虎山为样板戏。工业时代一个非常有产业气息的比喻,范本意义的尺度标准和高标品质。结合当年实际的创作改编与演出情况,样板戏现象基本符合其本真定义,1.样板戏就是标准演出版本,只有舞台演出才有演绎不同版本的可能,同剧种其它演出团队和其它剧种的移植,都属复制临摩版,而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一经印刷或拷贝属于绝对精准的基因克降版本,没有树样板的需求。所以样板戏只出现在歌舞剧、戏曲及器乐很狭窄的几项艺术类型中,不可能延展到全部艺术类型。2.样板戏就是精品。样板戏与原创原版无关,反倒改编自其它剧种原创,但又高于原版原创,既指剧本层面也指演出水准,这就是上海工人原意所指。政治要素除外,未达一定水准且未经正式认定不可称样板戏,不会适用样板戏式的推广;对新原创作品样板戏则是水准尺度,既是精品自然有常规出品对应,除了移植剧,样板戏自身就有前后二个时间段,没有相当的新创作品的源头样板戏凭空而来?没有非样板的作品样板给谁看?

当年反对样板戏挺朴素的,有指控各地方言各种剧种的样板戏移植居然不许改台词,演出不许走样,不是霸道无理吗?那时绝对没异议。现在嘛,知道演出真有版本之分,有授板演出版权之说,盗版有罪之说,那样板戏不就是授权版本,不过规定了标准尺度演出不授权变更而己吗?中文版音乐剧猫在华排演时国外音乐监理如此描述其改编过程,以作对照:由于语言不同,出现了歌唱与舞蹈的双重困难。音乐剧中固定词语必搭配固定动作,而许多舞蹈动作的起拍要落在一句话的动词上,而中文动词形容词出现位置与英文不同,音节多少也不同,歌词中动词位置变化了舞蹈动作就必须调整,歌唱重音与含义相结合,就要调整字序拆分音节,因为绝不变更音乐旋律是原则,注意原话:猫剧创作出来三十年多年,做过这么多版本,音乐是一模一样的我们都没有改变过。原来舞台剧确实有刚性不可变更的部分,差别在艺术门类不同核心部分不同罢了。当年我们的反对十分感性却并不专业也未见得正确,舞台剧有样板没有对错问题,只有如何做得好的水平问题,猫中文版调整的活儿就不轻,没水平干不了。无论是以权推广的样板戏还是今天以钱监管的授权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如果改动反比样本更高明的趁早就别出来混世界了。

通宝推:龙眼,西安笨老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