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郑和与哥伦布、麦哲伦 -- intools

共:💬11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麦哲伦 环球航海的过程 - 明朝的故事

麦哲伦 环球航海

正值明朝正德年间 1505 朱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 (1505.6) 15岁登基 在位16年, 31岁驾崩 朱右樘之长子 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看似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同时武宗又处事刚毅果断,弹指挥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应州大败小王子,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亲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于艺妓,个性强烈,为人却又十分平和,浑不似一代帝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却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武宗。其实,明自英宗朝以来,国势渐弱,而武宗朝却完全称得上重拾信心和威望的时代,但他恣意妄为的行径却又为后人所訾议。幽幽青山绿水间,康陵中静静地安息着武宗。对于他奇特的一生,相信后人依旧会不断地评说下去

查看全文:http://www.thn21.com/hua/ping/5299.html

以下内容源于维基百科网站.

預備出航

33岁时,麦哲伦回到了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申请组织船队去探险,进行一次环球航行。可是,国王没有答应,因为国王认为东方贸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必要再去开辟新航道了。1517年(正德十二年),他离开了葡萄牙,来到了西班牙塞维利亚并又一次提出环球航行的请求。塞维利亚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勇气,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接见了麦哲伦,麦哲伦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请求,并献给了国王一个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仪。国王很快就答应了他。不久,在国王的指令下,麦哲伦组织了一支船队准备出航。

船队由5艘卡瑞克帆船共265名船员组成:旗舰为特立尼达号(Trinidad),其余四艘分别为圣安东尼奥号(San Antonio)、康塞普西翁号(Concepción)、维多利亚号(Victoria)与圣地亚哥号(Santiago)。其中最大的船为120吨的圣安东尼奥号,最小的为75吨的圣地亚哥号。每艘船都装备了足够的武器,并为交易和补给准备了丰富的物资:有蛋糕、酒品、醋、干鱼、熏肉、蚕豆、鹰嘴豆、小扁豆、面粉、大蒜、奶酪、蜂蜜、杏仁、凤尾鱼、沙丁鱼、葡萄干、李子、无花果、食糖、榅桲果、芥末、刺山柑与稻米;船队甚至还带上了6头母牛,以获取新鲜的牛奶和牛肉。麦哲伦的整个舰队共花费了8,751,125西班牙金币(英语:Spanish maravedí)。[45]1519年9月20日,在这个星期二的黎明,麦哲伦率领他的手下从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船队里仅有一艘“维多利亚号(英语:Victoria (ship))”完成环球航行。

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一支由5條海船、约270人組成的遠航船隊终于从塞维利亚出发了。[2]这支船队的旗舰是一条大型的卡拉維爾帆船——“特立尼达号(英语:Trinidad (ship))”。其他4艘船都是克拉克帆船。船队里最大的船是“圣安东尼奥号”,船长为胡安·德·卡尔塔海纳。“康塞普西翁号”的船长是加斯帕尔·凯塞达;“维多利亚号(英语:Victoria (ship))”由船长路易斯·德·缅多萨指挥;“圣地亚哥号”的船长是若奥·谢兰(英语:Juan Serrano)。[3]每條船都配備了火槍大炮,每個人都帶著尖刀短劍,船上滿載著各种商品。

船队从塞维利亚出发后,沿着瓜达尔基维尔河到达入海口的海港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在那停留了超过五周。最终,他们在9月20日开始驶向茫茫大洋,开始了伟大的环球航行。船队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巴西海岸。第二年,即1520年的1月10日,船队来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湾。船员们以为到了美洲的尽头,可以顺利进入新的大洋,但是经过实地调查,那只不过是一个河口,即现在拉普拉塔河。

3月底,南美洲进入隆冬季节,于是麦哲伦率船队驶入圣胡安港准备过冬。由于天气寒冻,粮食短缺,船员情绪十分颓丧。船员内部发生叛乱,三个船长联合反对麦哲伦,不服从麦哲伦的指挥,责令麦哲伦去谈判。麦哲伦便派人假意去送一封同意谈判的信,并趁机刺杀了叛乱的船长官员。

不久,麦哲伦在圣胡安港发现了大量的海鸟、鱼类还有淡水,饮食问题终于得到解决。麦哲伦还发现附近还有当地的原住居民,这些人体格高大,身披兽皮;他们的鞋子也很特别,他们把湿润的兽皮套在脚上,上至膝盖。雨雪天就在外面再套一双大皮靴。麦哲伦把他们称为“大脚人”,并以欺骗的方法逮捕了两个“大脚人”,并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船舱里,作为献给西班牙国王的礼物。

在圣胡利安港停泊的同时,麦哲伦还让霍安·塞拉诺(Joan Serrano)率领圣地亚哥号朝南探索附近的地区。圣地亚哥号最远航行到了由冰川融冰形成的圣克鲁斯河入海口。在这里,这艘船由于风暴而沉没。8月24号,剩下的四艘船从圣胡利安港出发,在航行两天后抵达了塞拉诺发现的河口,并在这里停留了近两个月,以等待夏天的来临。然而,麦哲伦并不知道,他们距离那个海峡只有一步之遥了。

10月18日,舰队启锚并继续朝南航行。在三天后的圣乌苏拉和11,000位处女日时,舰队抵达了一处海角(即比尔赫内斯角(Vírgenes))。在绕过海角向西航行后,他们发现了一片两侧林立着悬崖与雪山的海湾,看上去似乎没有尽头。按例行程序,麦哲伦派圣安东尼奥号与康塞普西翁号深入海湾内部探索,特立尼达号和维多利亚号则负责外海的探索。圣安东尼奥号的船长埃斯特万·戈麦斯(英语:Esteban Gómez)私自违背了麦哲伦的命令,在其余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率船返回了西班牙。于是,麦哲伦的舰队里便又少了一艘船,只有三艘船了。

在经历了对圣安东尼奥号“沉没”的短暂恐惧后,康塞普西翁号带回了好消息:这条水道里有着潮汐,而且水也带有咸味——也就是说,这条水道并不是河流。在万圣节当天,三艘船进入了海峡内部。海峡内密布着众多分支、弯道和海湾,这不仅拖慢了舰队的行程,还令舰队面临危险:除了持续不断的寒风外,船员们还必须时刻留意着附近的礁石和浅滩。舰队在海峡内部发现了一处河口,并将之命名为德拉斯萨尔迪纳斯(de las Sardinas)。在该处,麦哲伦派出一艘小船去探索前方的航道,三天后,小船顺利返回并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发现了出口:这个出口被命名为希望角(Cabo Deseado)。

穿越美洲

1520年8月底,船队驶出圣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继续南航,准备寻找通往“南海”的海峡。经过三天的航行,在南纬52°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海湾。麦哲伦派两艘船只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当夜遇到了一场风暴,狂飙呼啸,巨浪滔天,派往的船只随时都会有撞上悬崖峭壁和沉没的危险,如此紧急情况,竟持续了两天。说来也巧,就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他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率领船队沿麦哲伦海峡航行。峡道弯弯曲曲,时宽时窄,两岸山峰耸立,奇幻莫测。海峡两岸的土著居民,欢喜燃烧篝火,白日蓝烟缕缕,夜晚一片通明,好像专门为麦哲伦的到来而安排的仪仗队。麦哲伦高兴极了,他在夜里见到陆地上火光点点,便把海峡南岸的这块陆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岛。

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终于到达海峡的西口,走出了麦哲伦海峡,眼前顿时呈现出一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南海”。

進入太平洋

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麦哲伦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好像上帝帮了他大忙。他就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

在这辽阔的太平洋上,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食品成为最关键的难题,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吃到一点新鲜食物,只有面包干充饥,后来连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点生了虫的面包干碎屑,这种食物散发出像老鼠尿一样的臭气。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混浊黄水。为了活命,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于日晒、风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头一样,要放在海水里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有时,他们还吃了木头的锯末粉。

1521年3月,船队终于到达三个有居民的海岛,这些小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岛上土著人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他们赤身露体,然而却戴着棕榈叶编成的帽子。热心的岛民们给他们送来了粮食、水果和蔬菜。在惊奇之余,船员们对居民们的热情,无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于土人们从未见到过如此壮观的船队,对船上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新奇感,于是从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员们发觉后,便大声叫嚷起来,把他们当做强盗,还把这个岛屿改名为“强盗岛”。当这些岛民偷走繫在船尾的一只救生小艇后,麦哲伦生气极了,他带领一队武装人员登上海岸,开枪打死了7个土著人,放火烧毁了几十间茅屋和几十条小船。於是在麦哲伦的航行日记上留下很不光彩的一页。

船队再往西行,来到现今的菲律宾群岛。此时,麦哲伦和他的同伴们终于首次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这个水域要比大西洋宽阔得多。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只用了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而麦哲伦在天气晴和、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横渡太平洋却用了一百多天。

麦哲伦首次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证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这样为后人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麦哲伦之死

位于菲律宾宿霧拉普拉普市的纪念碑。一天,麦哲伦船队来到萨马岛附近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以便在那里补充一些淡水,并让海员们休整一下。邻近小岛上的居民前来观看西班牙人,用椰子、棕榈酒等换取西班牙人的红帽子和一些小玩物。几天以后,船队向西南航行,在棉兰老岛北面的小岛停泊下来。当地土著人的一只小船向“特立尼达号”船驶来,麦哲伦的一个奴仆恩里克用马来语向小船的桨手们喊话,他们立刻听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苏门答腊岛,是12年前麦哲伦从马六甲带到欧洲去的。两个小时后,驶来了两只大船,船上坐满了人,当地的头人也来了。恩里克与他们自由地交谈。这时,麦哲伦才恍然大悟,现在又来到了说马来语的人们中间,离“香料群岛”已经不远了,他们快要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了。

岛上的头人来到麦哲伦的指挥船上,把船队带到菲律宾中部的宿雾港。麦哲伦表示愿意与宿雾岛的首领和好,如果他们承认自己是西班牙国王的属臣,还准备向他们提供军事援助。为了使首领信服西班牙人,麦哲伦在附近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宿雾岛的首领接受了这个建议,一星期后,他携带全家大小和数百名臣民作了洗礼,在短时期内,这个岛和附近岛上的一些居民也都接受了洗礼。

麦哲伦成了这些新基督徒的靠山。为了推行殖民主义的统治,他插手附近小岛首领之间的内讧。1521年4月27日夜间,他带领60多人乘三只小船前往馬克坦岛,由于水中多礁石,船只不能靠岸,麦哲伦和船员50多人便涉水登陆。不料,反抗的岛民们早已严阵以待,麦哲伦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们开火,可是攻不进去。接着,岛民向他们猛扑过来,船员们抵挡不住,边打边退,岛民们紧紧追赶。麦哲伦急于解围,下令烧毁这个村庄,以扰乱人心。岛民们见到自己的房子被烧,更加愤怒地追击他们,射来了密集的箭矢,掷来了无数的标枪和石块。当他们得知麦哲伦是船队司令时,攻击更加猛烈,许多人奋不顾身,纷纷向他投来了标枪,或用大斧砍来,麦哲伦就在这场战斗中被砍死。

在麥哲倫死後,其中一艘探險船(VICTORIA)在十六個月後,終能航行回西班牙,成功環球航行。

麦哲伦死后,他的内弟杜哈尔迪·巴尔鲍萨和胡安·赛拉诺被推选为指挥者。当他们参加宿雾港首领为他们举行的告别宴会时,埃斯皮诺萨和葡萄牙人茹安·劳皮斯·卡尔瓦柳发动叛乱夺取船队,并攻击宿雾港,使得还留在岛上的探险队20多名成员被杀害。5月1日,船队离开宿雾港时已经只有110多人,此时卡尔瓦柳为舰队指挥,埃斯皮诺萨为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舰队伤病号太多,人员不足,破旧的康塞普西翁号被遗弃并烧毁,舰队仅有的两艘船(TRINIDAD, VICTORIA)继续寻找香料群岛。舰队在印尼大巽他群島一带盲目的寻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香料群岛,卡尔瓦柳因此被解职,埃斯皮诺萨继任指挥,原康塞普西翁号的助理舵手埃尔卡诺成为维多利亚号的新船长。埃尔卡诺曾参加过在圣胡安港的叛乱,但得到了麦哲伦的宽恕。船队在10月底找到一个当地人领航,终于在11月6日到达香料群岛。1521年11月8日,他们在马鲁古群岛的蒂多雷岛一个香料市场抛锚停泊。在那里他们以廉价的物品换取了大批香料,如丁香、豆蔻、肉桂等堆满了船仓。在他们准备返航西班牙时,发现特立尼达号需要大修。埃斯皮诺萨带领50多人留下,计划等船修好后重返太平洋,从东路回西班牙。11月21日,埃尔卡诺带领60人左右经印度洋和大西洋从西路返回西班牙。

为了避开葡萄牙船队,他们决定横渡印度洋(居然没发现南边近在咫尺的澳大利亚)。在这段航程中,船员因坏血病减少到只剩35人。1522年5月20日,维多利亚号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6月8日,他们再次跨越赤道。7月9日,因为船只损坏和需要补给,不得不停靠到非洲西海岸外面的葡萄牙领地佛得角群岛。他们把一包丁香带上岸去换取食物,被葡萄牙人发现,又被捉去13人,只留下22人。7月18日,埃尔卡诺带领剩下的人匆匆逃走。

在佛得角群岛被捕的13人,后来经由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交涉得到释放。

1522年4月6日,特立尼达号完成修理后在埃斯皮诺萨率领下离开香料群岛。为了能利用北半球的西风,他们先向北行驶,于6月11日到达北纬43度左右。向东他们最远可能到达东经150到160度,离日俄间的千岛群岛已经不远了。(竟然没有发现台湾和日本)

7月中旬,他们遇到连续的暴风雨,再加上坏血病和食物变质,不得不返回,最后在10月20日又回到香料群岛。此时他们已经仅剩19人了。不巧的是,当年5月,一只葡萄牙舰队来到了香料群岛并在特尔纳特岛建立了据点。特立尼达号回来后即被葡萄牙人得知并被俘虏。大多数特立尼达号的船员在关押下死去,4年后,埃斯皮诺萨等仅有的4人才被释放返回西班牙。[8][9]

1522年9月6日,维多利亚号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当维多利亚号船返回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时,船上只剩下18人了。他们已经极度疲劳衰弱,就是原来认识他们的人也分辨不出来了。他们运回来数量十分可观的香料,一把新鲜的丁香可以换取一把金币,把香料换取金钱,不仅能弥补探险队的全部耗费,而且还挣得一大笔利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