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德宏傣族小乘佛教 -- 海上不二

共:💬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德宏傣族小乘佛教

德宏傣族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是在明初传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至明中叶已经“寺塔遍村落”(明《洪武实录》卷二五五),从这时起小乘佛教在傣族中已具有全民性质。据佛教经典记载及传说,该教一是从印度传至缅甸,再传人我国傣族地区;二是从缅甸传入暹罗(今柬埔寨),再由暹罗传入。

小乘佛教的教派

德宏小乘佛教主要分为左抵、多列、摆庄和耿润四个教派。

左抵,公元1757年从缅甸传人,在德宏信奉此教派的人最少。多列,又称朵利,公元1817年从缅甸传入。摆庄,也称瞒,或耿瞒,也是从缅甸传人,时问更早些,是公元1662年传人的。这三个教派的经文多用德宏傣文,与缅甸掸族经文是一致的。传人最早的是“耿润”派,又称“润”,或“耿允”,于公元767 年由泰国沿澜沧江传人德宏。耿润是傣话,意为从泰国“润”地方传来的教派。该派的经书有《来冻掌》(西双版纳傣文),《来泰德》(缅甸掸文),《来傣勒》 (德宏傣文),与泰国所用的经文是一致的。在德宏的傣族中,信奉摆庄和耿润的最多。

此外,还有“多勒”、“歹勒”两个次要的教派。歹勒中又有从暹罗传人的一派叫“勇”。歹勒的经典、教义及戒规与多列、左抵二派基本相同,但是在戒律方面要比以上说的两派宽一些。歹勒是从多列教派中分离出来的,又信佛又信鬼,拜佛不勤。虽然歹勒的戒和左抵、多列一样规定见杀不吃,但只限于老年人,中青年可以杀生,养猪养鸡。

以上教派基本相同之处是:都信奉释迦牟尼佛,都认为一切事物由因缘而起,并没有实体,到了佛的圆满境界就能不生不灭,从一切苦恼中解脱出来。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教规教条的严格程度上。

左抵表现最严,教条多,一般在七、八岁时开始受戒。随着年龄增长,除受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八戒(再加上不自歌舞也不观听歌舞、不涂香装饰、不吃过午饭)、十戒(再加上不睡高铺软席、不接金银钱财)外,还严禁家中饲养家禽家畜(除耕牛外),不买卖杀生害命工具,见高僧必须叩头。违戒者,轻者要受罚用手指粗的小竹筒挑水或沙,挑几百担冲洗庄房或填路,重者要被开除教籍。教派的僧侣由~个大佛爷率领,共同生活。僧侣只披一件黄布袈裟,不穿上衣,出门不乘车骑马,也不能自由出寺。多列的教徒在25岁左右受戒。摆庄教徒到四、五十岁受戒,受戒后仍可饲养家禽家畜。耿润的教条、教规最松。

由于教规严格程度不同,因而形成的生活习惯也不同。左抵和多列生活习惯基本一样,见杀不吃,教徒不饲养鸡猪鸭鹅,不下河摸鱼,不上山打猎。他们一天两餐,不喝酒。这两个教派的和尚按时只吃早、中餐,以后只能喝水品茶。这两派的信条最彻底,但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信徒人数逐渐减少。摆庄、耿润两教派的和尚一日可多餐,可以随便上街。信徒见到高僧不必下拜。摆庄僧侣上身着白色衫为内衣,外披黄袈裟。教徒更随便,可以养家禽家畜,摸鱼打猎,见杀都吃。

傣族由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男子一般七、八岁就要进佛寺当和尚,学习傣文,受宗教教育。只有这样才算成人,否则就被视为野人。和尚共分五个等级。一?戛备 (或称戛比),是初进佛寺还未正式成为和尚者,穿俗人衣服,戴小黄帽。二,尚(或称召尚),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的小和尚,能识教义中的“三皈”,并能诵经书。三,早门(或称召门),二十岁以上者,能遵守佛规,认识的经书较多。四,崩几(或称召几),即大和尚,精通经书,能严格遵守戒规,热心宗教事业,是一般佛寺的教务领导者.年纪大多在50岁以上,汉话称为佛爷。五,撒拉驮,就是长老。最后一种名称,摆庄称之为“过铁”,耿润则称之为“厅早”。

傣族妇女到40岁,男50岁,大多要进佛寺受戒。凡受过戒的善男信女,每日晨昏要在家里祷告,每逢斋戒期,到寺内听经、诵经。在祈祷时,用鲜花一束,净水一瓶,纸旗数面,置于高脚竹盘内,一边口中诵经,一边倒瓶中净水,这叫“亚朗”,意为以水洗罪。

各教派都把佛寺称为“庄房”。傣族差不多村村寨寨都有庄房,较大的村寨多达二、三所。旧社会傣族村寨没有学校,男子从小进庄房学傣文、学佛经,庄房就成了变相的学校。有的人终生都在庄房。庄房也培养出了不少学者。近代著名傣族歌手苏伦打(法名召尚弄装罗,瑞丽市弄岛芒艾寨人),进庄房后很快掌握了傣文,还没有升到小和尚,就自编歌曲演唱,为附近傣族群众所喜爱。一生共写作、整理了《娥并与桑洛》、《帕贡骂反高》等66部民间故事和长诗。傣族的故事和长诗很多,这也跟庄房分不开。

庄房藏有大量经书,不但有许多文艺作品,还有医书和记载历史的书。陇川县有部佛经上就记有历史资料五条,其中有三条译成汉文是:一,缅历九百七十二年建景罕塔是乙酉;二,山头族甲子年入陇;三,缅历九百六十年缅僧入陇(另一本佛经还解释了景颇族因居住土司领土的山头而称为山头族)。这三条记载为当地的名胜古迹留下了建造的年代,又为研究景颇族和缅甸和尚入陇川的时间提供了依据,而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傣族和汉族早在秦朝就接触了。因为从这三条傣历可以看出,傣历用的是秦历。秦历以十月建亥为岁首,汉初仍然袭用之,而傣历也以十月为岁首,建正于亥。二是十二属亦为汉族文化。此外傣族的雕刻、绘画等多用于装饰庄房与佛塔,各种剪纸则用于作幢盖等赕佛用品的装饰。每到盛大的宗教节日――塔摆,国内外群众以及和尚云集佛塔圣地,促进了中外和各族文化的交流,繁荣和发展了傣族文化。

以上是庄房起积极作用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在旧社会,把统治者的威德说成是“前世造化”、“联权天授”,把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都归于“命”,要教徒对现实苦难抱容忍的态度,不要反抗反动的统治者,而要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

在佛祖方面,各教派都供奉释迦牟尼像。这佛像是释迦牟尼还没有出家时当太子的像和傣族的形象结合而成的。左抵和多列称佛像为“个打马”;摆庄、耿润则称之为“赛哇罗秕”。佛经《帕拉马底戛》,已把释迦牟尼傣族化了。说是个打马生于孟戛比拉哇地方,家里很富,因见人类有生老病死苦等患难,就入山修行。修行 36年成佛后,出山传道。他行走时脚离地尺许,村人见了很惊异,迎入家中。个打马当即念诵佛经,村人记录其语言,即成现在的左抵、多列佛经。各教派念的佛经跟汉族的佛经差不多,只是开头、结尾,汉族教徒听不懂,中间主要内容都听得懂。

各教派的宗教节日

各教派的宗教节日都基本相同。主要有:进洼、出洼、烧白柴、泼水节、塔摆,此外春节还要拜佛一天。过以上的宗教节日叫“赶摆”,含有盛大集会和忏悔的意思。所以每到赶摆,人人舍功德,认为以此积德,将来可以上天堂过好日子。佛爷则利用赶摆向青年宣传佛经。

塔摆是小乘佛教所有各教派的共同节日,是为纪念行善的释迦牟尼逝世而举行的。那时教徒云集佛塔宝地,赶摆一至三天,盛大非凡。德宏和西双版纳的傣族都信小乘佛教,节日大体相同。不同的是西双版纳的泼水节规模最大,而德宏则是塔摆的规模最大。

进洼 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佛进庄房叫进洼。十五日凌晨一点,庄房击鼓为号,教徒听见鼓声立刻起来,不起来的也要在床上坐一下。老人把谷花、香、烛、钱纸包成一包,由长老送进庄房佛座后面,表示佛已进洼。隔2小时,庄房再击鼓一次,教徒可重新睡觉,老人在庄房守到天亮。和尚同时跟着进洼,这期间和尚不准随便外出。十六日众教徒进洼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饭菜供佛。供完后请和尚念平安经,然后讲历史故事,听了受感动的当场捐功德。进洼跟把斋一样搞三个月,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户当家人要进庄房拜佛一次。和尚的饮食以击鼓为号,老百姓轮流送到庄房。这期问不准人进佛屋、上佛台,拿佛的任何东西。老人每隔七天拜佛一次,并给佛爷送礼。这三个月内,40岁以上的人不参加田问主要劳动而进庄房拜佛,青年男女不得结婚。出洼前必须换鼓皮一次,竖幡杆(代表寨子的灵魂)两根。幡杆用竹做成,竹尖系有长约数丈白布。

出洼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即表示佛已出洼。全寨子男女老幼要到庄房拜佛。十七日“赶朵”,即忏悔一年来的罪过。这时青年男女很多,和尚就向他们宣讲教义。

烧白柴在傣历三月间(农历腊月),未婚青年要到山上砍白柴(剥去树皮的柴),挑回来架在塔旁在夜里烧,其意在于为佛取暖。

泼水节 清明节后的第七天是泼水节,又叫洗佛节。第一天和尚参加游行,抬着一些宗教用品和旗子游行,不准戴帽打伞。几个老人在前面领路,敲着“姐借”(铜片钟),边走边同和尚一起念经。和尚后面是一长串男女老少,女的挑水桶,男的扛旗,拿着青松柏枝,抬花轿游寨子一遍求雨。第四天在庄房旁边摆上一个木头凿的“龙槽”,盛装的男女青年挑着水桶排成队,在象脚鼓、芒锣和镲组成的乐队带领下,不断到井里、清水沟里挑水到庄房。他们把水倒进龙槽,由龙嘴淌进竹制的骨形喷水管,管即旋转,水花四射,状如细雨,喷洗佛像。洗过佛,开始互相泼水,祝四季平安无恙。节日共七天,前三天是上山采花、搭花轿的求雨节,也叫采花节,后四天泼水,叫洗佛节;但现在总共只过三天。

塔摆 塔一般是藏舍利的。舍利是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所以塔又含有坟的意思。德宏傣族的塔大多埋的是“救世动物”的遗体,所以塔上的雕刻、泥塑大多是以动物为主,这是不同于汉族佛教之处。塔摆是为救世主而举行的,所以成了傣族最盛大的宗教节日。塔摆一年两次,第一次在春天,叫“摆广姆”;第二次在秋天,叫 “摆少三”。傣族的塔各县均有,都有来历和传说,模样大同小异,传说按释迦牟尼的旨意建成。一千多年前,一位教徒曾问释迦牟尼用那种方法能表达对您的虔敬,释迦牟尼回答说:将长方形布片拼成的袈裟铺在地上,将钵复扣在袈裟上,再将手杖竖在钵上。这就成了小乘佛教塔的最初雏形。建塔处风景秀丽,旁边是用木料建成的华丽的庄房,住着比较有名望的和尚,是傣族的文化中心。陇川县景罕金塔,埋藏着救人出火海的玉兔的遗骨,不但在德宏有名,而且还是印度、泰国、缅甸等佛国公认的佛光宝地。每年春天景罕塔摆时,有和尚、尼姑和各族群众上万人涌向景罕金塔,可见规模之大。在摆期,各寨跳着孔雀舞,敲着象脚鼓、抬鼓,扛着彩旗,抬着贡品涌向金塔赕佛,跳舞、比赛武术、唱傣剧;晚上则礼花五彩缤纷,放出的天灯亮闪闪地飘浮在蓝色的夜空,不少人围着塔歌舞到天亮。老人念经拜佛后“晃汉”(撞大铜钟)以示吉利。而路几(收功德钱的人)就不断敲响姐借,不少人闻声过去“望路”(捐功德)。

升天摆 德高望重的老佛爷死后,要停尸半年至一年为他作升天摆。在摆期老佛爷的棺材摆在四根搞成龙船的式样,直径一尺、长一丈三而拼在一起的木头上。然后在这“龙船”的头、尾各拴上几丈长的用砸烂的竹拧成的绳,由一个寨子或几个寨子的人在一起,进行拉龙船的拔河比赛,这时观众人山人海。头、尾各有上百人使劲拉,龙船被拉到哪边,哪边即为胜,还表明该寨人心齐福气好,面子增光。拉胜者把龙船拉到难拉的地方摆好,拉输的只得上前求情,然后共同拉回原处。接着又是另外两队进行比赛。从中午十二点一直赛到下午四点钟,比赛完毕,再把老佛爷的棺木从龙船上抬下来火化安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