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文化生活角度杂谈毛泽东主义(引文) -- 龙眼

共:💬275 🌺3296 🌵18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唯能共同

心学的根本是知行合一,怎样知行合一呢?方法和途径就是致良知,良知则是不虑而知,也就是自然而然,习以为常。儒家的其他学说,无论是仁义,理法,都是强调客观真理的,而心学却是强调主观能动性,心外无理,心即理,而衡量主观能动性的标准,就是行,也就是实践,追求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践的统一。

心学,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的思想启蒙,比西方那套与宗教斗争的启蒙,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到了明朝后期,在心学的影响下,传统的束缚人性的儒家学说,已经基本破产了,而江南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对传统的小农经济有了不少破坏,真可以说是天亡大明。

知行合一,是以行为边界的,但人能真正实践的范围毕竟是很少的,这便束缚了知,使得“知”既偏狭,又孤立。但心学传入日本之后,却特别适合日本人那种偏执,专注的个性,因此在日本影响很大。

毛则完成了知行合一的突破,不再局限于行,而是强调主客一体,所谓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以奋斗为乐,致力于主体和客体的共同,而衡量主客共同的标准,则是能动性和主动性。

主体与客体都是多次元的,即是自己,又是他人,组织,天地,宇宙,所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追求个体身心灵魂的共同,与他人的共同,与国家的共同,与天地和宇宙的共同。

真理既不在客体,也不在主体,而在主体和客体的共同,在一元共同中,最重要的是能动性,就如真爱的夫妻,忠诚的好友,彼此之间是不分彼此的,如果是多次元的共同,则强调主动性,不能掌控真正的主动性,最起码也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孔孟朱,都强调真理在客体,心学则强调真理在主体,而毛则是认为真理在主客的共同,而主客的共同,是能整合一切学说的。

当然,毛的理论论述并不多,也不系统,很多是从其言行中推论出来的。

最高的真理,即主体与客体的共同,衡量的标准则是能动性,和主动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